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宁静交通简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宁静交通作为一种重视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和谐发展的交通理念在国外得到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还比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重点介绍了宁静交通理念的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及常用的一些规划措施,供城市规划设计工程人员在实际规划设计中参考。
关键词:宁静交通、发展历程、规划举措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1、宁静交通产生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汽车拥有量不断攀升。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改善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和矛盾。在城市道路规划中,我们往往只重视机动车的发展而忽视了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需求与权利,行人与机动车的关系从最初的人车混行发展至人车分离,在后小汽车时代,人车有机构成、整体化的意义被重新发掘,人们开始关注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关注其空间与尺度,关注步行环境与行人的权利。
2、宁静交通理念发展历程
宁静交通的英文是“traffic calming”,又被译作“安宁交通”或者“交通稳静化”。宁静交通理论上的确定来自1963年,英国的比沙南(Colin Buchanan)报告,该报告以运输部在同年发表的和阿尔克特里普(Alcker Tripp)与1938年和1942年发表的报告为基础写成,报告警告交通的增长将对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并制定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科林.比沙南因此被称为“宁静交通化之父”
20世纪60年代末,荷兰德尔夫特(Delft)的工程师和规划师提出“woonerf”设计,即“居家庭院设计”,因为从视觉上看,这种设计很像居民的院子。总体思路是避免用一般的方法把车行道和人行道分开,而是将他们合并在一个路面。在此区域,一种新交通标志将过境交通排除在外;机动车辆必须以“马散步的速度”行驶,从右边行驶的车辆拥有通行权;汽车只准停放在标记清晰的停车位上;行人可以使用车行道,尽管有时会给汽车司机带来不便。
早期的“居家庭院设计”需要对传统道路空间进行大量改造,所需成本高,时间长。自1980年代开始考虑到成本因素,不少城市政府采取了一些选择性实验,降低机动车速度但是并不减少机动车交通量,如设置机动车限速标志牌,必要时辅以一定的交通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荷兰在1983年首次引入30km/h限速区,被看做是一项不但实惠而且效果更好的庭院式方案。德国于1985年起批准30km/h限速区进入试用期,并在1990年成为永久法规。同时也出现了争执:到底应该仅通过标识实施30km/h限速区,还是应该将其与交通宁静化措施结合使用?迄今为止,有关该问题的争执仍在继续。
亚洲首先引入宁静交通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引入交通宁静化理念以一个完整街区对象,实施了“居住区交通安全样板工程”。公共集会行车道限制速度,行人与机动车公用道路,交叉口缓冲带等规划方法得到尝试。
从国内外的交通宁静化发展经验观察,其主要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从流量管制发展到速度管制,从道路几何尺寸缩减转变为强制改变驾驶行为的设施,从简单的设计方法发展为多元化的组合设计,以及从小区应用扩展至更大范围的应用。
3、 宁静交通规划举措
(一)交通宁静化的规划措施:
(1)交通政策分区划分:明确不同区域的交通发展政策,并通过构建交通屏蔽圈,提供内外交通的换乘,减少交通的冲击,实现不同区的交通发展目标。
(2)路网结构的调整:将穿越通移至生活区外,并将剩余的生活区内道路空间用来作为绿化、行人或静态交通使用,以保证居民步行安全;
(3)道路空间的调整设计:应按照都市景观的要求,配合交通使用目标来改建道路空间,并通过调整道路空间及信号标志来提高行人及非机动车与公共交通的使用权和优先权;
(4)停车的规划:路外停车空间需要留有余地,区分不同的停车收费措施,配合城市计划方法来整顿停车供需。
(二)交通宁静化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
(1)垂直式速率管制方法:主要利用垂直方向减速度力,强制车辆减速。典型的措施包括减速丘、减速台、凸起的人行横道、凸起的交叉口等。
(2)水平式速率管制方法:利用侧向方向减速度力,强制车辆减速。典型的措施包括交通花坛、交通环岛、曲折车行道、变形交叉口等。
(3)标志式管制方法:主要依靠驾驶人自觉,达到减速目的;
景观式影响方法:主要针对营造社区舒适环境,同时兼顾行人交通安全。
4、结语
宁静交通是一种规划和交通政策,有广泛的规划、交通和环境政策目标:减少建成区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和数量,加强道路的安全性;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归还步行和骑车空间及其他非交通活动空间;加强步行者、骑车者和其他非交通活动参与者的安全性;改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从狭义角度看,宁静交通可以看作在某些城市建成区采取措施将机动车速度降为30km/h以下,从广义角度宁静交通可以理解为一种综合交通政策,包括在建成区降低机动车车速及对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鼓励,根据建成环境的需要对机动车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限制,如道路收费或禁止停车等。宁静交通并不是反对机动车,而是对步行者的一种解放,对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的一种呼吁,推动城市整个交通体系的多元共生,使出行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回归传统、出行空间环境质量回归人性。
参考文献:
[1] [英]卡门.哈斯特劳等著;郭志峰等译.文明的街道-交通稳静化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施鸣.宁静交通队城市空间设计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9
作者简介:刘晓东,现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规划设计院交通所,主要从事道路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