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巾帼三人创业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巾帼三人创业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过风,经过雨。流过泪,流过汗。走过多少坎坷,遭遇无数磨难。今天,她们在自己的创业路上,终于赢得了成功。西安市未央区3名妇女的创业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创业的苦与甜。

芦荟园主张小英

张小英是未央区汉城街办高南村的一名妇女,1985年由陕南嫁到这里后,家中穷得连自己的住房都没有,硬是和婆婆挤在一起,后来有了孩子,生活更是难上加难。但不服输的她,决心向贫困挑战,开始了她的创业历程。

开始,张小英在本村一家橡胶厂打工,所得的收入有限,于是又兼职晚上给电热毯厂做褥子,就这样白天晚上的干,三年下来给家里盖了新房,还清了债务。接着又外出学艺,干起了制做锦旗、印刷的行当。由于她勤奋、诚信,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2000年,西安市科委推广芦荟种植项目,张小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种植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觉得种植芦荟是一个新兴项目,效益又好,肯定大有可为。同时村里又有土地资源,村民有的是种植经验,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啊!

说干就干,张小英抓住机会,不止一次地到科委了解情况,掌握信息,掏钱学技术,买种苗,建大棚,在村里种上了芦荟试验田。她边种植,边钻研,研究土质,观察气候,细心记录芦荟生长情况,经过两年的摸索努力,终于试种成功。一个温室大棚年可采芦荟鲜叶2吨~3吨,年收入达1.8万元。

对于这么好的前景,村民们竞相前来参观学习,求教取经的人络绎不绝。为了帮助村民们共同致富,张小英采取农户自愿的原则,愿意自家种植的,低价售给种苗并免费传授技术。愿意以出租土地种植的,就提供给种苗并付给农户租金和工资。很快,张小英在高南村及周边地区发展了一大批芦荟种植户,建起了一个120亩的芦荟种植基地。

种植的面积扩大了,张小英注册了自己的芦荟开发公司。为了给自己“充电”,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和加工生产技术,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经济管理与技能培训。2006年她参加区妇女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举办的STYB创业培训班,使她不仅学到了管理企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对经营理念带来了重大变革。同时区妇联大力支持她的事业,将她的芦荟园确定为未央巾帼发展示范基地,还积极为她争取市、区科技部门15万元的资金和技术,进行扶持。

张小英的芦荟园越办越好,她将种植转化为深加工和技术开发,通过聘请专家,联合加工,她已先后开发研制出芦荟洗面奶、芦荟细胞原液、芦荟保湿面膜、芦荟花茶等8个新产品,在西安繁华地段有5家产品专卖店经营芦荟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60多万元。

对于未来的发展,张小英充满信心。她计划再开发芦荟免疫胶囊、芦荟酒和芦荟妇科洗液、浴液、口腔喷剂等,并将芦荟的种植、加工、食疗、养生、旅游、休闲等融为一体,在西安北郊古汉城建起一座“芦荟生态园”,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于凤玲的多彩路

于凤玲是周至县哑柏镇的一个农家女,16岁时就骑自行车到200里外的西安带100多斤的水果回家卖。高中毕业后,她在镇上第一个做起了服装生意,她和母亲、妹妹连夜裁剪,缝制熨烫,第二天一早骑车到几十里外的集镇去销售,就这样日积月累,几年下来,她已积蓄了10万元的资本,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群众进入服装行业,富裕了一方人。

到了1983年,于凤玲看到跟风做服装的人越来越多,且产品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前景不佳。为了避开市场的风险,她独辟蹊径,把目光投到经济相对发达的江浙一带,第一个从南方进货,使服装色彩花样都有了变化,效益明显增加。那时候到外地进货都是从西安坐火车,因车上人太多,连个座位都没有,通道里挤都挤不动。返回时身背几十斤重的货物,常常是先把货物从窗口塞进去,自己再由窗口爬进来,有时胳膊腿都挤伤了,所受的苦难以言状。

