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方治合病的临床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方治合病的临床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临床常遇到合病并病,以合方治之,药病相投,疗效颇佳,今附验案3则,以资说明。

关键词 合病 合方 胃脘痛 产后出汗 验案

临床有很多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群是错综复杂的,数病合一,主次难辨,确非教科书上写的一证一方那么单一,这对初搞临床的医生是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经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胃脘痛

胃脘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当辨虚实寒热,分别施治,如气滞者用柴胡疏肝散,虚寒者用建中汤,阴虚者用一贯煎,伤食者用山查丸,瘀血者用失笑散等等。笔者在临床30余年,治愈了不少胃脘痛病人,其中以肝郁脾虚,兼食积者最多,以下方为基本方加减治之,疗效肯定。

处方:柴胡10g,白芍10g,党参10g,白术10g,云苓10g,法半夏10g,陈皮10g,苍术10g,厚朴10g,焦三仙各10g,枳壳10g,香附10g,川芎10g,甘草6g。此方是柴胡疏肝散、六君子汤、平胃三消饮的合方,平和无奇,但能加减恰当,每见奇效,现举例说明。

例1:患者,男,33岁,2009年3月15日初诊,患者与妻吵嘴后情绪不佳,心胸郁闷,晚餐饮食过饱,遂感胃脘疼痛,在本地服西药3天,疗效不佳,故来院求中医治疗。痛苦面容,形体较胖,满腹胀痛,拒按,以中上为甚,舌质淡,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有力。诊断:胃脘痛,气滞食积型。治疗:疏肝理气,消积导滞。处方:柴胡10g,白芍20g,白术10g,云苓10g,法半夏10g,陈皮10g,苍术10g,厚朴10g,焦三仙各10g,枳实15g,炒莱菔子15g,香附10g,川芎10g,甘草3g,姜片3g。3剂,水煎服。二诊,胃已不痛,胀满若失,微觉不适,舌淡苔腻,脉弦滑,病已愈八九。处方: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党参10g,白术10g,云苓10g,法半夏10g,陈皮10g,香附10g,川芎10g,焦三仙各10g,甘草3g,3付,1付/日,水煎服。3付服完,病告痊愈。

本例患者属肝郁伤食型,以柴胡疏肝散为君,平胃三消饮为臣,六君子汤为佐,以防攻伐之过。药能对证,疗效显著。

例2:患者,女,48岁,2009年4月3日初诊,患者胃部疼痛5年有余,经B超、钡透提示为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在县医院和其他医院多次治疗,常年服药,终未治愈,经人介绍请我诊治。形体瘦弱,疲乏无力,饮食不振,心口疼痛,时轻时重,素日隐痛不舒,绵绵不止,喜按喜温,每因情绪不舒而加重加剧,疼痛剧烈时向背部放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为胃脘痛,属脾虚肝郁兼食积不化。治以健脾疏肝,兼以消积化食。处方:党参20g,白术15g,云苓10g,法半夏6g,陈皮6g,柴胡10g,白芍15g,枳实10g,厚朴6g,焦三仙各6g,元胡6g(捣碎),香附10g,甘草10g,生姜3g,大枣3枚。6剂,1剂/日,水煎服。服完药后,病情稳定,微有好转。此案接诊30余次,服药180余剂,疗程10月有余,在诊疗期间,以脾虚为主证时重用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为君,轻用柴胡疏肝散为臣,少佐平胃三消饮以助消化。以肝郁气滞为主证时,重用柴胡疏肝散为君,轻用平胃三消饮为臣,佐以六君子汤以防消伐之过。在用药过程中君、臣、佐比例常以3:2:1为常用量之比,有时差距还要大些。如此随症加减,治疗不到1年,疼痛缓解,食欲增加,体力恢复,经B超、钡透提示,诸病痊愈。

多年不愈的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三病合一。用疏肝散、六君子汤、平胃散、失笑散、乌贝散等合而用之,随症加减,不到1年,已完全治愈,此合病用合方经验之一也。

出 汗

出汗有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如天热衣厚,或剧烈运动,或情绪紧张时出汗者,为生理性出汗,不须治疗,除上述情况而白昼汗出不止,汗后身凉者为自汗,多属阳虚,如睡时出汗,醒后汗止者为盗汗,多属阴虚。阳虚自汗可用桂枝附子汤加玉屏风散治之,阴虚盗汗可用六黄汤或知柏地黄汤加减治之,若阴阳两虚,自汗、盗汗并存者,可上方合而用之,每见奇效。现举一案例说明之。

例3:患者,女,38岁,农民,2010年1月13日初诊,患者产后7天,因感冒服用西药发汗,遂全身汗出不止,背部冰冷,上肢疼痛,在本地治疗10余天,不见好转,病情加重,故请我诊治。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白,遂处以桂枝附子汤加玉屏风散治之,服药3付后,背冷肢痛好转,又增五心烦热,自汗,盗汗,汗出不止,甚觉痛苦,脉细弱,舌淡苔薄白,此产后阴血亏损,汗出伤阳,阴阳俱虚,营卫失调之证也,方以桂枝附子汤救阳,当归六黄汤救阴,玉屏风散固表,龙牡收涩。处方:黄芪60g,当归10g,生地10g,熟地10g,炒黄苓10g,炒黄柏6g,黄连6g,桂枝10g,白术15g,白芍15g,甘草10g,附子15g,生姜6g,防风10g,龙骨30g(先煎),牡蛎10g(先煎),大枣3枚。1付/日,水煎服。上方连服,6剂,病情大有好转,又服6剂,其病痊愈。

按:合病并病,早在《伤寒论》中就明确提出,一经未罢又传一经,二经、三经同病,不归并一经者为合病;二经、三经同病,其后归并一经自病者为并病。合方治合病,亦见于仲景《伤寒论》,如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治疗肌表有寒,肌里有热,热多寒少,荣卫兼病者。并明确提出了合方的用药量为2:1。在内科杂病中,数病合一者亦常见之,数方合用,按病之轻重,比例用之,收效颇佳。合方药味虽多,如能对症,是繁而不乱,临床可取,吾在临床屡用合方治合病,治验颇多。有同事责之药味太多,有杂乱之嫌,吾曰:疗效是标准,不必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