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 死的价值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 死的价值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通过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探讨明确粥样斑块后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4日~2014年4月4日确诊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145例(其中高血压的60例,糖尿病的40例,血脂异常的45例)为研究组,并选取来我院正常体检的136例为对照组(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大小、性质之间的差异和缺血性脑梗死间的关系,最后经过统计分析总结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硬化斑块对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价值。 结果: 研究组不同因素出现粥样斑块数比较发现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斑块出现率分别为为95%、90.0%、95.6%,并且三因素中,硬斑斑块个数明显低于软斑斑块个数(P

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粥样斑块;缺血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1]。目前,此病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本病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通常被称为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2]。超声不仅可以准确检测血管内膜(MT)的厚度及评估管腔狭窄的程度, 而且能够通过斑块的形态及回声特点来判断斑块形状[3]。本实验研究希望通过超声观察颈部动脉斑块的大小、性质来预防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希望给更多的群体带来实惠,也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对本病及早的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4月4日~2014年4月4日确诊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145例(其中高血压的60例,糖尿病的40例,血脂异常的45例)为研究组,并选取来我院正常体检的136例为对照组(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组中的年龄、性别、体质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 采用深圳生产的SSI-2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式探头,探头频率7.5MHz。

1.3 斑块判定目前,各种文献报道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标准不一, 但绝大多数以MT≥1.2 mm 为准[3]。其次,还需要判断斑块的性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稳定型即纤维帽较厚而脂质池较小的斑块,即硬斑。而另一类是不稳定型(又称为易损型)斑块,其纤维帽较薄,脂质池较大易破裂[1],即软斑。

1.4 方法运用超声诊断仪,依次检查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及颈外动脉颅外段,测量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 cm、颈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内动脉起始段1 cm 处后壁中膜厚度(MT),测量3 次,取平均值[4]。并观察斑块的性质记录下。

1.5 统计学方法以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不同因素出现粥样斑块数比较 高血压斑块出现率为95%,糖尿病斑块出现率为90.0%,血脂异常斑块出现率为95.6%。其中三因素中,稳定型斑块个数明显低于不稳定型个数(P

表1 研究组不同因素出现粥样斑块数比较

组别 例数 斑块总数 硬斑(个) 软斑(个) 未出现斑块数 斑块出现率(%)

高血压 60 57 22 35 3 95.0

糖尿病 40 36 10 26 4 90.0

血脂异常 45 43 18 25 2 95.6

2.2两组斑块不同性质出现粥样斑块数比较 研究组斑块出现率为93.8%,对照组斑块出现率为21.3%。两组斑块出现差异比较P

表2 两组不同性质出现粥样斑块数比较(个%)

组别 例数 硬斑(个) 软斑(个) 未出现斑块数 斑块出现率(%)

研究组 145 40(27.6) 96(66.2) 9(6.2) 93.8

对照组 136 20(14.7) 9(6.6) 107(78.7) 21.3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1]。据相关文献报道,脑卒中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为特点,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并且,据相关文献报道[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有很大关系。对于高血压患者,不论年龄和性别以及何种脑血管疾病类型,高血压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均呈正相关[6]。英国糖尿病研究表明[7],血糖控制减少了微血管病变,但对大血管病变起到了边缘性的影响。另据国内报道[8],高脂血症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先关性。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三因素中各因素的软斑的比率明显高于硬斑;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软斑出现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本实验中的三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与粥样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由于研究组中所有病例都来自已经确诊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说明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并且软斑块的形成是脑梗死最大的隐患。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是很有意义和临床价值的,它能明确斑块的性质,有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斑块是硬斑还是软斑。若为软斑,及时告知患者软斑的危险性,并及早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减少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广大百姓带来真正的健康实惠。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7

[2] Rozenfeld A, Ryglewicz D. Incidence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in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of pations and leg arteries of pations with ischemic stroke[J].Neurochir pol,2000,34(5):843-851.

[3]姬智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较影像学[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2):1707-1709.

[4]杨溪瑶,朱峰.颈动脉粥彩超检测老年梗死患者粥样斑块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09,6(8):69.

[5]孔玉,韩伯军,高志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08,6(3):277-288.

[6]李春华,张文华.高血压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时程关系及影响因素[J].齐鲁杂志,2008,14(16):40-41.

[7]胡俊红,刘福艳,张秀洲.颈部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中应用价值[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83-84.

[8]贺淑霞,梁秀兰.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监测及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4):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