辛苦终有回报。第二年于凤玲就在哑柏镇办起了大华有限公司,从此她迈入了企业经营之道。于凤玲做事讲诚信,说到做到,许多人都愿意和她打交道,也愿意把钱借给她,慢慢地她的生意越做越好,每天在她家门口,光装车的被套就有10卡车。

生意场上也有不测风云。于凤玲上过当,受过骗,也亏过本,但她没有消沉,每次都从逆境中奋起。由于家乡哑柏那个地方地域狭小,交通不便,产品没有创新,市场越来越萎缩,几乎到了难以维系的状态。于凤玲就琢磨着怎么冲出重围,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2001年她将企业从周至搬至西安,并更名为陕西凤玲家纺有限公司,同时在上海注册了上海亿非针织品有限公司,两地同时经营发展。

为了使事业更上新的台阶,迎接更大的挑战,创造更大的商机,2004年12月1日,于凤玲在原公司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成了陕西路安特实业有限公司,这实际上是上海亿非公司在西北的生产基地。她投资了6000多万元在未央区广大村建起了厂房,安装了一系列先进生产设备。公司自主生产的品牌有“亿飞”、“小凤叶”、“风玲”、“路雅特”等。

为了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于凤玲提出向先进家纺公司学习,以超前的思路、一流的创新、卓越的研发、尽善尽美的服务赢得了用户和市场。目前公司已安排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职工、残疾人和大学毕业生等300多人在此就业。公司发挥从棉纺、织布、印染、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优势,不断做强做大。几年来一直为西安十几所高校制作学生公寓用品,享有良好的声誉。

杨红丽:从杂货店到超市

杨红丽是一位城里人,因过去家里太穷了,高中毕业后在铸件厂当过翻砂工,又到纺织厂当纺纱工,各种苦活累活都干过。

后来,又成了一名下岗女工。

面对下岗,她没有抱怨,而选择了独立创业路。她开过五金店、小商店,用自己积攒起来的1800元起家,在自强路办起了一家杂货店,经营铁丝、扎丝、油毛毡、钉子、扫帚等货物,从早到晚忙了一年时间,她挣了近1万元。从此,她看到了曙光,决心再大干一场。

1992年,杨红丽创办了园中园贸易公司。三年之后,又创建了大光阳实业有限公司,经营面积2000多平方米,主要销售各种规格的板材、木线、地板、油漆涂料等,品种达500多个。同时一些名牌木门、木线、装饰板等,既环保又时尚,深得用户的信赖。公司先后为西安一些著名酒店、宾馆、商场供应装饰材料,并与300多家装饰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企业越来越兴旺。

通过十年多的努力,2003年,杨红丽产生了做建材超市的念头,她将超市设在建材商家云集的太华路上,并命名“旺家旺超市”,意为家家兴旺发达。当时有的朋友为她担心,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能站得住脚吗?她经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最终投资4500万元,在太华路建起了第一个建材超市。

杨红丽的经营理念是:“谦虚做人,谨慎做事,踏踏实实做生意。”她的超市以国内外家居建材、配套提供家装服务为主,引进欧美及国内同行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配以商业自动化管理系统,集中采购,统一管理。对于经销商还提出免进场费、免上货费、免新品费等诸多有利条件,吸引了众多销售商。经营范围有木制品、油漆涂料、五金工具、厨卫用品、管材管件、灯饰电料、各种瓷砖等,10大类4万多个品种,并以“天天平价”吸引着古城市民,给大家带来实惠。

杨红丽在企业的发展上,主张和客户、员工、合作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旺家旺建材超市的服务体系已覆盖到陕西全省。最近两年,她又注册了陕西旺家旺林业有限公司,在三原县投资兴建了三原大酒店和兴旺蔬菜市场。目前,企业正朝着材料、装饰、林业、商贸、物流、餐饮、娱乐等多个领域发展,将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集团公司。

今年52岁的杨红丽,正值事业的巅峰,她所创造的辉煌已深得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同时她也积极回报社会,先后安排了400多名下岗职工和社会青年及大学生在公司就业,并先后出资数万元救助农村失学儿童,奖励见义勇为出租车司机。她曾被授予“西安市文明市民标兵”、“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