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奠基教育”的理论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奠基教育”的理论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1993年,国家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涌现出各种素质教育模式和成功的基础教育范例,成为广大中小学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示范。

但是,目前基础教育现状到底怎么样呢?首先,由于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特别是中考、高考制度日益规范成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校,这些学校面临着在高起点上求发展的瓶颈;其次,不少学校虽然在素质教育特色建设方面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在应试成绩上差强人意,如何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培养的统一,存在困惑;再次,广大的普通中小学,特别是普通中学,由于生源起点相对较低,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可见,基础教育存在三大困惑:高起点与更快发展的矛盾、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的矛盾、低起点与求发展的矛盾。

那么,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出路何在?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素质教育要回归基础教育的本质。原因有三:第一,追本溯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学生在各自起点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中学教育要着眼于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而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必须遵循基础科学的规律,充分发挥其奠基功能,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包括应试能力)的同步发展,这也是由基础教育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第三,不管学校起点高低,都可以通过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促进学校自身发展。

中小学如何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地完成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教育公平?唯有立足基础教育的本质,逐步形成教育创新和特色办学的新思路、新模式。素质教育要求基础教育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五个方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

因此,努力探索基础教育如何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全面实现“奠基教育”,加强教育创新,是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教育大事,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二、“奠基教育”的界定与内涵

所谓“奠基教育”,广义来讲,是指教育应该具有“奠基”功能,始终围绕人的终身发展这一终极目标开展教育活动,应该充分体现教育活动的基础性和过程性。教育活动应该伴随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它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各种范畴、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而这些教育活动都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人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来说,所有教育都是一种人生“奠基”。

狭义的“奠基教育”,是指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活动,应该“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即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加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创新精神等。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品德修养、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生命安全、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简言之,“奠基教育”就是一种以夯实学生成长基础为手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高分、高技能为宗旨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中学如何实施“奠基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旨在为广大最普通的中学提供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策略与思路,形成独特的“奠基教育”办学模式。

三、“奠基教育”的主要特征

1.基础性

“奠基教育”隶属于基础教育学段范畴,具有“基础性”的特征。这是由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的基本策略和实践模式,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基本的价值目标,那就是要重视教育的“奠基功能”。

学校在办学目标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以及教育教学任务和策略的安排和实施方面,都应该充分体现基础性的特征。

2.发展性

教育不是孤立和静态的办学行为,应该是与人的成长和发展相适应的影响活动,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阶段,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育要科学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发展性和独特性。它要求中学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也就是做好打基础的工作。因此,“奠基教育”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3.全体性

这是基础教育特点和素质教育理论最基本的要求。古代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就包含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这说明基础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它的对象和着眼点是全体人民,即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

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不是面向部分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普及教育;不是淘汰性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奠基教育”必须为所有适龄少年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他们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

4.全面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奠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古人讲“六艺”,注重的便是全面发展。在国外,美国教育强调动手实践、团体协作和交往能力的培训。仅一个芝加哥大学就培养了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世界之最。法国和俄国是公认的数学大国,他们更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奠基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合理的素质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素质,它要求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健康发展。当然,全面发展,并不是面面俱到,不等于德智体美的简单相加,不是每个学生的平均发展,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潜在的天赋能够发挥出来。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就是激发他的兴趣,因势利导,帮助他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尽量施展自己的才能,成为特长鲜明、不可替代的社会优秀公民。

5.可持续性

首先,学校办学目标应该具有可持续性,体现阶段层次性,能够不断提升、深化,促进学校不断发展,逐步成为素质教育的标准甚至示范学校;其次,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应通过“奠基教育”的师资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再次,学生培养的可持续性,要求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等的培养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奠基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奠基教育”的内容涵盖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身体素质与学会健体、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生命安全与自救自护、创新精神与学会合作等方面。

从学校层面来看,“奠基教育”的内容应该既能适应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的公平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品行优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个性鲜明的合格公民,把起点普通的学生培养得更加优秀,大面积提升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普通学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效益。

五、中学教育阶段实施“奠基教育”的意义

1.理论价值

第一,“奠基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强调中学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围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其教育策略、教学策略、评价策略都要充分体现发展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奠基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理论的一种创新策略。它重视教育公平化和优质化,努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新的中学教育策略。

第三,“奠基教育”是对基础教育本质特征新的诠释。它强调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它对教育目标、任务、内容、手段和评价等的要求,都充分体现基础教育的特点,更加注重素质、方法、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第四,“奠基教育”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一种实践思路。它关注并践行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探索,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奠基教育”的核心教育手段进行探索,让学校教育的“一切”都成为学生发展的平台。

2.实践价值

“奠基教育”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是针对现行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过分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现象的一种探索,这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奠基教育”的办学理念,有助于普通学校确立科学、正确的办学定位,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办学理念上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才不会在分数竞争的怪圈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第二,“奠基教育”的策略思想强调素质和能力奠基,强调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对学校实实在在推进素质教育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能够逐渐形成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系。

第三,“奠基教育”的核心是要面向全体、着眼发展,同时强调、发掘潜力、培养特长、张扬个性等,这有助于学校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推进特色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奠基教育”体系重视通过素质教育建设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有助于学校彻底摆脱对高分生源的盲目追求,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奠基教育”的理论基于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思想、新课标理念和基础教育本质等重要理论,对普通学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上,它有益于促进普通学校的科学、快速发展。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和探索,丰富充实“奠基教育”的内涵,迎接素质教育的春天。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科研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