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龙沟料场边坡稳定性评价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龙沟料场边坡稳定性评价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0 概况

金龙沟人工骨料场为原二滩电站人工骨料场开采剩余部分,位于二滩电站左岸坝肩上游金龙沟谷坡左侧,距二滩大坝直线距离仅700余m,右侧紧邻金龙山滑坡。本次开采主要为二滩金龙沟料场南侧坡及西侧坡,同时底部下卧至高程1645m,料场分布高程1330m~1646m,边坡高差最大达315m。

1 边坡基本地质条件

该区基岩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粒正长岩,夹有变质玄武岩捕虏体,开挖揭示资料,玄武岩分布具随机性。开采区坡顶部覆盖坡残积块碎石土,厚度一般2~18m,西侧坡顶一带局部30m。平台区表部多为人工碎石所覆盖,其厚度一般小于1m。

该区构造简单,断层、构造破碎带不发育,主要为一套节理裂隙系统,优势节理组为:①N40°W /SW∠27~40°(赤平投影中J1),分布范围广;②N30°W /NE∠50°(赤平投影中J2),分布区段性明显,主要分布于南侧坡西侧,西侧坡,北侧坡;③N15~45°E /NW∠50~70°(赤平投影中J3);④N60°E /SE∠75°(赤平投影中J4)。平均间距0.6~1.0m,局部可达2.0m。延展性多大于3m,部分可达20m以上。

区内无地表水活动。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仅南侧坡东坡角与东侧坡北坡角潮湿,有裂隙水渗出。

地表地质测绘表明,区内浅部卸荷岩体多张开,充填泥膜或碎屑,裂面普遍锈染或风化晕,并时夹风化夹层、小型破碎带。

岩体风化具正长岩(ξc)浅,玄武岩(p2βL)深的特点,全强风化铅直深度一般为2~10m,局部最大揭示深度可达16m(zk16孔)。

料场区弱风化~新鲜正长岩为中粗粒结构,岩性均一,块状构造,其间无大构造破碎带,岩质坚硬,强度高。变质玄武岩多为,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完整性、均一性稍次于正长岩,岩体内裂隙较发育,但延伸短小,无大的构造破碎带,岩质坚硬,强度很高。

据人工骨料试验资料,弱风化~微新岩石湿抗压强度小值平均值正长岩Rw=133.2Mpa,变质玄武岩Rw=120.5Mpa,均属硬岩类。料场区正长岩、变质玄武岩具有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高,天然容重大,吸水率低等特点。

人工骨料试验资料:

工程区微新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为:f’=1.2C’ =1.5Mpa f=0.7 C=0 r=2.70g/cm3 rsat=2.80g/cm3。

工程区弱风化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为: f’=0.8~1.0 C’=0.7~1.0Mpa f=0.65 C=0 r=2.60g/cm3 rsat=2.70g/cm3。

工程区微新岩体节理裂隙力学参数建议值为: f’=0.6~0.70 C’=0.1~0.20Mpa f=0.55~0.6 C=0。

工程区弱风化岩体节理裂隙力学参数建议值为: f’ =0.55~0.60 C’=0.10Mpa f=0.5~0.55 C=0。

工程区强风化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为: f’=0.45 C’=0.15 Mpa f=0.4 C=0 r=2.55g/cm3 rsat=2.65g/cm3。

坡残碎石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为: Ф=23~25° C=0 r=1.9g/cm3 rsat=2.0g/cm3。

工程区微新岩体开挖坡比1:0.3,弱风化岩体建议开挖坡比1:0.5,强风化岩体建议开挖坡比1:1,并每15~20m设置一马道,且采取有效支护措施;坡残碎石土开挖坡比1:1.25。

2 料场边坡稳定性评价

二滩料场开采形成的原南侧坡、东侧坡及北侧坡坡高分别为240m、80~115 m、0~55m,原边坡整体稳定10余年。

野外地质调查及原钻孔资料表明,区内未见断层及较大的贯穿性软弱结构面控制边坡整体稳定性。但随着平台区进一步往下开采至最低1330m,南侧坡、东侧坡及北侧坡(赤平投影中分别为B1、B2、B3)坡高均进一步加大;由于南侧坡坡体的开采,平台西侧还将形成一高陡边坡,即西侧坡(赤平投影图中为B4)。随着各方向边坡坡高增大,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问题突出,尤其南侧坡和西侧坡,南侧坡坡高将高达300m,西侧坡坡高将达60~300m。

