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政务微博:打通传播微血管的新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政务微博:打通传播微血管的新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博,是民众、政府、媒体三者理性表达的场所,是积极向上,凝聚社会共识的舆论平台,是推进中国和谐进步的新工具。要做到这一点,民众的理性自觉、媒体机构的制度建设和政府的积极参与,三者缺一不可。

微博是网络新媒体中开发出来的又一新工具。在美国,Twitter自2006年开始上线,在中国,2009年6月新浪推出了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以其开放性、时效性、方便性和交互性迅速走红。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微博在中国这样传统的关系型社会和特定的转型时期,发展尤为迅猛,自2009年推广以来,立即开始与中国社会结合,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2011年更是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2011年11月17日在新浪开设的微博厅上线,立即引起了媒体、网民的密切关注。这一厅是如何运作的?对政府的网络问政、微博问政起到什么作用?其问题和前景应该如何看待?也应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北京微博厅是“微博问政”的新尝试

在微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也没有放弃使用这一新工具的尝试。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微博搭建了一个新型的沟通和渠道。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5日,新浪政务微博已达18694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有10023个,公务员微博有8671个。2011年3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开通个人的人民微博,目前已有57位副部级以上官员在人民网开通微博。另外,还有一大批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开通了微博的官方账户,如全国打黑办、国家安监总局、质检总局等一共有1200多个机关团体在人民网开通了官方微博。不过,应该说,政府微博的开通比起微博的迅猛发展还是明显不足的,所以,北京微博厅的集中开通还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早在2010年在政府微博的开通过程中,公安微博就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占当年政府微博数的77%。2010年8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开设了微博“平安北京”,一年多以后粉丝接近200万。北京也是公安微博开通较多的省市,到2010年底就开设了9家,仅次于浙江。2011年11月17日,在此基础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办、首都文明办、发改委、教委、市科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人力社保局、环保局、住建委、交通委、水务局、商务委、旅游局、文化局、卫生局、工商局、质检局、安监局、统计局、西城区等21个部门集中在新浪微博平台开设北京微博厅,同时有7位发言人开通了个人微博。媒体称,“信息快速,问题及时回应,标志着新一轮‘网上问政’开启”。??

“北京微博厅”上线之后得到了良好的回应。自2011年11月17日15时上线,到18日上午就引来了累计达258万的粉丝量,其中“平安北京”就有粉丝198万人,厅开设后新增粉丝2万多人。而到11月24日,厅开设一周后,粉丝量增加了37万人,累计将近300万人。其中“北京西城”的微博粉丝量增加到了6万多人,被认为是“人气最旺”的部门,“交通北京”发帖量为77条,平均每天11条,被认为是“露面最勤”的部门,而“平安北京”回帖数70条,也被认为是“回帖最多”的部门。就个人微博而言,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有89万粉丝,拥有粉丝最多,其他6位发言人的粉丝也都在10万人以上。北京市新闻办主任王惠所称的“不做僵尸不作秀”,也成了官方微博的标签式网络名言而广为流传。

“政务微博”是打通两个舆论场的新通道

2009年11月,南京市曾经推出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在南京市政府网站推出了“南京网络发言人论坛”板块,全市90家部委局与区县在论坛中一一亮相。要求针对网帖,24小时回复,形成政府、媒体、受众的互动。当时南京市委新闻发言人曹劲松称,网络发言人是传统发言人的补充和延伸,这一言论当时就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时隔两年,北京市又推出了微博厅。如果说南京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网络问政的深入,那么北京的微博厅则是把网络问政进一步推到了“微博问政”的新阶段。毫无疑问,这是政府新闻与信息传递与时俱进的体现。

政府政务微博的推出,为政府的新闻和舆论引导带来了新手段,是打通两个舆论场的新通道。

首先,微博是政府重要的信息源,通过政务微博,政府就可以更快、更多、更及时地了解舆情,了解来自民间基层的新闻和呼声。Twitter创始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曾说,“即使是再庞大的新闻媒体,也不会像Twitter一样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新闻记者。”当前,微博已经超过了论坛和博客,成为仅次于网络新闻的最重要的新闻信息源。政府通过微博用户的留言、询问、跟帖、评论,可以及时迅速地了解民情民意。北京微博厅的近300万粉丝,实际上就是政府的喉舌耳目和重要的消息来源。

其次,微博是政府重要的信息平台。微博由于其短小、便捷、轻快的特点,更方便政府在第一时间新闻。我们在谈论政府的新闻时,往往强调“第一时间”的概念。正如著名媒体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所说,“应对突发事件,在诸多的情况下,发比不发好,早发比晚发好。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是主动的,解释是被动的;按照人的一般认识和接受规律:是被信任的,而解释是被怀疑的。”??事实上,在实践中,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民众参与意识的提升,政府的新闻往往不能抢占第一时间,总是处于一种说明、澄清和解释的状态,政府微博可以改变这一状态。北京市公安局的微博“平安北京”,自开通以来了各类资讯近6000件,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2011年11月24日北京微博厅上线一周,21个部门共发帖400多条,也是充分利用了这一平台。

