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价值创新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价值创新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159-01

摘 要 价值创新挑战了基于竞争的传统教条即价值和成本的权衡取舍关系,让企业将创新与效用、价格与成本整合一体,不是比照现有产业最佳实践去赶超对手,而是改变产业景框重新设定游戏规则。价值创新实现了同时实现差异化和低成本的目标。

关键词 价值创新 三阶段九级别 创造

为了避开民办高校传统竞争,开创一片新天地,学院需要把哪些元素予以剔除?学院的哪些元素的含量应该被减少?哪些元素的含量应该被增加?哪些在民办高校的竞争中从未有过的价值创新元素需要创造?当然,进行这四步行动,既需要决策者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战略眼光,也需要集思广益,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经验和智慧,进行广泛的调研,多方面征求意见。

一、需要剔除的要素

(一)不适用的课程和就业率低的专业

剔除不适用的课程可以明显解决学生毕业后适用性差、职业教育的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学院目前在学科建设上还存在许多不适用的课程,造成物质和时间资源的浪费。一是基本沿袭普通本科、专科课程设置,在教育教学安排上,先学原理、结构能力,再学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基础课、轻动手能力课和社会实践,没有把动手能力教学作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培养的学生脱离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二是公共课比重大、课量多、重点不突出,学生难以登上技能“制高点”;三是缺乏前沿技术、高新技术和实用性技术含量。学生毕业后适用性差、职业教育的特色不明显。在学院学生赴新加坡实习项目中,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技能)与新加坡企业岗位用人要求有了至少几年距离。其它如机械电子、艺术设计等专业也有类似情况。学院应剔除那些不适用的课程,下大力打造精品课程,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课程体系。

(二)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

学院在当前这种粗放的管理情况下,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学院应进行组织机构调整,采纳层峰式、矩阵式、网络式组织形式的各自优长,形成一种具有本院特色、与本院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综合高效的组织形式,打造一支精干的管理团队、教学团队和综合保障团队。

二、需要减少的要素

(一)纯理论型教学内容

减少理论型,突出应用型,学院下一步提升的本科也是应用型本科。

(二)不符合学院培养目标的学生

学院应尽可能不招收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学习专业要求不适合的学生(如文、理科问题)、家庭条件优越吃苦精神不强的学生、独立能力较差的学生和胸无大志无培养价值的学生,此问题3年内得到解决。

三、需要提升的要素

(一)管理绩效

飞洋学院在当前的竞争态势下,特别是要加强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唯一途径。学院不但在教学质量上提升不明显,而且成本意识较差,水电消耗、维修费用、办公耗材、冗员薪金支出、会议等费用有很大的压缩空间。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三阶段九级别教学模式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它既能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问题,又将大大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三阶段九级别教学模式注重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三种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的使用能力(一至三级),首先要让学生会干,成为技工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结构能力(一至三级),让学生知道怎么干,培养成技师型人才。最后培养学生的原理能力,不但会干,知道怎么干,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这么干,也就是培养工程师型的人才。

四、需要创造的要素

(一)教材标准化

飞洋学院的教材标准化,就是按照三阶段九级别教学模式,对教材进行相应的改革。从教学改革的角度讲,国家对高校教材的改革已经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我们进行新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学院重新确定13门公共课(基础课)的教学指标,赋予公共基础课新的内涵,使之具有高等职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鲜明特征。

(二)专业公司化

学院的各个二级学院及各个专业,都应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成立相应的公司。这样,一是可以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基地。二是专业公司化可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只有每个专业都要至少成立一个相应的企业实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更多的双师型人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飞洋学院在价值创新上的运用和发展,通过剔除元素、增加元素、减少元素、创造元素来打造飞洋学院新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黎月娥,刘洪深.2007“基于蓝海战略的营销观念创新”.产业与科技论坛(3).

[2]吴晓莉.2007“民办高校的进入壁垒与高等教育市场的有效竞争”.民办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