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灵魂中的梧桐树常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灵魂中的梧桐树常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的夏天,一部浪漫爱情电影《怦然心动》在美国上映了。小朋友间的美好情感让我们不禁回想起了自己的青葱岁月,体会那种怦然心动之感。影片讲述的是一对少男少女的青涩之恋,故事开始于小学直至中学,时达6年。影片中,冰雪聪明的朱莉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喜欢上了自己的邻居校友布莱斯,但布莱斯一直对朱莉的这份情愫漠然无视。直到小朱莉渐渐长大,她才慢慢地释然对布莱斯的情感。

影片根据美国著名儿童作家文德林·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小说改编,描述了青春期中男孩女孩之间的有趣战争。叙事上以童真为主旋律,分别展示了女孩朱莉和男孩布莱斯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以一场滑稽始、甜美终的纯美初恋为线索,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少男少女们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成长历程……

基于该片讲的是六十年代美国小城镇居民家庭中的儿童的感情生活,其在儿童教育上折射出的超前的人文关怀和美式价值观不仅让我们感慨深思,更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一、梧桐树——每个儿童心中的乐园

影片以梧桐树的葱茏开始,到梧桐树被砍伐,再到布莱斯为朱莉在庭院中种植小梧桐树为结局,向观众们传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少女朱莉的精神世界中,梧桐树是一个隐喻,一个象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精神乐园。

女主人公朱莉喜欢爬上小区中的那棵高大的梧桐树,最初是为了向在树下等候的同学们预报校车的到来。

有一天她再次爬上梧桐树,去够一只挂住的风筝。风筝挂得很高,是朱莉从未爬上去过的高度。当她爬到高高的树顶,她被眼前美妙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清风拂面,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朱莉贪婪地呼吸着微风中的曼妙气息……

从那以后,这棵梧桐树成了朱莉专属的小天地,她经常在树上一待几个小时,看日出日落,落日泛起紫红的余晖,橘红色的火光燃起天边的晚霞。有时候落日是紫色和粉色的,有时候则是炽烈的橘黄色。

在这绚烂的日落景象中,她慢慢领悟了爸爸话里的意思,“整体胜于部分的总和”,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景象是多么的美妙……

可以说,正是梧桐树为朱莉展开了一扇观察美丽大自然的窗口,成为她灵魂自由呼吸的乐园!在这个相对隐蔽、独立而自由的空间里,小朱莉的精神世界才真正地从自然界中汲取了成长的营养。

此时不禁要联想到我们的儿童,“校园——家庭”两点一线已是老生常谈,最多加个“宿舍”,也是禁锢多于自由。可以说,今日儿童正在不断地失去自由甚至彻底地失去自由,而逐渐沦为学习的机器、考试的奴隶。鲁迅儿时的百草园、萧红幼时的小菜园在今天回望,已变成一种奢侈。

有多少教育者思考过自由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爱因斯坦说:“科学的发展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都需要内心的自由。”弗雷勒说:“在我们的教学关系中,另一种不容错过的誓言是我们对正义、自由、个人权利、以及在弱小者遭受强者剥削时捍卫他们的献身精神的永恒承诺。”

校园教育应当是自由的、快乐的。当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无尽的呵斥和指责并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若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爱因斯坦还曾说:“我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它养成了学生驯服的性格。”而茨威格说:“我很早就显露出对自由的酷爱,而其激烈的程度,是今天的青年一代无法了解的;同时,我又对一切权威,对一切曾经伴随我一生的‘教训口吻’的谈话深恶痛绝。对一切不容置疑的说教抱着绝然的反感,多少年来,简直成了我的一种本能。”

我们之所以要强调课堂不仅要有认知,更要有自由的表达、愉悦的交流和精神层面的审美,就因为学校不是动物园,孩子们需要的是微笑的老师,而不是驯兽师。

什么时候,当朱莉爬上高大的梧桐树,眺望遥远的东方,能够看到中国的校园,也成为一片自由快乐的净土?

