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欣赏音乐 提升审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欣赏音乐 提升审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音乐欣赏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教学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如果你面对一曲好听的音乐而无动于衷,那么你也许就没法真正去领会音乐欣赏的真谛。

关键词:音乐教学; 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31-002

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思考认为,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学生的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审美活动的主导。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直觉力、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力等。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灌输式进行了改革,而且有利于主体作用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认识发展,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等。

一、教师的介绍要详略得当,不要总是滔滔不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性或理论性的介绍要尽量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过多地讲解。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不要强加意志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也这样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对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要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一些近现代作品,绝对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巴赫的音乐作品,有的人竭力推崇,但有的人就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音乐大师的创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听呀!”等等语言威慑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三、音乐欣赏要因材施教,不要一概而论

音乐有不同类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这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分层次进行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学生而施教。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外来民工子女聚集众多的学校,学生更要面对现实。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问学生:你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大部分同学回答是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可见现代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大。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联系。这对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益处。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

四、学生参与要从听、唱、想、说等各种感觉器官的结合去感受欣赏艺术的魅力

1.“听”是学生参与欣赏作品的关键,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的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行方法。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姑苏行》,听前教师出示课件上打好的几个问题,如:这个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绪怎样?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曲子是由笛子演奏的;速度是:稍慢快速稍慢;情绪是:优美欢快委婉;听后感到曲子非常的优美和柔和,展现了一副晨雾依稀、楼台隐现的诱人的江南园林画面。通过提问法听,虽然问题很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知觉力,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效果很好。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学生来说,唯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我常常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比方法的。如欣赏《姑苏行》,在提问法听的基础上,然后要求学生分段细听,并进行对比,第二段与第一段对比,第三段与第一段对比,在教师的适当提示下,学生们得出:第一段引子采用昆曲曲调,曲调甜美抒情,仿佛把人们带到浓郁的江南水乡,第二段,用对比性的热情小快板,洋溢着活泼热情的情绪,好似游人在纵情嬉戏,达到了曲子的高潮。第三段是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更觉婉转动听,使人似乎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通过对比法听,不仅使学生对《姑苏行》这部作品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2.“唱”是学生参与欣赏作品的基础,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唱主题是欣赏作品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的获得音响体验。如欣赏《大中国》,在听前我先引导学生一起唱书上的四条谱例,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学唱。等大部分学生会唱了,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待学生欣赏作品时,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接着,给学生播放一遍录音,很多学生能说出:整首曲子的情绪都是欢快的,表现了大中国这样一个大家族欢聚一起载歌载舞、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热闹场面。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的入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3.“想”是学生参与欣赏作品的目的。“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由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使学生在流动着的音响艺术中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性地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首先应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情绪进行体验,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第二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体裁进行体验和判断。第三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等等。如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先不告诉学生曲目,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果有的想象为平静的江水、朦胧的月夜、幽静的田园、仙女的舞姿,也有的想象为秀丽的山川、深切的怀恋等等。在学生叙述后教师再告诉学生所听的曲目,并适当地介绍一些作品的内容,待学生第二遍欣赏音乐时,要求学生根据曲目和提示对优美流畅的旋律进行更深的感受和体验,听后开展更深、更细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更趋完美,通过学生想象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等,而且能使学生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完美的音乐形象,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还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

4.“说”是学生参与欣赏作品的深入。“说”就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听前教师对时代背景及作曲者作简单的介绍,学生学唱几遍主题音乐。第一遍愉悦式聆听后,让学生说说听后有何感受,同学们觉得情绪是热烈欢快的。第二遍分段细听,要求学生对各段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进行分析对比,说出每段不同的情感及其风格特点,并说出想象中的音乐形象。老师板书评点结论,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如引子部分强烈的鼓点般的节奏,流畅而又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人们喜庆翻身解放的热烈场面和欢快的心情。第一部分,具有浓郁的陕北风味,跳跃、活泼、轻盈的节奏,描绘了翻身人们幸福甜美心情。第二部分,采用山东吕剧音调,活泼、欢快、喜悦之情盎然成趣,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三部分,借鉴了河北吹歌的发展手法,把音乐推向高潮,形成了更强烈的欢乐气氛,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感情。尾声变化再现了引子的旋律,前后呼应。第三遍评价式聆听之后,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曲式为引子+A+B+C+尾声,整首乐曲情绪欢快热烈,带有很浓的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幸福、欢欣的思想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说的参与,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欣赏过程能在理性认识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上面仅是粗浅地谈论了音乐欣赏中听、唱、想、说的参与,欣赏的方法还有很多,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总之,要想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欣赏教学的模式,那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