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逻辑体系的简洁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逻辑体系的简洁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几年,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语文教学日趋繁复,陷入了讲得过多、过杂、过滥的泥淖。笔者听了一些语文课,发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繁复化

教学目标的繁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标定得过多,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交叉混乱,一节课一篇课文似乎要承担起许许多多的功能;二是目标定得过高,教学目标脱离学生认知水平,显得“目中无人”“心中无情”,不少教师好高骛远,动不动就来个“探究目标”,过高的教学目标容易导致学生厌学。

文以载道,如果教学目标不是立足于文本,而是把文本里的道德内涵抽离出来,脱离于文本,也脱离了生本,就容易走向假大空。

教学苏教版必修三《老王》一文,某老师把教学目标做了这样的确定: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3.体味作者平实朴素的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及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目标1,理解什么“课文内容”?如何“理解课文内容”?目标3,如何体味“作者平实朴素的文字”?定位得很模糊,三个目标凸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则弱化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是难以达成的。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具有丰富性特征,再加上新课程教学目标多层次理念的介入,使得教学目标越来越繁复。教师要善于给教学减压,做减法是为了使教学目标更切实际,更科学,教学更有效,而且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不应该割裂,教师要善于整合三维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繁复化

教学的导入是教学内容的第一板块,所以许多教师精心设计,要注意的是教学导入要善于提纲挈领,要追求短平快。有些教师的教学导入喜欢放一段视频来营造情境,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看似与教学内容有勾连,实际上脱离了文本的情境,感受是架空的。

教学内容的繁复化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学内容不确定,有很强的随意性。有的课就是“扯东扯西”,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边城》的课,教师大谈沈从文的创作经历和边城的文化意义,到课末才记起教材,打开书本,形散神亦散。二是对文本的过度解读。有讲得过“宽”的,教学内容碎片化。有讲得过多的,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要介绍,字词要落实,文法要讲解,思想情感要体悟,又要进行写作训练,面面俱到。有讲得过“深”的,笔者曾经读到这样一段文字:

鲁迅:晚安!

语文老师:“晚安”中“晚”字点明了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暗,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这黑色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侧面反映出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叹号体现出了鲁迅对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

这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内容繁复化的暗讽。看似深度解读,实则体现出应试踩分点意识主导下的阅读教学的格式化。 教学的语言也出现繁复。教师在课堂上空泛地提问“你读懂什么”“你悟到了什么”,学生的头脑成了教师思想的跑马场。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规律,忽视了文本特征结构,教学缺乏从感性体验到理性思考的过程,一味地探求“微言大义”,架空了的感悟,让语文味丧失殆尽,语文课成了思想品德课。

三、教学手段的繁复化

教学手段的繁复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滥用,PPT做得很精美,还插入音频和视频,提问时,预设的答案都在PPT上呈现,如果学生答的和预设的答案不符合,教师就否定,如果沾边的,就给予肯定,学生在察言观色中完成回答,教师啪嗒一下敲击键盘呈现答案,如释重负;二是设置情境表演,课堂演变成表演场,课堂表扬廉价化,对学生生成的答案不做细致而辩证的评价,一味地鼓励,竖大拇指,全体鼓掌,花样繁多,热闹的背后是对语文教学的科学性的伤害。在公开课上,“‘形动’‘行动’大于‘心动’”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逻辑体系繁复化成为现在语文教学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大道至简,“简”是“简约”,而不是“简单”。“简约”不是说语文课不可以浅文深教,而是说真正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干净的,教学的逻辑体系应该是简洁的。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首先是科学的,其次才是艺术的,或者说只有科学的才可以成为艺术。语文教学要科学,要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原则,遵循语文教学的逻辑规律,那么,教学结构应该是清晰的、简洁的,这是语文教学的内在品格和隐性特征;语文教学要艺术,就是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技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显性特征。

“教什么”和“怎么教”始终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两个问题,其实还有一个比较隐性的问题是“为什么教”,这个隐性的问题没解决,教师就很难回到“以学定教”的轨道上,教学逻辑体系就很难简洁化。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讲正确使用字词,讲鉴赏文学作品,讲写作,都要回到学生学习的基点上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塑造一个健美的人,那么忽视了学习对象的教学就失去了“精气神”,没有了“精气神”,再美的人体也只是躯壳。语文教学内容是人的“骨架”,教学设计则是“皮肉”,只重视“皮肉”,修饰得很完美,没有了骨架的支撑,“皮肉”也就没有了依附。语文课的逻辑体系越来越繁复的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师做了太多的修饰工作,对“骨架”的支持,尤其对“精气神”的提升,却远远不够。换句话说,当前的语文教学呈现出“教学设计(怎么教)大于教学内容(教什么)大于教学对象(为什么教)”的形态,这种轻重倒置是语文教学逻辑体系繁复化的症结所在。

以学定教,以学为基点,才能使语文教学删繁就简,走出繁复的泥淖,走向高效的境地。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是自由的;教学有法,语文教学的自由是适度的,是在内在逻辑前提下的适度自由。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要求、文本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使教学环节缜密而有序,这样,教师才能简洁干净地呈现语文教学各个要素及其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