二、家庭——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要素

影片虽然表现的是六十年代美国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没有大都市的华丽与现代,但是这恰恰印证了美国教育观念与价值观念的统一与铺展——绝然没有我们中国特色的城市与乡村的巨大落差。

我们来看看朱莉的爸爸是如何与青春期的女儿相处的。

1. 保证孩子在健康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朱莉的父母堪称模范夫妻。即使家庭并不富有,但夫妻二人一直用自己的勤劳为孩子创造条件。即便当两人因为受到邻居的羞辱而第一次爆发争吵,夫妇二人亦能很快平复情绪,互相拥抱安慰……这一切都让小朱莉倍受感动,这种责任感、包容心与对彼此的深刻的爱与关怀,无疑是成长中的朱莉最好的精神食粮。

2. 建立在通情达理上的关怀:朱莉和正在画画的爸爸聊天,爸爸提到了布莱斯,问女儿和他是怎么一回事。朱莉害羞了,她的第一反应也是否认,随后又羞涩地承认了。爸爸此刻停止了追问,脸上始终洋溢着亲切、温暖、信任的笑容……我们中国家长们可能很难相信,这是一位父亲在与女儿聊初恋的话题。作为一名老师,我见惯了中国父母在听闻孩子早恋之后的各种表情反应:羞愧、紧张、咒骂、暴跳如雷直至拳脚相向!总结我们“中国式家长”的典型模式,要么是老母鸡似的溺爱娇惯,要么是简单粗暴的命令加惩罚。也许,相当一部分家长并不懂得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相处,我们需要学习的太多了。

3. 哲学家般的高效疏导:接着上次朱莉与爸爸的谈话,爸爸换了个话题:那么布莱斯的为人如何?朱莉道:那是什么?对于十来岁的朱莉来说,她是难以用贴切的语言描述她喜欢的男孩为人是怎样的。这时候朱莉的爸爸说了一段影片中颇为经典的台词,但以朱莉的年龄与经历尚不能够理解爸爸话里的涵义,毕竟她只是个刚上中学的孩子。直到那一天,她爬上了梧桐树的高端,看到远方天际丰富多彩的景物,才慢慢领悟到爸爸话里的意思。从此“整体胜于部分的总和”成为朱莉观察思考世界的一把钥匙。

最令人感动的是这个情节:朱莉因施工队砍伐了梧桐树而悲伤沉默,哭泣了整整两个星期……看在眼里的父亲,并没有打着爱的旗号生硬地干涉女儿的情感空间。某一个晚上,他走到朱莉身边,掀开画布,那是一棵郁郁葱葱的梧桐树!是他为安慰女儿特意画的!爸爸说:“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在上面的感觉……”多体贴、多睿智的爸爸啊!朱莉感动得热泪盈眶,站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爸爸!那幅画被她挂在房间里,每天她都会长时间地凝视着它,她说:当我看到它不再哭泣时,我看到了树以外的东西,那天起,我看周围事物的眼光开始改变。她第一次思索:我对布莱斯的感觉还和以前一样吗?……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好感动,就会想起张文质先生的那句话:教育是慢的艺术。所有急功近利的灌输与说教,都如手中的细沙,最终渺无痕迹。

4. 学会劳动,让孩子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看完影片,我对朱莉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印象非常深刻。还是小学生的朱莉会帮邻居搬东西,会喂鸡、买鸡蛋,会做家务,中学生的朱莉会整理花园、做木匠活。特别感动布莱斯的爷爷主动帮助朱莉一起种植花草,围造篱笆。在我的心目中,朱莉才是我们校园中常评选的那个真正的“劳动能手”!美国家庭从小就注重对孩子劳动观念的培养。从孩子蹒跚学步起,就坚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简单的扔尿布、扔垃圾,到整理玩具、浇花、铺床、摆餐具、整理房间,再到使用洗衣机、做饭、修理草坪、栽种花木,可以说家庭劳动贯穿了儿童成长的所有阶段。反观中国家庭中的儿童,常存活于两个极端之中:经济落后地区的儿童过早地承担起家庭劳动的重负;城市中的儿童则完全被排斥在家庭劳动之外,而早早地陷入各种无止境的文化艺术专业培训的牢笼……

孩子的幼年,高质量的陪伴非常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贯彻终身。心不在焉、急三火四、随波逐流的父母,是孩子难堪的宿命。家长其实如老师一样,是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呵护者。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牢记:父母,是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