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缔造了赛维“神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缔造了赛维“神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城市与一个企业的一次偶然相遇,如何深度改变了这个城市和这个企业的命运。

2007年8月18日,中国内陆腹地的江西新余,15000吨硅料生产线的开工仪式在赛维LDK总部举行,建成后,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硅料生产工厂。

为了这个决定赛维LDK未来能否成为世界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巨头的关键项目,赛维董事长彭小峰从美国匆匆赶回。

就在两个多月前的6月4日,在太平洋彼岸,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和彭小峰共同敲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声,庆祝江西赛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赛维由此成为继无锡尚德和常州天合之后,第3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光伏企业,也是今年第5家在纽交所挂牌的中国企业。赛维LDK上市共募集资金4.69亿美元,成为自2004年以来在美国融资金额最高的国内企业。

令人惊异的是,这家成功募资近5亿美元的企业,竟然是一家成立只有2年的公司,而其所在地,也深居中国内陆腹地,最快的到达方式是先坐飞机到江西省会南昌,再转乘2小时左右的汽车。

尽管成立时间短,又地处中国中部地区,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赛维除成功上市之外,还创造了其他一系列“神话”:2005年7月成立公司,2006年4月第一块硅片已经诞生,7月份产能达到100兆瓦,10月份产能便达到200兆瓦,当年完成销售收入9.5亿元人民币;2007年,到6月已完成销售收入1.72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

“这个企业未来会发展成什么规模,也许已没有人能够说得清。”从企业创办就开始关注赛维,并与其高层常打交道的南昌海关隶属新余海关关长钟海澄说。

一次因偶遇引发的合作

谁都不会想到,赛维之所以能够植根于新余,竟是因为一次偶然的车祸。

2005年初,回江西吉安老家探亲的彭小峰匆匆上路,在苏州,一次重要的商业谈判正等待着他。汽车行进到新余东乡时,意外发生了,彭小峰乘坐的宝马车与一辆大卡车发生刮蹭。

虽然事故不严重,车上的人也没有受伤,但事涉公司产品出口的谈判却可能由此耽误。情急之下,彭小峰想起了前一天看朋友时的所遇。这位朋友叫何富春,是一位在新余投资建厂的浙江人,其麾下的春龙控股集团是当时新余经济开发区最大的投资项目,生产的反光材料,则是彭小峰安全用品企业的主要原材料。

在招待彭小峰的晚宴上,何富春不停盛赞新余的招商投资环境,还将时任新余市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区委书记的吴建华请来作陪。

虽然与吴建华只有一面之交,突发的事件已经使彭小峰来不及多想,翻出吴建华的名片,把电话打了过去。

此后发生的事情出乎了彭小峰想象。吴建华不但马上派人前来处理事故,而且将时任新余经济开发区主任贺为华的专车临时调过来,送彭小峰和夫人赶回苏州,只留下他的司机和车处理事故。

重要的商业谈判没有耽误,新余政府官员的热情、细致和效率,也给彭小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个月后,彭小峰要扩大安全产品的生产规模,他做出了到新余去的决策。

2005年4月29日,由彭小峰麾下的香港流星实业有限公司和苏州柳新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美元兴建的江西柳新工业园开工,工业园规划建设23万平方米厂房,首期工程投资3000万美元,新建安全防护服装、安全帽等相关产品生产线,产品将全部出口。

由于投资额巨大,当时的江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雄代表省委、省政府专门致信对园区开工表示祝贺。

柳新工业园区原计划到2007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后来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两个人的半小时

就在柳新工业园区刚刚开始建设不久,彭小峰和新余政府官员谈到了他的太阳能梦想。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彭小峰,在建设柳新工业园区时,只有30岁。在外人的眼里,他是一个话不多的人。但是,彭小峰却是个很有心的人。

因为生产的劳保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彭小峰经常需要去欧美等国家出差。2003年,在德国等国家的客户都在谈论绿色能源的事,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这里面会不会有商机呢?彭小峰已经开始琢磨。这时,因在美国成功上市一举成名的无锡尚德还处于企业的初创阶段。

此后,彭小峰就开始了对太阳能产业的调研,从太阳能行业到光伏行业,从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到太阳能组件。这时无论欧洲还是亚洲很多企业开始热度讨论投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企业,很少企业讨论投资硅片。特别是亚洲,逐步占市场主流的产品――硅片,几乎很少企业谈论到投资。“总需要有企业生产硅片,为什么不是我们呢?”