料场区发育四组裂隙,影响边坡局部稳定。由于各方向边坡坡面走向及倾向不同,四组裂隙及其组合对各边坡稳定性影响存在差异,以下对各边坡局部稳定性分别进行评价。

南侧坡:坡面总体产状约N49°E /NW∠73°,开挖平台区最低将至60m高程,坡高将达300m。根据野外节理裂隙调查统计,结合边坡坡面产状,赤平投影见图1。图1中,J1、J2走向与坡面走向近直交,顷坡内,为稳定结构;J3走向与坡面走向呈顺坡向小角度相交,倾角小于坡角,为不稳定结构;J4走向与坡面走向呈顺坡向小角度相交,倾向与坡向相反,为稳定结构。在J1、J2、J3、J4组合下,易沿J3节理面产生崩塌或滑落,造成局部失稳,应对局部潜在不稳岩体加强支护。边坡开口线附近岩体风化卸荷作用强烈,岩体松弛,极易造成局部失稳,需加强对开口线一带局部不稳岩体及覆盖层的支护。

图1 南侧坡节理裂隙赤平投影图

东侧坡:坡面总体产状约N45°W /SW∠73°,坡高将达140~175m。根据野外节理裂隙调查统计,结合边坡坡面产状,赤平投影见图2。图2中J1走向与坡面走向基本一致,倾角小于坡角,为不稳定结构,容易发生滑塌;J2走向与坡面走向基本一致,但倾向相反,为稳定结构;J3、J4走向与坡面走向近近直交,为基本稳定结构。岩体在四组节理的切割下,易沿J1产生滑落,造成局部失稳,需对局部潜在不稳岩体加强支护。

图2 东侧坡节理裂隙赤平投影图

北侧坡:北侧坡坡面总体产状约N69°E SE∠73°,坡高将达60~115m。根据野外节理裂隙调查统计,结合边坡坡面产状,赤平投影见图3。图3中J1走向与坡面走向大角度相交,倾坡外,结构面倾角小于坡角,为不稳定结构;J2走向与坡面走向近直交,为基本稳定结构;J3走向与坡面走向基本一致,倾向相反,为稳定结构;J4走向与坡面走向基本一致,倾向相同,顷角小于坡角,为不稳定结构。岩体在四组节理的切割下,易沿J1产生滑落,沿J4产生崩塌。边坡开口线一带岩体卸荷作用强烈,岩体松弛,极可能造成局部垮塌失稳,需加强对开口线一带岩体及覆盖层的支护。

西侧边坡:随着南侧坡坡体区的进一步开采,现开采平台西侧将形成陡坡,即西侧坡。坡面总体产状约N41°W /NE∠73°坡高将达60~300m。根据野外节理裂隙调查统计,结合边坡坡面产状,赤平投影见图4。图4中J1走向与坡面走向基本一致,倾向相反,为稳定结构;J2走向与坡面走向基本一致,顷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为不稳定结构;J3、J4走向于坡面走向近于直交,为基本稳定结构。岩体被四组节理切割后容易沿J2滑动,造成局部失稳,应对局部潜在不稳岩体加强支护。开口线附近,岩体风化卸荷作用强烈,岩体松弛,极有可能造成局部失稳,需加强对开口线一带局部不稳岩体及覆盖层的支护。

图3 北侧坡节理裂隙赤平投影图

图4 西侧坡节理裂隙赤平投影图

3 结语

原二滩金龙沟料场最大坡高240余m,其南侧坡坡顶附近距开口线60m范围内布置有少量锚索,南侧坡、东侧坡及北侧坡坡面均布置有随机锚杆,以加固局部不稳岩体。边坡保持稳定10余年,直至料场二次开采。

本次对进行金龙沟料场二次开采,区内构造简单,断层、构造破碎带不发育,主要为一套节理裂隙系统,因此结构面的组合对各向坡整体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其重点应分析各方向坡与节理裂隙组合影响,分别给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