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肢体语言优化课堂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以书面或口头语言为载体,传授语言知识,展开互动交流。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口头表述,难以实现高效课堂。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若语文教师身姿木然,神情冷漠,则难以感染学生,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巧用肢体语言,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肢体语言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其中,肢体语言则是教师的外在表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利用肢体语言,可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若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则需要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而肢体语言则是不错的教学手段,包含了说话语气、动作、表情、眼神等等。比如学习《生命的壮歌》时,教师通过深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示范朗读,可感染学生,将学生引入课文意境之中。而教师性的动作、赏识与激励的眼神等可以给孩子们送去阵阵暖流,缓解学习紧张情绪,使其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利用肢体语言,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对于小学而言,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持续性的集中注意力,易于被外界影响。此时,若教师能够运用丰富而形象的肢体语言,则可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学习《海底世界》一文时,教师可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以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利用肢体语言,可帮助学生明确重点,有效突破知识难点。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对形象具体的事物兴趣较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复杂难以用语言表示的知识,教师可借助直观、形象的肢体动作来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突破知识难点,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说话语气,也包括手势、动作,还包括表情、眼神等。
首先,巧用眼神,监控课堂,互动交流。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之窗。”通过眼神,我们可以看出对方的疑问、赞成与否,因而我们可以说眼睛是面部表情中最传神的,最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部位。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教师能够巧妙运用眼神,既可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也可实现师生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课堂上,学生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通过责备的眼神传递信息,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提醒与不满,而进入学习状态中。在课堂答问时,对于回答十分精彩的学生,教师可送上嘉许赞赏的目光,以鼓舞学习。亦或运用柔和而亲切的眼神来环视整个课堂,及时关注学生情况,并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着每位学生,从而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其次,在运用眼神时,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绪等而灵活改变,由同学们的表情变化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而适当调节教学方案。如教学小学二年级上册中的《狐狸和乌鸦》时,在分析课文,品读语言时,某教师提出如下思考问题: 你们如何理解对狐狸的二次“亲切”表示,乌鸦却是“不作声”?问题一出,学生则睁大眼睛看着老师。由他们的这一眼神中,可看出所提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于是教师快速转移话题,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引出那时候乌鸦放入心态,这样,学生会更好地理解问题。
第三,巧用动作,再现情景,加深理解。动作、手势等也是重要的肢体语言,可强化表达,可提示学生,也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明确重点。比如指着黑板板书勾画圈点,有助于同学们捕获有效信息,把握学习重点;手掌向上抬,即鼓励同学们大胆答题或讨论,也可示意起立;而双手虚按,则表示停止活动等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用心设计手势、动作等,做到少而精,精而准,并富有美感,从而变抽象为具体,使情节得以再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此外,教师还可巧用表情,表达情感,调节课堂。如在范读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表情来表示不同情感,或憎恶,或悲伤,或赞扬,或喜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巧用眼神,监控课堂,互动交流,巧用动作,再现情景,加深理解,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恰当调节教学方案。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明确重点,有效突破知识难点。
王晓琴,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