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90后女孩的12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90后女孩的12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出生于1992年的扈晓静,是上海市市东医院营口分院的一名护士。她出生后8天被亲生父母遗弃,是后来和她相依为命的养母收养了她,使她从小有了温馨的母爱。不幸的是,养母在她9岁那年就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从此,懂事孝顺的扈晓静,一边上学,一边用稚嫩的肩头挑起照料妈妈的重担,直到12年后妈妈辞世……

妈妈弥留之际,依依不舍地攥着女儿的手

在妈妈生命的最后两年,睡惯了沙发和地板的扈晓静,开始睡回妈妈的床上。她抱着妈妈,“拼命记住这个感觉。抱一次就少一次了。”她说,“我必须记住这个感觉。”

用旁人的眼光看,扈晓静从9岁起就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为了照顾妈妈,她放弃了玩耍,放弃了双休日,也放弃了一切业余爱好。直到12年后妈妈离世当天,她还放弃了一场准备多时的职业考试。

但扈晓静不愿谈论“得失”。在她看来,简单的标准并不能衡量一切。“我得到的东西,别人可能根本无法想象。”

2013年5月17日,妈妈的生命体征突现异常。就在之前一周,母女俩相依为命的故事刚刚被公众知晓,各界援助正在扑面而来——医院同事第一时间自发捐款;沪上名医赶来支招;在家卧床12年的妈妈,也离开家里的床,住进了扈晓静工作的市东医院营口分院。

已经当了一年护士的扈晓静,早已知道妈妈的病情意味着什么。但这一天仍令她猝不及防。她本打算当天考完试去买草莓和酸奶,这是妈妈前夜提出想吃的。但最终,这成了遗憾。

5月17日下午5点,妈妈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弥留之际的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嘴里不停地喊着“静静,静静”,眼神依依不舍地追逐着女儿,紧紧攥着女儿的手,一刻都不肯松开。

医务人员破例让扈晓静穿上工作服,以护士的身份陪伴妈妈走完最后一程。这个离别之夜,谁都看得出扈晓静的痛苦。

“此时此刻,见惯了人间生离死别的医生护士,都被她们母女之间深深的眷恋之情触动,无不为之动容,泪眼婆娑。”扈晓静的同事朱峥燕回忆说。出乎同事们意料,扈晓静料理完妈妈的后事,回到单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大家捐来的善款原封不动地退还给医院。扈晓静告诉大家:“如果妈妈在,她也会让我这么做。”

身为血透科护士的扈晓静,不愿将悲伤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她像平时一样忙碌,直到下班脱下护士服,她才感到生活中“被抽去了一块东西”。

“以前工作再累,想到家里妈妈还躺在床上,就觉得很踏实。现在再想到家里,家里没有人了……”扈晓静不是一个爱哭的女孩,但这个时候,她止不住自己的眼泪。

10平方米斗室里的母女深情

上海杨浦老城区,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斗室,是扈晓静母女的家。这里没有阳台,没有卫生间,没有独用厨房,没有像样的家具。很长时间,母女两人的生活,就靠妈妈微薄的病休工资维持。

扈晓静9岁之前,也曾有快乐的童年。尽管爸爸常年不在家,但妈妈总是能让这个小家充满温馨。妈妈在一个单位的食堂上班,在将女儿从幼儿园接回家的路上,她会给女儿买零食和洋娃娃。有时周六带女儿到单位上班,她会在馒头出笼时,拿一个塞在女儿手里。“那个味道,香!”扈晓静至今回味馒头的味道。

扈晓静后来才知道,妈妈那时已经落下了病根。2001年,日趋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终于使妈妈卧床不起,持家的重任一下压到9岁的扈晓静的肩上。扈晓静在床边放了一台电磁炉,“放一勺糖,放一勺盐”,她在妈妈的口授下,烧出了第一顿饭。

扈晓静没有想到,这种围着一张床转的生活,会持续整整12年:早晨起来先做早饭,喂妈妈吃完后匆匆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做午饭,然后给妈妈喂饭;下午放学回家,烧饭、做家务、照料妈妈;半夜时分,她还要起来为妈妈翻身、按摩……

妈妈除了躺在床上,与过去并没有什么区别,她依旧疼爱扈晓静,偶尔也会着急,像其他妈妈那样与女儿拌几句嘴。母女两人说话并不多,却会用眼神和微笑传递默契。

母女俩最喜欢的事情是一起看电视,最爱看的是美食节目。“她一边看,一边说这个我要吃,那个我也要吃。”扈晓静回忆,见到美食,妈妈完全不像病人,“眼睛都发亮了”。

即便在旁人开始用特殊目光看待这个家庭时,扈晓静依然觉得,生活并没有太大的特别。艰苦的生活并不意味着苦涩。妈妈常常与自己开玩笑,甚至也会与其他父母一样,逗女儿说:“你是我路边捡来的。”