就在彭小峰开始关注太阳能产业的同时,另一个人也发现了太阳能产业的前景。这个人的名字叫汪德和,原新余市委副书记、新余市人民政府市长,2006年4月,出任新余市委书记。

汪德和出身企业,曾任江西广丰卷烟厂厂长、江西月兔集团董事长。2001年,他任上饶市副市长时,开始关注太阳能产业。为了了解太阳能产业,汪德和还曾专门赴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求教,在那里,他知道了太阳能不仅能变成热量,还能转化为电能;知道了太阳能照明灯的原理

对这个产业,汪德和是这样考虑的:第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中国更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太阳能源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极具好处。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在太阳照在大地的光,只要能利用1/4000,就可以满足人类目前所有的能源需求。”第三,太阳能是替代能源,而且应该算最有前途的替代能源。

基于这样的考虑,汪德和想在上饶办一个太阳能电池组装厂。但随后不久,他调任宜春,这件事被暂时搁置了。

彭小峰重提发展太阳能产业,立刻勾起了汪德和当年的梦想。

据赛维常务副总裁朱良保介绍,当时彭小峰可选择的厂址是上海附近。在彭小峰最初的方案中,是在苏州建设太阳能产业基地,把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保用品生产,转移到新余。但最后,汪德和与彭小峰只有半个小时的会谈,就敲定了这个新兴的高科技企业最终落户新余。

8月8日,在汪德和宽大的办公室里,他透露了自己与彭小峰会谈半个小时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说,彭小峰在半个小时里,带给了汪德和一个消息,阐述了一个产业梦想,并提出了3个要求。

消息让汪德和兴奋。由于关注太阳能行业时间比较早,汪德和深知,对于太阳能产业的技术,如硅碇的生产、多晶硅片切片技术、硅料的提纯是世界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彭小峰一开始即提出了定位于“世界级光伏企业”,在新余打造“硅片之都”的设想。

彭小峰的讲述让汪德和动心。但他还是问彭小峰:“实现你的愿望,有什么要求?”

彭小峰很干脆,面对汪德和,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必须保证赛维生产所需的双回路供电及一定的电价优惠;二是政府协助培训人才;三是部分资金支持,彭小峰开出的是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保证。

2亿元,对汪德和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2004年全年,新余财政总收入也不过18亿元左右。能否拿出2亿元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将这笔巨款借给一家民营企业,一旦出现问题,汪德和本人的政治风险极大。

但汪德和没有犹豫,他对彭小峰说:“如果你能投资3亿元,那我肯定支持你2亿元。”

半个小时的时间,在新余打造一家世界一流光伏产业的决策,已经定了下来。

新余的底气

汪德和的果断,最终为新余赢得了赛维的投资。

但为了凑足这2亿元政府支持,新余市政府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彭小峰给新余市政府的资金运作时间只有几个月,全年财政收入十几亿元的地方财政,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出这笔钱。

为此,新余市政府找到江西省国际投资信托公司,以新余市财政做担保,发放信托产品融资1亿元。剩下的1亿元,就得七拼八凑了,新余市财政筹了几千万元,江西省财政又借给了新余3000万元。

在发展光伏产业这个项目上,汪德和着实把自己押了上去。他所有的期望就是赛维能够成功上市融资,只有这样,2亿元借款的风险才能化解。

汪德和告诉记者,要想彻底改变新余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局面,就必须抓住机遇,就得冒风险。况且新兴民族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有人做出奉献!

2007年7月,上市成功后一个月,赛维将2亿元借款连本带利如数归还新余市政府,汪德和的冒险得以成功结束。回望整个事情的发展,汪德和告诉记者:“上市不成功肯定就有风险。那我们有可能成为探索太阳能产业发展的牺牲品。”

原来已经开始开工建设,用于生产劳保产品的柳新工业园区,被改造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光伏产业基地。据朱良保介绍,到2007年8月初,赛维的投资已经超过了60亿元。

虽然表面上看,赛维落户新余,与市委书记汪德和个人果断的决策有很大的关系。但实际上,新余市在职业教育培训、以及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打造方面,都有过人之处。

