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慈善之伤 第1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慈善之伤 第1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下企业家提到慈善,大部分要遭受质疑,成为众矢之的,这未免让当事人感觉很受伤。

西方有谚曰:“让富人行善,有如让骆驼穿过针眼。”如果一个富人想要做慈善,却被放在放大镜下去审视,求全责备,会不会让富人对慈善“望而却步”?与其成为众矢之的,更多富豪会不会选择闷声发大财?

值得担忧的是,民众针对慈善企业家太过苛刻的“道德洁癖”,可能打击其“可贵”的向善之心。

慈善的尴尬

“最近一直在忙退休的事情,年轻的时候做企业,退休后做些调研的工作,为今后企业战略方向做功课,慈善问题免谈……”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对记者说。这位富豪本有意要拿出价值38亿人民币的股份,用于慈善捐款,却因被媒体质疑避税行为而备受争议。

同时闯入公众视野的慈善事件还有,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将个人持有的价值83亿元的有价证券捐出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时,没有换来掌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质疑:他们究竟是“巨骗”,还是伟大的慈善家?

牛根生的慈善之路也备受质疑:2005年1月,蒙牛集团宣布,牛根生与家人捐出全部股份,创立老牛基金。本来是件好事,但后来的社会反响不仅仅是质疑,而是口水横飞,骂声一片。很多人怀疑他是打着慈善的旗号搞政府公关,或是把捐款和蒙牛集团的营销活动相结合。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金叶基金,同时捐款1000万元,用于支持“母亲水窖”及“母亲健康快车”两个公益项目,一时也起争议,有人认为应禁止一切烟草广告和赞助。

当前备受争议的还有被媒体称为“卢美美”的卢星宇,因其发起的对非洲教育的募捐工程而出名,不但受到各种辱骂,而且连她家人都受到牵连。此事目前仍众说纷纭。但24岁的卢星宇的观点是:“人们总是对富二代贴标签,我想说,富二代也可以是仁二代,也可以借慈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富人总是背负着财富的原罪压力,任何一家企业一旦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也不排除竞争对手会落井下石,各种未经证实的传言也会呼啸而来,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打击。他们也许在很受伤的时候会再次追问自己:“为什么要做慈善,何苦来着?”

高调行善就要被质疑动机,这已经成为中国慈善环境的一道特殊“风景”。以上案例似乎不是特例,而已成惯例。前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在中国做慈善被人误会的情况非常普遍。

“有个企业家捐了10亿元出去,马上变成一场道德争论,人们会怀疑他是不是要逃税。社会这样的反应是非常古怪的。”

不成熟的舆论环境

为什么会造成了这种尴尬?在笔者看来,现在的舆论导向有不足之处。盖茨、巴菲特做慈善时,美国媒体给予的是赞誉。为什么我们许多媒体仅凭动机论就浇灭企业家的慈善热情? 一位网友的观点更直接:“辨什么真假,捐就是好的!老外一捐立马两眼放光赞美去了,中国人一捐立马两眼放光挑毛病去了,这是什么心理?”

话虽偏激一点,却几乎是事实。

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网易掌门人丁磊个人为灾区捐了1000万元。为此,他曾犹豫了一天,令他担心的是,万一人家问起,如果真心想做好事,为何不用化名?捐1000万元是为了出风头还是斗气?为什么捐给外国,而不捐给受灾的中国人?以后国内遭遇灾情,你会捐多少……丁磊的疑虑,真切地勾勒出中国慈善捐赠的社会环境,事实上丁磊在捐完款后也确实受到了网友这样的质疑和抨击。

陈光标在捐款时的高调也备受争议,接受媒体采访时,不得不展示其多本捐款证书和收据,包括陈光标家乡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出具的接收捐款证明、向智利地震捐款100万的两张收据证明及捐赠证书……他回应的还只是媒体所列质疑“清单”的一部分。陈光标在微博道:“让我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中国真的容不得高调慈善吗?许多善良和爱会被扼杀的……”

导演冯小刚也力挺陈光标,对此提出意见:

“陈光标做慈善有点高调,引起一些人的反感甚至还被一些媒体讨伐。行善的人接二连三被肆意攻击,被审查被逼着晒发票,捐了钱却像是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真是比窦娥还冤。有篇评论问得好,是不是做慈善必须是道德品行的完人?该骂的是高调的慈善还是低调的不慈善?这是大是大非不容混淆……原来文艺界一说捐款一呼百应,现在谁也不抻头,都怕捐了钱还挨骂。捐少了说你抠门,捐多了说你显摆作秀……”

在笔者看来,慈善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阻止别人行善,让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慈善。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一看见企业家搞慈善活动,就不时指责,说慈善捐赠不积极、作秀,有动机,甚至是为富不仁等,这样的结果就是响应慈善活动的人会越来越少。

“就是利用慈善活动作秀!”在一次慈善活动现场,一位企业家听到有人在旁边调侃,未免心寒。

富人捐款的动机,或许千人百样。除开个别人借着慈善大旗打广告,更多人应该是出于本心,能献出爱心帮助别人,过程本身就很愉快,何求赞美。即使是打广告求名声,他们捐出的真金白银也能帮助弱势群体度过眼前的难关,旁观者不仅不捐,又何必口出恶言大肆打击?当然,对于假捐、诈捐等行为,必须严惩。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这个民族从不缺少慈善之心,但缺少支持慈善行为的道德喝彩,更缺失一种支持慈善行为的完整体制和法律。

少些 “道德洁癖”

民众针对慈善企业家的“道德洁癖”,明显会打击了这种本来就可称为“可贵”的向善之心。

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有一句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然而中国内地的富人们不爱捐款,似乎已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据统计,中国大陆富豪对慈善事业的捐赠小于15%,而他们拥有的社会财富却在80%以上。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而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就是说,我国只有1%的企业曾经参与慈善捐赠。中华慈善总会的捐赠物资中,近80%来自海外,只有20%来自内地。另据统计,中国有90%以上的富豪都选择要把财富留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捐献给社会。

然而,人均GDP排名世界100多位的中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标价1188万元的宾利轿车,在中国的销量世界第一;从1993年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进口法国高档葡萄酒的最大市场;中国大城市娱乐场所的豪华程度和消费水平不次于巴黎、伦敦和纽约……

富人掌握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如果只求自己挥霍浪费,不愿捐点钱出来行善,会极大地损害社会和谐,也会加剧仇富心理。

要治好富豪的“慈善冷漠病”,不仅需要富豪增强爱心和责任感,还要创造适合“中国式慈善”生长和成熟的社会环境,对于那些敢于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做慈善的人,我们不要求全责备。多些掌声和鼓励,少些苛责。让善心善行少些尴尬,少些压力,让捐赠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唤醒富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让“第三次分配”成为更多富豪愿意的选择,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