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小板聚集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原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小板聚集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原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2-3422-02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推广和使用,检测各种血细胞参数快速、准确,给临床提供了有诊断价值的数据。血小板计数在临床上作为有无出血倾向的一项指标,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血小板计数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收集本院2006年4月~2007年4月的门诊、住院患者血液分析中血小板计数

1.2 仪器:日本Sysmexkx-21血液分析仪,日本Olympus双目显微镜。

1.3 试剂:校准物、质控物、溶血剂为日本Sysmex公司提供。血球稀释液为济南希森美康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全血质控物由四川迈克公司提供作为每日室内质控品,草酸铵血小板计数液由本实验室按照操作规程配制。

1.4 EDTA-K3真空抗凝管由BD公司提供。

1.5 方法

1.5.1 仪器分析:Sysmexkx-21血液分析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调试校准,监控稳定性,每日用全血质控物测试结果,在规定范围内才能测试标本。

1.5.2 预稀释血操作:取末稍血20 ?滋l于备好的稀释液中作1∶26稀释(每人取2份),血涂片1张,轻轻颠倒混匀20次,2份标本立即上机测试各1次。放置10分钟后,再各测试1次,分别计算平均值。

1.5.3 全血标本操作:采取静脉血1.5 ml,加入EDTA-K3抗凝管中混匀(同时取已抗凝血制血片1张),立即上机操作2次,放置标本10分钟后,再上机测试2次,分别计算均值。

1.5.4 手工法计数:用采血后的剩余血(未加入抗凝管的),用微量吸管吸取20 ?滋l样本加入草酸铵法血小板稀释液中(每人取2份)充分混匀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同时进行手工计数,结果取平均值[1]。

1.5.5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98例中有80例预稀释血标本采血后立即上机测试,血小板数(43±11)×109/L,仪器出现报警信号。放置10分钟后测试血小板数(218±115) ×109/L,RBC、HGB、MCV、HCT、MCH、MCHC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小板数因放置时间不同,其数量有所变化,说明2种放置标本时间对测定血小板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

2.2 98例中72例EDTA-K3抗凝血采样后立即上机测试,血小板数(48±15) ×109/L有血小板警号,样本静置10分钟后再测试血小板数(224±103) ×109/L,且未出现血小板报警信号。同时手工计数血小板(212±119) ×109/L,说明2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DTA-K3标本2种放置时间测试结果时差异有显著性(P

3.3 同时观察未稍血血片和EDTA-K3抗凝管涂片有无血小板聚集现象,98例中有75例抗凝血涂片有血小板聚集而未稍血涂片则少见聚集现象。

3.4 有18例血小板结果与标本放置时间不同差异不大,经过骨髓穿刺等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讨论

4.1 使用预稀释法作全血细胞分析时,当血标本加入稀释液中混匀后,全血外环境及温度发生了改变,使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这时血小板外膜形成的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或因肌动蛋白纤维丝向中心方向延长时遇到阻力而产生向膜外方向的反作用力,从而在血小板周围形成丝状伪足,数个血小板的伪足相互缠绕,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2]。在阻抗法作血小板计数时,如果立即进行测试,由于血小板可逆聚集体不易被溶血剂溶解,而聚集体所产生的脉冲大于仪器预设的血小板脉冲值,就不会将其计数在血小板结果内,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随着预稀释血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溶液分子的布朗运动冲撞血小板可逆聚集体,使之解聚形成分布均匀的单个血小板,经与手工计数复检结果观察,标本放置10分钟测试结果较为稳定可靠。

4.2 EDTA-K3的抗凝原理是与血液中凝血因子Ⅳ(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而使其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因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很小,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但它偶尔可导致血小板聚集,有文献报道EDTA-K3抗凝剂可导致血小板活化,使血小板形态发生改变,由圆盘状变成球状,从而使可逆聚集血小板的回缩到血小板胞质内[3]。由于血小板具有可逆聚集性,当新鲜静脉血加入到EDTA-K3抗凝剂混匀后,血小板即发生聚集反应,若立即计数,因可逆聚集体血小板还未解聚可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当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偏低时,血细胞分析仪作血小板计数简便、快速、可靠、当血小板计数

4.3 仪器测试血小板数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22.

[2] 熊立凡,李树仁,丁 磊,等.临床检验基础[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

[3] 李胜发,程大林.血小板可逆聚集在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1):37.

收稿日期:200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