在几年前,新余就提出了打造江南最大“蓝领航母”的计划,如今已经聚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3个,其中民办49个,教职工4100多人,在校学生总数9万多人,每年能够向社会提供成熟的蓝领工人近万人。庞大的蓝领工人队伍,解决了赛维快速起步、高速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赛维常务副总裁朱良保前不久在新余举办的江西省经济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会议上,就新余市政企关系的打造做了专门的发言。朱良保认为,新余政府打造出来了一种新型的政企关系――产业导向型政企关系。对于某一产业在地方的发展,政府自身投入力量进行研究,进而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企业发展。

就太阳能光伏产业而言,新余成功引进赛维,在赛维初步获得成功后,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一号工程”,致力于引进和培养太阳能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新余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的规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赛维之后,新余还成功引进了中材高科陶瓷、上海博能、宁波华升等太阳能产业上下游企业。

“所有到新余的光伏企业,我们都是同等的待遇,不光在资金上支持他,在用地方面、政策方面、服务方面都有一整套的配套政策。”汪德和介绍说。

为解决大量太阳能企业进入后的技术瓶颈和职工培训问题,汪德和还准备将新余市高等专科学校改造成一所太阳能学院,专门培养太阳能产业的技术人才。“太阳能是个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人才奇缺,我们准备办这个学院,将来中国太阳能企业需要的人才,都可以由这个学院培养。” 目前,在新余高专新设立太阳能利用工程系的申请已呈报到了教育部。同时,以培养太阳能产业操作工为目标的太阳能职业技术学校也已通过了江西省政府的审批,目前正在筹建中

此外,据汪德和介绍,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太阳能基金计划也已经启动,每年新余政府投入基金100万元,专门奖励在太阳能产业研究方面有成就的项目和人才。

对于新余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朱良保的总结是“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这在全国不是很多的,我1988年就干外贸,这样的政府服务在沿海地区也不多见。”朱良保说。

在新余海关关长钟海澄看来,新余地方对光伏产业的支持,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人单独的行动,而是多部门的集体行为。

对钟海澄的看法,朱良保用实例进行了解释,“比如工商注册,别的地方可能要半个月一个月,新余几天就可以完成。到发改委申报项目,市领导清晰这一流程和节点,便会参与到企业具体的申报工作中来。”

实际上,在这样的“保姆式服务”体系中,海关也是个中的一员。赛维企业运转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要与海关打交道。设备、原材料需要进口,产品需要出口。2006年3月,南昌海关隶属新余海关开关,虽然开关时间还不到两年,人员也相当紧张,但他们提出的“5天上班,7天服务,24小时预约通关” 在赛维运转中得到充分体现。保税仓库、区域通关等也是该关实施的主动服务,量身定做,精细化服务等具体措施,为企业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做出了不懈努力。钟海澄本人也多次亲自到赛维,给企业的中高层及报关员传授报关技巧。

赛维凭什么?

新余政府为企业的发展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应该说这构成了赛维两年时间成立、开工、纽约上市,并成为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片制造商的基础。但问题的另一面是,赛维凭什么能够创造这一系列的神话?

朱良保认为,这首先源于准确的战略选择。“当时这个产业中国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太阳能电池厂商,也有了一些太阳能组装厂。但是在产业链的上游,硅片这个环节,进入的企业并不多。这应该是我们非常庆幸的一件事。在战略选择上,LDK选择了非常正确的第一步棋,有前瞻性。”朱良保说。

据朱良保介绍,当时赛维主要考察了光伏产业已经存在的几种主要模式: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从硅片、硅料、组件、包括系统做成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哪一个链条都不强。最后,赛维得出的结论是:专注于硅片生产,并要有高远的目标,即致力于做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硅片制造厂。

在产品的选择上,赛维也比较了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不同。单晶硅片在中国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国外因为能耗高、效率低,已经被淘汰。据朱良保介绍,“同样一批硅炼一炉,多晶硅片以前最多可以炼270公斤,现在赛维通过研发已经可以炼到450公斤,但单晶体硅片最大只能炼60公斤左右,却需要付出同样的时间成本和能耗。”

在这样的情况下,赛维将投资大、门槛高的多晶硅片作为产品选择。

高起点是赛维董事长彭小峰一直坚持的原则,从一开始,他就致力于打造有影响的世界级企业。当时一般企业硅片的产能为30兆瓦左右,但彭小峰给自己企业的定位是一期工程就要做到75兆瓦,这在世界硅片行业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为了达到75兆瓦的规模,赛维给设备制造商也提出了不小的难题。由于设备的产能高于美国厂商的预算,厂商派出的一位资深专家来到赛维后,水的流量都难以算清楚。后来,专家得出的结论是每小时110立方米,而赛维的技术人员计算的流量值超过了每小时200立方米。经过实践证明,赛维第一次进入硅行业的新培训的工程师胜出。

