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世界石油领域涌动新一轮整合大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界石油领域涌动新一轮整合大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12月19日,产油大国挪威的两家能源巨头――国家石油公司和水力发电公司――合并组成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油气公司,涉及金额300多亿美元。挪威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评论说:“我们将创造出一个全球性的能源公司,从而增强挪威能源产业的实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此撰文指出.这笔交易的内在逻辑就是:公司规模越大,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就越强。这一逻辑正推动全球“石油巨头”迈向新一轮整合

首先,弱肉强食、以大吞小、以并购扩充实力,一直都是国际能源界竞争的现实。为开采更多的石油,石油巨头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深海和非传统石油区。但要将这些地区的石油开采出来,必须拥有更尖端的技术、更多的资金投入,中小石油公司很难在竞争中取胜,大石油公司也必须为生存不断采取兼并战略。

其次,裁减冗员,压缩成本、攫取更大利润,是石油业整合的一般规律。受高油价鼓舞,世界各大石油企业2006年上半年利润丰厚,但随着下半年油价的回落,石油企业利润开始裹足不前,在股东追逐更多利润的推动下,进行兼并以降低费用,成为不少石油公司管理层的首选。

谁是主角?毫无疑问,与20世纪90年代埃克森兼并美孚、雪佛龙收购德士古(Texaco)时一样,发挥主导作用的仍是处于宝塔尖顶的石油巨头们,尤其是名列世界前六位的埃克森一美孚、英荷壳牌、英国石油公司、雪佛龙、康菲和道达尔。事实上,在西方媒体语境中,石油巨头(Big Oil)已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词汇,既指他们在经济上的富可敌国,也指他们在政治上的呼风唤雨。

谁又会成为收购对象呢?《华尔街日报》认为,康菲石油公司就既是收购者也可能成为收购目标。很简单,“对于一家市值1216亿美元,负债约270亿美元的石油公司来说,遭到吞并也不足为奇”。而有关英荷壳牌和英国石油公司整合的传闻早已广为流传,一旦两家合并,将组成一个“超级石油巨头”,其高达5000多亿美元的市值将把3000多亿美元市值的埃克森一美孚远远抛在后面。

但从目前市场氛围来看,组建超级巨头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石油业专家彼得・亨奇根说的话很形象,在人们普遍认为石油巨头已足够庞大时,再这样合并下去,“监管部门都可能会吓得心脏病突发”。

巨头们最可能的猎物,就是中型石油公司。除挪威两家能源公司的整合外,2006年4月康菲也小试牛刀,出资350亿美元将伯灵顿公司收入囊中。而据业内人士透露,资产介于100亿至800亿美元的不少中型公司,除了政府不容外来者置喙的之外,很多都成为西方石油巨头拟并购的对象,其中就包括在墨西哥湾参与勘探的美国戴文能源公司,以及拥有大量油砂资源的加拿大能源公司和XTO能源公司。

但石油资源越来越向石油巨头集中,也势必引发外界对石油垄断的担忧。美国一些消费者团体就指控,石油业的并购将使美国民众更容易面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升的影响。“石油操纵论”在美国早已甚嚣尘上,一些人甚至将林肯的名言“民有、民治、民享”改成了“油有、油治、油享”加以讽刺。石油业的整合浪潮,如果伴随的是油价的进一步上涨,也必然加剧民众对石油巨头的反感情绪。(摘自2006年12月26日《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