其三,微博是重要的互动平台,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就是开放与互动,微博使得互动更为及时和便捷。我国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很高,微博满足了这一需求,这也是微博在中国发展迅速的原因。过去我们的新闻往往是单向,是“我说你听”的模式,即使在新闻会现场,获得提问机会的也是极少数人,而微博改变了这一状态,可以更多地拉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北京“微博厅”上线一周,发帖400多条,回帖有近200条,“平安北京”开通一年多来,网民的评论留言高达16万条,这也是一种互动的体现。

第四,微博也是政府重要的服务平台。从世界政府的发展趋势看,与传统的政府职能不同,管理概念被纳入了政府的行政,随着20世纪80年代之后政府退出经济和一些社会领域,服务概念又被加入了政府的行政实践中。微博也是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最好场所。据统计,在平安北京所的6000多条资讯中,防范提示信息达4000条,便民服务信息有1500条,??而“北京微博厅”上线一周的微博内容中,新闻类占36%,服务类占64%。??

早在2003年,时任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就提出了“两个舆论场”的概念。他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每时每刻都会关注一些共同领域、共同问题,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了“口头舆论场”,那些相对集中的社会话题就成为一段时间街谈巷议的焦点。他提出“口头舆论”往往是社会的“风向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有了网络,这两个舆论场就变得更加膨胀,也更加固态了。群众的“街谈巷议”成了网络舆论。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这两个场不仅是不同的,而且是不通的,有人甚至用两种话语体系来形容这两个舆论场。不过政务微博的出现,有可能成为打通这两个舆论场的工具。所以,在2011年11月22日召开的中国第十一届网络媒体论坛上,就有人呼吁“推进政务微博,打通两个舆论场”。??而北京微博厅的出现,也是打通这两个舆论场的尝试。

“微博问政”的问题与前景

在笔者参加的国务院新闻办一次座谈会上,有人曾以2010年年底所发生的浙江“钱云会事件”为例,评论两种话语体系的不同和功能,称传统话语体系就像是人体的主血管,而新兴话语体系就像是微细血管,感叹对政府来说,我们的微血管是不通的,希望能有第三个平台,政府、媒体、受众可以在这一平台上理性、平等地沟通和对话。当时笔者认为微博就是这样的平台,现在结论就更清楚了,政务微博就是打通传播微血管的唯一途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微博问政的问题和前景呢?

认识“微博问政”先要认识微博。首先,微博是不是一个媒体?新浪的副总编辑周晓鹏认为,微博只是一个个人分享平台、社会交往平台,实际在微博上时政信息的部分只占5%。不过政府和传统媒体都认为微博也是媒体。通过2010年以来热点事件的舆情监测,微博已经成为舆论的推动器。我们认为,所谓媒体,就是拥有了内容、渠道,以信息传递为主的专业化社会机构,因此,微博是媒体。其次,如何看待微博上的内容?微博是不是现实的反映?微博上的信息究竟有没有价值?有人认为微博是所谓的“口水桶”,语言垃圾的“容器”,谣言和非理性盛行;有人认为微博既反映现实又超越现实,在微博上的发泄和非理性是可以理解、应当容忍的;还有人认为微博辟谣比传统媒体还有优势,列出了“微博擅长的四种辟谣方式”;??搜狐网的总裁张朝阳也认为,微博有所谓的“自修复”功能,不需要过多的监管,网民最终会通过“意见的自由市场”取得自觉。最后,如何看待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关系社会,而微博是最大的关系平台,其影响不可小视。不过现在对微博功能的认识是不一致的。

就目前的政务微博的现实来看,还是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的。首先,政务微博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就以上的数据来看,显然,不到两万家的政府微博及官员微博,对超过3亿的微博用户而言,数量还是不够的。2011年12月22日,北京市又有21个政府部门作为第二批成员加入政府新闻厅,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值得其他地方仿效。那种对微博要么忽视,要么敌视的态度是要不得的。其次,要追求实效,而不是仅仅开设微博这一形式,实践中我们要防止出现缺少维护的空心微博;在增加信息的同时,也增加一些沟通和互动,增加沟通细节,在粉丝中产生更大影响。最后,还需要一些适合微博的态度、方式和方法,例如我们认为政府要有在微博上“挨骂”的心理准备和承受力。既然政府是为人们服务的,那么就应该接受被服务者的挑剔和责难;再如在微博上也需要争取多数,不能以斗争的方式来对待微博上的不满情绪,平等对话、妥协让步、感性感化和理性说服都是争取支持的有效方法。实际上,政府与民众虽然有两个舆论场,但是这两个舆论场的重叠度还是很高的,要扩大而不是割裂其重叠的部分,从而形成主流舆论的价值引导。

微博,是民众、政府、媒体三者理性表达的场所,是积极向上,凝聚社会共识的舆论平台,是推进中国和谐进步的新工具。要做到这一点,民众的理性自觉、媒体机构的制度建设和政府的积极参与,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

??“21部门‘织围脖’新粉丝超2万”,法制晚报,2011年11月18日。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4年,第314页。

??“平安北京粉丝突破两百万”,法制晚报,2011年11月29日。

??“官微内容,服务‘跑赢’新闻”,法制晚报,2011年11月24日。

??南振中:《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新闻战线》,2003年第11期。

??“政务微博可有效打通两个舆论场”,楚天都市报,2011年11月22日。

??张雨:《微博擅长的四种辟谣方式》,《中国记者》,2011年第9期。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