“实际上我们与美国厂商谈的是交钥匙合同,要负责安装调试到最后的生产,可是很多数据他们的工程师也不清楚,只好是大家一块研究解决。”朱良保告诉记者,赛维最后实际将第一步产能做到了100兆瓦,比自己预料的还要大。

定位于世界型的企业,就得有世界型企业的人才、技术,以及装备。为此,彭小峰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佳资源配置。

2007年1月,有10多年光伏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美国太阳能设备厂商GT-SOLAR公司亚太地区总经理佟兴雪加盟赛维,出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兼董秘赖坤生于2006年8月加盟赛维,此前,他担任SST(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 Inc)公司首席财务官、副总裁,并曾先后出任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Wirex Corporation, Inc首席财务官、总经理,加州圣何塞Aplus Flash Technology公司财务行政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拥有20多年硅料生产经验的生产高级副总裁兼生产厂长Nicola Sarno,曾担任MEMC公司生产厂长、工程经理、战略原料供应总监。

公司首席技术官万跃鹏,有着15年以上的硅及材料工程研究及开发方面的经验。在加入赛维之前,担任美国新罕布什尔州GT Solar研发经理一职,负责DSS炉及高纯硅反应炉的研究与开发。

长于外贸和企业管理的常务副总裁朱良保,则在2005年就被猎头公司推荐给彭小峰。2年之后,朱良保还清晰地记得初见彭小峰那天晚上,彭小峰描绘着太阳能产业的未来前景。朱良保虽然那时还不懂这个产业,但一听就觉得非常激动。两人谈完后已经到了晚上10点,朱良保回家上网一查,“这个行业是太有前景了,所以,扑通,就下来了。”

如今,当世界级的装备、世界级的人才、以及世界级的资本市场,都对赛维敞开大门的时候,朱良保庆幸于赛维一开始就锁定了这些目标,也庆幸于赛维比别人先走了一步。“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热门行业,晚走一年,我们今天的情况可能都会不一样。”

对于彭小峰而言,赛维的创办,也使他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型。一方面,是生产安全用品的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另一方面,是原来经营家族企业,向经营具备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的转型。“高科技企业首先是世界性的团队,这就要求赛维从原来的家族创业到职业经理人创业的超越,以及从原来的纯经营型向投资经营型、管理经营型转变。”朱良保表示。

在进入太阳能硅片市场2年后,赛维发现,目前85%的太阳能电池采用晶体硅片,集成电路产业同样需要高纯度的多晶硅。2006年,中国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为4500吨左右,其中光伏产业需求3300吨。但是,直到2006年,全国高纯度硅产量不足300吨,即使全部供应给光伏产业,也不足市场需求的10%,其余只能依赖进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中国的需求量大,国外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实行限购和禁购,不仅导致多晶硅价格一路暴涨,而且危及中国半导体和太阳能下游众多企业运营及生存问题。为此,赛维又于8月18日开始建设一期投资120亿元的15000吨硅料项目,这是至今为止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硅料项目。

据朱良保介绍,赛维到6月底已经拥有300兆瓦的多晶硅片产能。根据董事会7月底在美国公布的信息,到2009年,赛维要达到1600兆瓦的产能,比原先的计划提前3年时间。

如今,已经同样对光伏产业如数家珍的钟海澄给记者算了笔账,1600兆瓦多晶硅,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相当于300亿元,而15000吨硅料,价格在300亿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到2009年,赛维实现如上产能时,它的年产值可以达到600亿元。

汪德和曾算过一笔账,如果按6%的税收征收计算,到赛维年产值600亿元时,就可以贡献新余税收36亿元,相当于当年政府担保借款2亿元的18倍。在汪德和的计划中,到那时,新余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像赛维这样的企业发展起来。实际上,新余的一家新材料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已经和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开始了境外上市融资的前期准备工作。

正在赛维快速发展之时,新余市今年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增长43.1%,增幅列江西省第一。新余和赛维一样,都已经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不担风险,难抓机遇

――专访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

石东

企业家出身的江西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背对窗口坐着,下午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将他留在光的剪影中。恰恰是这样每天都照射大地的阳光,让汪德和看到了新余发展的机会,打造中国的“硅都”,是汪德和的梦想。赛维的成功,已经让他迈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

《中国海关》:将2亿元巨款借给赛维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失败的后果?

