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材料作文“大学校长使用网语”导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材料作文“大学校长使用网语”导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1年7月5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同时毕业。毕业典礼上,两所高校校长的讲话成为亮点,他们都用了流行的网络语,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课,让学生大呼过瘾。典礼上,清华校长顾秉林模仿“凡客体”夸赞学生:“你们爱真理,也爱生活;爱机械制图,也爱引体向上……”北大校长周其凤借用网络词汇勉励学生:“多想想那些纯真的友情,你们就不会那么的伤不起……”

对于两位名校校长在毕业致辞时使用网络语言一事,你有何感受与思考?请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此题属于新材料作文,其核心话题是使用网络语言。考生要在这个范围内,或陈述事件,或表达观点,写出具体的感受与思考,文体特征必须鲜明。既然是写“感受”和“思考”,就可从正面肯定贴切使用网络语言的益处,或从反面否定滥用网络语言的弊害,也可辩证剖析,发表看法。其文章立意与写作思路有:

角度一:肯定做法:特定场合使用网语,可以拉近与学生距离,提高交流效果。

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演讲,使演讲更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校长们的这种尝试值得肯定。②毕业典礼强调的是一种互动性和交流的效果,年轻人喜欢的网络用语有很强的即时性,在特定场合可以传递情感,引起共鸣,是拉近与学生距离、提高交流效果的很好方式。③大学校长们改变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姿态,是一种可喜的情感回归,值得肯定。

角度二:否定做法:以网语打头阵的演讲模式再新颖、再能打动学生的心,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①大学校长发表一篇生动的演讲并不难,但以网语打头阵的演讲模式再新颖、再能打动学生的心,也只是一时的,也是暂时的,它并不会直接转化和反映到教育中去,没有多大实际意义。②当我们看到大学的毕业典礼如卫视节目的“总动员”一样,充满着“给力”与“浮云”, “神马”与“伤不起”时,感觉的不是亲切,而是大雅向流俗谄媚的自我矮化。③毕业讲演是在一种庄重场合下的表达,有几千年文化史的国度,校长们找几个不低俗但还亲切的词语,应该不难,因此毕业演讲最好不用网络语言。

角度三:引申表达:网络语言应杜绝滥用,合理使用,才能够收到积极效果。

①走出滥用网络语言演讲或写作的误区。网络语言不是一点不可用,而是要慎用,力避不适合用网络语言表达的情况,杜绝低俗的网语写作表达。②不提倡在任何场合里都不加节制地使用网络语言,但在一定条件下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也有其不少的妙处,如平添生动、增加幽默、彰显亮点等。③网络用语在只能妙用,不能滥用。如通篇都充斥着网络术语,就极有可能引起读者或听众反感,因此,正确把握网络语言的使用尺度,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例文]

满口网络语有何价值

毕晓哲

7月5日上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同时毕业。毕业典礼上,两所高校校长的讲话更是成为亮点,他们都用了当下流行的网络语,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课,让学生大呼过瘾。在毕业典礼中,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提到了人人网,说话引用了凡客体。北大校长周其凤用了“浮云”、“伤不起”。

两位名校校长在本校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可谓出彩,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然而,笔者以为,一堂再生动的毕业典礼课,其作用和教育功能终究有限,还是不宜夸大的好。

可以肯定的是,用再生动、再贴近实际的语言,甚至用网络性语言和流行性语言丰富起来的毕业典礼演讲,与大学教育质量以及学生今后成功与否没有直接联系。如果说这是校长们的信手拈来,问题是我们更担忧这样的“狂飙网络用语”是校长们挖空心思、“精心准备”的结果。形象些说,“炮制”一篇生动的演讲并不难,但演讲模式再新颖、再能打动学生的心,也只是一时的,也是暂时的,它并不会直接转化和反映到教育中去,更何况这些学子们估计也就是四年才聆听一次这样的“教诲”。如此“稀缺”,能有多大意义呢?

更何况,一篇即使满篇生动的网络用语演讲,也对大学“去行政化”的艰难改革没有多少促进作用。演讲风格是否生动、是否呆板,与校长的个人风格、处事风格有关,充其量属于校长个人素质范畴。时下大学教育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并不是大学教师和校长们缺乏网络知识,也不是不够“新潮”,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学教育的僵化以及灌输教育理念之中,缺乏对学生人文化、创新性的关怀引导。

香港大学年年在内地招生,年年“大获全胜”,年年让多达10余名内地高考状元“另择娘家”,虽说与教育质量和大学名气有关,但本质上恐怕与教育理念关系更大。学校的教育机制、钻研学术的风气,以及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大的成长空间、更宽阔的人生发展舞台方面,恰恰不仅是北大清华,也是国内诸多大学的“短板”。

当代社会公众依然对老北大教授辜鸿铭记忆犹新,在当时的人们眼中,辜鸿铭的着装打扮和另类的“大辫子”绝对是一个“最传统的保守派”,但北大包括其他大学的学生依然无比尊敬他,这说明什么呢?“传统”也好,“现代”也罢,这不是主要的,而让学生们真正成长成材的,让学生们真心热爱的,是教育的内涵,是“才华”和“思想”。这个道理放诸北大清华两位校长身上也同样适合,至于“飙”与不“飙”网络热词,这原本就是教育的细枝末节,没多大价值。

[评点]

文章以两大名校校长在大学生毕业典礼上都使用网络语言为引发点,采用借事议理的方式,先扣住文题材料,巧妙照应,再对校长们满口网语一事进行立体剖析、缜密评论,字里行间有理有据,议事说理层层深入,鲜明地表达了对大学校长们在此场合下使用网络语言的完全否定。文章结尾,作者借辜鸿铭之事,引而申之,指出“让学生们真正成长成材的,让学生们真心热爱的”,才是教育的内涵,是“才华”和“思想”。这样的立意与表达,恰到好处,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