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美学者合作发现癌细胞的可能起源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美学者合作发现癌细胞的可能起源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光明日报记者 李陈续报道 日前,中关学者利用实时摄影技术,把人体细胞的分裂、生长过程拍摄成电影,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其染色体数目,成功揭示出可能致癌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又叫非整倍体的细胞的产生途径,为追溯癌细胞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去年十月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重大研究成果,并配发了评论文章。这项成果是由目前在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任职的史庆华教授和哈佛大学医学院Randallking博士合作完成的。

科学研究发现,75%的肿瘤,如大肠癌、肺癌、乳腺癌等,与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有关,而且肿瘤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的比例与肿瘤的恶化进程、转移风险密切相关。而这些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是如何形成的科学界目前尚不清楚。史庆华教授和RanddlKinz博士的研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释。他们通过实时摄影,跟踪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和分裂结果,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发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如果染色体分配出现异常,就会导致细胞分裂不能完成,从而形成双核细胞。一般来说,这些双核细胞会停止分裂,但如果他们再进行分裂,就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从而有可能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自然》杂志的审稿人认为“这项研究对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这个现象是全新的,并且对癌症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史庆华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染色体数目异常细胞的起源、命运决定及其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资助,2004年全职回国工作,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和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据史庆华教授介绍,该成果是在人类体外培养细胞中获得的,人和动物体内是否也存在这一机制、细胞如何感知染色体分配异常、察觉染色体分配异常后又如何阻止细胞分裂完成,以及双核细胞是否进入分裂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所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他的实验室正努力工作,以期回答这些问题,为最终减少人类非整倍体疾病的折磨提供理论依据。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