汪德和:那肯定是置之度外了。我认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必须正视两方面的问题,即机遇和风险同在。如果要想让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要担风险,不担风险就绝对抓不住机遇。当然我们也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点。

《中国海关》:您为什么敢负这个责任?

汪德和:我觉得为官一日就要造福一方。要造福一方,就得加快发展,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新能源附加值非常高,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可以做得非常大,而且也可以大大提升新余的城市形象,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当然,如果未来能够发展成为硅都,综合效益不得了,地方财政效益也会非常好,冒风险也值了。

《中国海关》:现在赛维已经开始有所回报?

汪德和:现在的回报已经出乎了人们的想象。今年赛维销售收入大概能达到40亿元,明年可能超过100亿元,按6%的税收计算,就可以对地方有6亿元的贡献。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发展太阳能产业链,预计通过5年的努力,这个行业在新余就有可能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到那时太阳能产业对财政的贡献就会超过60亿元。

《中国海关》:现在发展这么好,心里是否有些得意?

汪德和:有一种成就感。

《中国海关》:为什么不考虑用开办政府风险投资公司的方式,扶持高科技企业?

汪德和:赛维的时间非常紧,只有一个月的筹款时间,根本来不及。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开始这个业务。一个是城市投资公司,以前它只负责基础设施投资,现在我们给它增加了一项职能――做“风险投资”。

此外,新余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准备利用起来,将来如果有很好的项目,我们仍然采取赛维这种办法,由这两家公司出面进行扶持。有很多海归派,在国外留学学有所成,有研究成果,如何帮助他们把手中的项目做大做强,变成社会的财富,新余愿意做出更多的努力。除了太阳能产业外,在生物工程、生命科学等领域,我们都有意愿。

《中国海关》:您是尽往高端走。

汪德和:对,往高端走。我到国外看了一下,中国制造很多,但很大一部分是低端产品,既消耗了资源,又把污染留给自己。

《中国海关》:在您的思路上,未来新余的太阳能产业会是什么样?

汪德和:未来的太阳能产业不仅是新余的,而且是江西经济上的一个亮点。我们要把太阳能这个行业做大,目标是建成世界的硅都。

《中国海关》:这样一个过程,技术非常重要。

汪德和:是啊,就像炼硅炉,去年赛维进口了100台,加上今年一共进口了200台,每个炉子外国设备厂商要卖1000多万元,200台炉子就需要20多亿元。但我找国内一家厂商了解过,他们认为这样的炉子,他们只需300万元就能做下来,而且还能有50%的利润。这家公司本来想在新余投资办一个厂,专门生产这种炉子,可目前赛维还不敢用,因为炉子在运行中要达到很高的温度,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如果一台炉出了事故,整个厂都可能毁掉。

但我想,只要技术上过关,未来我们就可能拥有自己制造的设备。

《中国海关》:在太阳能电池方面有什么打算?

汪德和:太阳能电池方面,我们打算将产业不断延伸,不仅要生产太阳能电池,还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应用产品,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未来我们还想研究将太阳能转化为动能,让汽车装上太阳能电池,就可以跑起来。

《中国海关》:太阳能要想产业化,国内市场还是很重要。但现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太高了,每度电的成本要3.5元,国内市场就会比较困难,您怎么看?

汪德和:我想,普及率越高,成本就会越低,就像我们以前的移动电话一样。记得我当厂长的时候用移动电话,一台要几万元,现在不是已经很便宜了?现在硅料的价格比较高,但实际上成本不要这么高,是因为求大于供,价格才越卖越高。赛维已经开始投资硅料,我相信成本一定会降下来。再比如我们刚才说的设备,国内300万元一台,国外要1000万元以上,这些成本,都有很大的空间。我个人认为,随着硅料大规模的生产和技术改进,太阳能发电价格一定会降到1元钱以内,甚至低于煤炭发电的价格。当然前提是国家一定要给予政策上支持。

赛维成功后,慕名前来新余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专访的当天晚上,汪德和又要赶赴南昌机场,迎接一位来自国外的太阳能专家。汪德和希望,这位专家能够加盟到新余的另外一家太阳能企业中。“在新余他可以成就一番国外成就不了的事业”,汪德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