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刺风府穴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损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风府穴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损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患者,女,36岁,于2007年7月6日初诊。病史:因左侧偏头痛1周,发作时疼痛较剧烈,到当地医院就诊,予针灸治疗3次后头痛明显好转。2007年7月6日,在针刺风府时,即有从颈部向右上肢的放电感,出针后感觉后项部疼痛较重,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卧床休息后稍有缓解,当时判断为晕针所致。当晚头痛持续加重,四肢无力,即到我院就诊入院,门诊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查体:项强可疑,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以头痛待查收入院,给予改善循环、脱水降颅压、止痛等对症治疗。次日仍诉头痛,程度加重。查体: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项强3横指,双侧克氏征阴性,双侧病理征阴性。给以镇静、止痛、支持对症治疗,症状不缓解,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后头痛稍有减轻。复查头颅CT仍未见异常;行腰穿检查。穿刺出淡红色脑脊液,压力250 mm H2O,脑脊液常规生化示:潘氏试验(+),白细胞5.0×108/L,红细胞混血45×101。/L,蛋白462 mg/L,糖2.27 mmol/L,氯120 mmol/L。诊断:考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查明出血原因,进一步完善头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排除了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常见原因。故考虑出血与针刺风府过程中操作不当有关。在给予6-氨基乙酸(EACA)、甘露醇、尼莫地平,腰穿放液及对症支持治疗3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

按语:由于风府穴正对颅腔内的蛛网膜下腔、延髓和小脑等特殊的解剖部位,要求针刺时要十分谨慎。针灸教科书风府穴操作是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约10~25 mm),不可深刺。但如果医者为求针感,在局部反复提插捻转或盲目进针,操作不当就会发生意外,甚至发生生命危险。笔者体会针刺风府穴有4点需要注意:①进针深度应控制在1寸(中指同身寸,成人约相当于25 mm)左右比较安全,再根据患者的高矮胖瘦适当增减进针深度,但如果超过30 mm则伤及延髓及小脑危险系数加大,绝对不能超过40 mm。②进针方向:患者取端坐位,针尖指向口部、鼻部比较安全,绝对不能向上斜刺。赵传香等对哑门穴针刺角度进行研究,得出安全针刺角度,男性为(16.27±7.68)~(29.46±7.32),女性为(18.46±4.81)~(33.61±7.83)(见《中国针灸》,2002,22(6):389),可以借鉴。③进针时医者要仔细体会手感,风府穴之下有项韧带、黄韧带或寰枕后韧带,这些韧带都比较坚韧,故在进针过程中可遇到坚韧而有弹性的阻力,穿透这些韧带时针下有落空感,此时针尖已进入椎管内硬膜外腔,不可以再轻易深进。如再深刺会再次遇到阻力,病人出现向脊背上下放射酸胀感,说明针尖已刺到硬脊膜,此时应立即停针或退针,绝对不可以再深刺或行提插捻转手法,否则就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延髓、小脑出血,进而危及生命。④患者如果在针刺过程或退针之后突发头痛、恶心、呕吐,伴面色苍白、全身大汗,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不能轻易的判断为晕针。因为针刺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等引起的出血量少、出血速度较慢,故起病症状不典型,这也是这位患者头颅CT一直未能发现出血的原因。对于渐进出血性损伤需要提高警惕,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