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升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效能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升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效能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问题是学科知识内涵的有效概括和生动体现,是教学理念有效灌输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科知识体系精髓和内涵的有效再现。当前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在初中学校学科的普遍实施,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学策略的设置和教学措施的选择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单一、呆板的强制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学习效能的培养和提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教学作为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促进学生分析能力、解题技能和思维习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在有效引导下开展问题解答活动,促进学习效能有效提升,已成为展示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我结合问题教学实践体会,阐述提升问题教学效能策略运用的方法和措施。

一、紧扣教学要素特点,设置针对性数学问题,使问题教学有的放矢。

教育学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总导演,课堂是构筑教与学活动的“桥梁”,三者之间组成了教学活动这一有机体,并且三者之间密不可分,互为补充。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作为具有反复性和差异性的学习个体,在有效教学活动中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活动,特别是学生主体实际,根据学生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进行问题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符合不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数学问题,采用层次性教学方式,进行有的放矢的问题教学活动,让不同学生在同一教学环节获得问题解答和锻炼实践的时机,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判定”新知巩固练习环节时,我根据该知识内容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并结合以往学生解题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一个长方形,如果它的长和宽都增加3厘米,所形成的新长方形面积比原来长方形面积大3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内容和条件的分析活动,了解并掌握进行该类型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为我在该问题教学中掌握学生解答该类问题的实际情况,提供了事实依据,切实提高问题教学的效能

二、紧扣问题发散特性,注重开放性问题教学,使创新思维能力显著提升。

数学是一门智力发展的艺术、思维“飞跃”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在问题教学中,可以发现,同一知识点内容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问题进行有效展示,同一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有效解答。由此可见,数学学科章节与章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一个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要抓住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具有的深刻关联性,利用数学问题这一有效载体,在问题设置过程中,选择能够包含多个知识点内容的发散性数学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找寻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运用开放性思维方式进行发散性问题的有效解答,提升思维创新能力。

例1:如图1,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取OM=ON,OD=OE,DN和EM相交于点C.求证:点C在∠AOB的平分线上.

我在学生进行该例题解答后,结合该例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内容性质,在研究分析、创新基础上,提问:“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摇?摇 ?摇.”“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BA延长线上的一点,AF=AB,已知ABE≌ADF.(1)在图中,可以通过平移、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方法,使ABE变到ADF的位置;(2)线段BE与DF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让学生结合上述解题内容,开展思考分析活动。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发展性”和“整体性”思维形式,认真研究分析问题内容和结论,从而找出该知识内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特性,并结合解题经验,进行问题有效解答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解答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图2

三、紧扣评价指导特性,重视典型错例辨析,使学生学习的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教学实践证明,初中生基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但还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阶段,反思和剖析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习惯形成的进程。教学评价作为评析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的方式之一,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对各自自身优点和不足得到及时科学的认识,并为教师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经验指导。

例2:王英同学从A地沿北偏西60°方向走100m到B地,再从B地向正南方向走200m到C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地多远?

图3

在上述例题讲授时,我采用“解答―评析―总结”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活动,初步形成解题思路,接着我向学生出示某一学生的解题过程:“解:作出如图3所示图形,则∠BAD=90°-60°=30°,AB=100,所以BD=50,”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题过程评析,指出上述解题活动中在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让学生开展针对性问题解答活动。同时,我进行点拨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我有效运用教学评价这一手段,使学生解答问题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有效促进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问题教学效能的提升,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科特性,挖掘问题内涵,凸显主体特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问题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