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政治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政治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政治教学过程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概括,它涉及诸多教学因素,集中起来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1.教学内容,即教什么;2.教学目的,即为什么教;3.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即怎么教。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在充满激情和勇气投身新课改洪流的同时,也应对新课改的实施进行必要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力求更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尽量避免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陷入误区。

一、改革要适当调整教学组织的形式

传统的政治教学组织的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旧的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对个别教育是一种进步,我国从废科举兴学校后便逐步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的优点在于,第一,它的教学面广,培养人多;第二它能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第三是它的教学计划性强,从而能赢得教学的速度,第四是它便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帮助及提高;第五是能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第六它完成教学任务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但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人们又逐步认识到班级授课制的局限,第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第三,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第四,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第五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受限制。显然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教学组织的改革,应该是对班级授课制进行兴利除弊的改造,即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吸取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的长处,来补救班级授课制的不足,这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全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各有优缺点,因此,在每一个具体的场合,都应该考虑其最优结合或者采取以某种形式为主,其他为辅的办法。

二、改革要考虑怎么才能使教学让学生有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开展的根本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求知欲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严格选择教材。①⑤教材要有新意。有新意的教材,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选择教材时要注意适用对象。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与实际水平的教材,自然受学生欢迎。③教材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抓住矛盾、引起思考的教材,才能吸引学生。④教材要具有现代性,能体现现代观念,方便采用现代化设备开展教学。

2.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不够旺盛不能仅归因于无学习兴趣,还应考虑到其他内部、外部的因素。

3.要在教学开始就设法通过启发、诱导等,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4.要在理论分析中讲究提问的艺术。如在无疑处生疑有疑处释疑,并选择好最佳的提问角度,以引导学生思而有得,感受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或者用迂回的方法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等。

三、改革要着意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有人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意味着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了自学能力,能自主地为自己的发展不断开辟新天地。过去,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突出,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充当主角,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政治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必须确立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观念,让教师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具体来说,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自学能力中最根本的部分。学贵质疑,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便是一种十分可贵的自学能力。有人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在实际教学中,不会生疑的学生为数不少,教师的工作要着重为这部分学生创造生疑的条件,启发诱导他们挖掘、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学生质疑后,应要求他们自行释疑,教师只有在学生确实解决不了问题时才提供一些帮助。这是因为教师的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2.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运用能力、查阅资料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3.要把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是一名优秀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学生理解学习原则的基础上,把学习方法与思考方法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特点的合理的学习方法。

形式改革是为内容改革服务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必将有力地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从而为更好地完成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任务而服务。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则有赖于教育。政治教学改革处于探索过程中,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充满勇气和热情的同时,又应不失理性地投身其中,进行更多辩证、科学的思考,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谱写出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