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脑囊虫病患者采用吡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32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头颅CT等进行辅助检查确认患者的病情,且给予吡喹酮进行治疗,每日给患者口服吡喹酮25mg,连续服用一个疗程6d~10d,共3个疗程,完成1个疗程治疗再进行下个疗程时需有2~3个月的时间间隔,治疗期间要随时对患者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本组脑囊虫病患者通过吡喹酮进行治疗后,通过CT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患者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30患者头颅CT基本恢复正常,其中癫痫发作的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治愈,有2例患者皮下结节没有得到治愈,4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临床表现,总有效治愈率达到93.7%。结论:脑囊虫病是较为严重、且危害人体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应该做到尽早发现、及时采取相关治疗,患者采用吡喹酮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吡喹酮脑囊虫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67-02

脑囊虫病属于寄生虫疾病中较为严重的危害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大多数患者在并发脑囊虫疾病时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症状,而部分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症状[1]。一些医院在对脑囊虫疾病进行确诊治疗时,均是通过对患者的血囊虫抗体进行检查,最终没有正确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导致拖延病情最佳治疗的时间。本文就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32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32例脑囊虫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30.2岁。本组32例患者中有30患者临床表现为癫痫症状,其中有18例患者出现阵挛发作症状,9例患者出现部分性发作症状,6例患者出现混合性发作症状,2例患者出现皮下结节症状,30例患者出现头昏、头痛等症状[2]。本组患者通过相关检查与脑囊虫疾病的诊断标准互相符合,同时采用头颅CT对患者进行扫描,发现患者脑脊液中的囊虫抗体呈现阳性,则能够确定本组32例均为脑囊虫疾病患者。

1.2治疗方法。采用头颅CT等进行辅助检查确认患者的病情,且给予吡喹酮进行治疗,每日给患者口服吡喹酮25mg,连续服用一个疗程6d~10d,共3个疗程,完成1个疗程治疗再进行下个疗程时需有2~3个月的时间间隔,治疗期间要随时对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倘若患者有癫痫发作等,应该采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戌酸纳、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地塞米松、甘露醇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另外,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采用头颅CT对患者进行增强以及平扫等检查,本组患者中检查结果均显示为单发,而多发在图像上则显示的阴影为密度较小,且在囊内能够清晰的见到尾虫的幼头刺,采用CT对患者的头颅进行增强后则发现有28例患者图像中显示的囊壁周围出现环形增强的现象。采用脑电波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有着棘波的临床表现,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棘慢综合波等表现。

1.3临床效果的判断标准。脑囊虫病患者的检查结果均参照相关诊断标准,具体表现如下:①痊愈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采用头颅CT对患者进行检查均为正常;②显效效果:患者没有出现脑囊虫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CT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有着较少的病理特征;③有效效果:患者没有出现脑囊虫疾病的临床症状,采取头颅CT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病灶逐渐由低密度转化成高密度;④无效效果:患者脑囊虫疾病的临床表现没有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通过头颅CT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病灶没有得到改变,仍然呈现低密度[3]。

2结果

本组脑囊虫病患者通过吡喹酮进行治疗后,通过CT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患者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30患者头颅CT基本恢复正常,其中癫痫发作的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治愈,有2例患者皮下结节没有得到治愈,4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临床表现,总有效治愈率达到93.7%。

3讨论

最近几年,吡喹酮在我国医学上抵抗寄生虫的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吡喹酮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葡萄糖在体内摄入时能够使虫体不可逆的抑制以及选择性,可以让虫体在吸收葡萄糖后耗竭进糖原,同时对三磷腺苷环以及延胡索酸还原酶起到阻碍与抑制的作用,最终造成虫体将内能源耗竭完毕后慢慢消失,由于患者在口服吡喹酮药物只有没有达到全面的吸收,在患者的肠内能够转化成矾和亚矾,该药物能够将幼虫消灭,通过这样的目的将患者的脑囊虫杀死,通常情况下,均通过肾排出虫体。另一方面,吡喹酮药物在抵抗寄生虫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可以通过患者血脑内产生的屏障,裂解患者脑内的囊虫,从根本上对人体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不会增加每日服用吡喹酮药物的剂量,一般每次服用药物均要间隔半小时,尽可能的保证用药期间是能够处于患者脑脊液衰退的时间,确保能够在脑脊液中保证药物的作用,促进脑囊虫疾病采用吡喹酮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明显的效果。脑囊虫疾病患者采取较长疗程以及较低浓度的吡喹酮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在治疗期间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从根本上杜绝患者并发脑疝、脑组织水肿等情况[4]。

综上所诉,脑囊虫病是较为严重、且危害人体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尽早发现、及时采取相关治疗对疾病的痊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我国脑囊虫疾病在对血囊虫患者进行检测后在用药方面没有规律性,相关医疗单位应该重视宣传健康教育知识,促进居民防病治病的意识得到增强,尽可能防止出现漏诊或者错诊的情况,另外采取头颅CT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一旦确认为脑囊虫疾病患者,则要立即采取吡喹酮进行治疗,促进脑囊虫疾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李文英,高泽明,李长密.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71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7(12):164-165

[2]冯树贵,黄明军,秦玉瀚.脑囊虫病86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2(08):164-165

[3]马可.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递增治疗脑囊虫病27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7(09):242-243

[4]高鹏,崔爱环,李金德. 60例脑囊虫病治疗效果及免疫检测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4(09):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