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广式“杯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广式“杯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是行走在大汉边疆战火中的男子;

他身为一代名将,却要承受一生的悲情;

他臂力过人,曾将箭羽射入岩石;

他策马扬鞭,如同平地飞翔;

他赤胆忠心,全然不顾被俘在敌营;

他以四千兵马对四万,大唱空城计,险中求胜;

他镇守边关多年,匈奴为之胆寒,不敢来犯;

他是汉朝的传奇―“飞将军”李广

李广

绰号:飞将军

籍贯:陇西成纪

职业:汉代名将

特技:将箭射进石头

最喜欢的事:射箭、骑马

最讨厌的事:不许射箭骑马

他的美名为后世竞相传颂,其中更有不少名人都曾与他攀亲。

写到这里,栗子们是不是觉得标题有点不对劲?开头说李广功勋卓著,万人传诵,按理说一生都该加官进爵,最后在战场上结束自己的一生,这是一个将军最完美的归宿。他身后的子子孙孙则会因此世代蒙荫他的荣光。

汉朝的封爵制度

汉朝继承秦朝实行二十级爵制,最高一级为列侯。这里说的“封侯”是封列侯。列侯封地称为“国”,相当于县。汉朝对于武将的最高封赏就是封侯,武将们都把封侯视为衡量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标准。汉初,朝廷与匈奴常有战争,建功立业的机会可谓大把。

可事实呢?汉初因功封侯者有143人,李广榜上无名。他眼睁睁地看着当时还是毛头小子的卫青、霍去病逐渐成为疆场红人。汉武帝封爵赐地,年纪轻轻的他们轻而易举就得到了李广毕生都在追求的荣誉。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朝准备进行漠北会战。那一年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多次请命任前锋迎击匈奴主力。也许他预感到这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封侯的机会,便说:“臣愿意死在匈奴单于阵前”,表明他已经打算孤注一掷。卫青却坚持命李广领东路军策应主力。人算不如天算,他竟然在沙漠中迷失方向,错失了大好战机。

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命卫青调查李广,再行治罪。调查等于怀疑,这是为国征战一生的李广所无法承受的屈辱。也许是出于愤怒,也许是出于绝望,苍老的李广心境一片颓然。最终在调查员面前挥刀自尽。“飞将军”一生都穿梭于战火中,他的鲜血未能喷洒在战场上,如今人却被钉上同胞的十字架。他的人生就在无限的遗憾中走到了终点。

从此,李广同志“难封”的悲剧成为了中国古代所有怀才不遇之人的里程碑,随着他的盛名一起被后人传扬。

到底是谁炮制了“李广难封”的悲剧?

一号被告:顶头上司卫青

卫青直接导致了李广的自杀。他一向有利用与汉武帝的特殊关系迅速上位的嫌疑。卫青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家奴出身,之前受尽磨难,后来弟凭姐贵,摇身一变成了国舅。短短几年,便从无名小卒爬到大将军的位置。正是他的蹿红遮盖了李广的光芒。

二号被告:终级BOSS汉武帝

汉武帝虽然身为一代伟大的帝王,但是毕竟还从来没听说过“科学”一词。在古代,即使是做皇帝,好运气也是比什么都重要。他坚信李广是个“数奇”,就是运气差的人。

李广参与的与匈奴的四次大战

公元前133年 马邑之谋 泄密

公元前129年 上谷之战 遭遇主力,被生擒

公元前123年 漠南会战 遭遇主力,苦战无功

公元前121年 河西战役 遭遇主力,伤亡惨重

可见,李广简直是匈奴主力的风向标,所到之处必陷入苦战。久而久之,汉武帝也不敢让李广领重兵。

三号被告:粉丝司马迁

司马迁对李广的崇拜之情,从他为李广写的传记里就能看出来。《史记・李将军列传》可以说是整本《史记》中最为华丽的一章,相比之下,职位更高的卫青的传记却显得平淡无奇。

司马迁笔下的李广不仅艺高人胆大,而且对待士兵很宽容,从不暴虐体罚。他不在乎钱财,有了钱就买点小酒,有了空闲就找人打猎,活得非常潇洒,很有人情味。

司马迁是一代文豪,即使是平凡路人也抵不过他妙笔生花。今天我们所知的李广,难道是小粉丝司马迁的过度赞美而编制出来的神话?如果说李广本来就是个碌碌无为的人,那么他的“难封”也就没什么不可理解了。

卫青的确沾了他那点血统的光,但是说他在战场上以血相搏而赢得的这些荣誉,实则受之无愧。卫青少年成名,第一次参战就深入匈奴祭祀祖先的腹地,杀得敌军丢盔弃甲。一生参与大战七次,斩获匈奴几万人。单从战功来看,李广的战绩不如卫青。当时汉朝封赏的原则非常明确,按照杀敌数量论功行赏。如果能杀匈奴单于或亲戚重臣更是毫不吝惜,后来的霍去病就是这样的例子。

况且,卫青因为少年时的悲惨经历,对于名利非常淡薄,向来待人宽厚谦虚。即使后来外甥霍去病得宠,卫青也很为他感到开心,所以根本不会存心压制李广。

汉武帝对李广的任用可以说是左右为难。李广的青壮年时期都奉献给了文景二帝,而那时的汉朝还没强大到可以对匈奴宣战,主要还是和亲,很少有大规模战争。汉武帝时期,李广已经名声在外,被任命为中央宫卫尉,相当于皇帝的警卫团长,不能说对李广不信任、不重用。等到有大战,李广已经年迈,而且总是运气不好。汉武帝爱惜他的将才,虽然知道他立功心切,但还是不忍他丧命于战场,所以只派他在边路策应。

《史记》中李广的形象经由司马迁打磨之后光芒万丈,但并没有偏离历史。司马迁始终都是一个有良心的史官。李广镇守的右北平郡从地形上来看,易守难攻,所以匈奴不敢来犯除了是对李广的忌惮之外,应该也受到地形的牵制,“数年不敢来犯”的说法丝毫不存在夸张。

如果说“李广难封”是一个悲剧的话,也是因为他生错了时代。最骁勇善战的年华都随着“王昭君们”的远嫁慢慢流逝了。名声和地位不成正比,让李广逐渐陷入了一个漩涡:越努力地想证明自己,越不成功,心态就越容易失衡。在这种沉重的压力之下,一代名将陨落了。

但历史是公正的,总有一天,它会给人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