至亲至爱的母女俩其实没有血缘关系

扈晓静10岁那年,一位好事的邻居告诉她,她不是妈妈亲生的。年幼的扈晓静以为这是一个玩笑。“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啊!回家我问妈妈,我不是你亲生的吗?她脱口而出:‘瞎讲!’”很多年后,扈晓静回忆起当天妈妈的反应,才意识到其中的微妙情绪,“那一晚,她是不是很害怕?”

流言不断地传入母女俩的耳朵,直至妈妈招架不住。许多天后,再度提出同一个问题的扈晓静,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妈妈告诉她,她是自己上班路上发现的,抱回来时身上还有出生证,但被妈妈烧了。妈妈本不想让女儿知道,为的是不让女儿从小有自卑感。

知道实情的那一刻,扈晓静哭了,她“突然有一种失落感”,并且怨恨那位邻居为什么要告诉她这些。但渐渐地,她又开始释怀。有好心的邻居告诉她,她小时候斜颈,妈妈四处奔波求医问药。在生活中,妈妈待她跟亲生的没两样。

更让扈晓静觉得如有天意的是,自己与妈妈的生日相差8天,而她恰恰是出生8天后遭到遗弃。也就是说,妈妈是在1992年35岁生日那天抱养了她。扈晓静意识到,这就是母女间的缘分。

后来,妈妈对扈晓静讲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妈妈的童年并不幸福,常常遭到自己母亲的打骂。讲到这些,妈妈忍不住抹泪。在扈晓静的记忆里,这是妈妈少有的流泪时刻。但伤心过后,妈妈依然会给外婆打电话嘘寒问暖,她告诉扈晓静:“无论如何,这是自己的妈妈。”

扈晓静不再抱怨那位好事的邻居,不再抱怨生活,也不抱怨不在家的爸爸。“他并没有抛弃我们。他只是不懂如何去照顾妈妈。”她希望外界不要过多揣测她的父亲,故事并没有想象中简单。她只想做好自己,把妈妈照顾好,这就够了。

妈妈的床头,被扈晓静贴了两张小狗的萌照。狗是扈晓静的钟爱之物,“我想养狗,可是养狗需要精力和财力,现在我可养不起。”她说。

2013年春节前后,扈晓静花了近一个月时间,用一块块木条粘成了一个“温馨小屋”的模型。小屋的色调是粉红色,里面有欧式茶几,有梳妆台,还有扈晓静最喜欢的钢琴。小屋模型做成那天,她喜滋滋地拿给妈妈看:“是不是很神奇?”妈妈笑了。这是妈妈的最后一个春节,扈晓静感受得到妈妈的幸福。“我知道她很幸福,我也很幸福,我们之间没有遗憾。”

也是在这个春节,妈妈第一次跟扈晓静谈起了未来。女儿已经做了护士,并且工作表现有口皆碑,这足以让当妈的放心。妈妈眼下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女儿早日找到可靠的另一半,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也是扈晓静的愿望。

2013年9月26日,已被评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扈晓静,受邀前往北京。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她给自己化了淡妆,穿上一身红色连衣裙和唯一一双高跟鞋,带上粉绿色手提包,“都是网上买的,便宜,但挺好看”。在北京,她第一次接触到几位同行的“模范长辈”。“我觉得他们都很不容易,也都很幸福。”扈晓静讲起几个难忘的长辈,“都是简单的事情,但他们能坚持。能坚持的人,都是有信念的。”

她的孝心和坚持感动无数网友

生活在清贫之家的扈晓静,从9岁起无微不至照顾病母12年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

@Angus-GaGa:爱之初,源于养育之恩;爱之深,只为岁月有情。不必言论什么大爱无疆,因为所有的爱都是些点点滴滴。晓静不伟大,但晓静值得我们投向目光去注意!

@李_德元:顺境难思想,逆境才求生。同理,富贵思犬马,贫寒知孝心。90后的家长,尤其独生子女家长,应该施之以爱时,又经常让孩子感受父母的艰辛,以滋养孩子的爱心和感恩之心,这才是大爱。

@索菲莺:贴在90后身上“个性、叛逆、自我”的标签,被行走于道德模范前线的90后改写。她用爱和坚持为上海传递着正能量,这种自觉追求善良美德的力量,仍然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主流——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