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淡大型油罐安装摄像机的构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淡大型油罐安装摄像机的构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监视作用的工业电视系统,在能源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摄像机监视油罐罐顶的情况,及时发现罐顶出现的问题,当发生消防报警时作为信息的核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考虑到油罐易燃、易爆的特殊性,对工业电视的安装方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关键词:摄像机 防爆 措施

一、罐顶安装摄像机的必要性

1.火警联动

作为油罐火警系统的辅助,由于10X104m3浮顶油罐火灾危险性较大,当发生火情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后,工业电视系统可自动切换至报警区域罐顶的画面,人工进行核实,有效的消除误报,降低成本,经确认后发出信号启动消防灭火系统。(见图1)

2.雷雨天气要监视

从近些年来浮顶油罐多起因雷击起火的案例来看,尤其随着这几年10X104m3大型油罐的出现,油罐的体积和表面积比之过去成倍增加,遭遇雷击的概率以及雷击发生时起火概率都大大提高,因此大型油罐在雷雨天气时对罐顶监控应该特别重视。(见图2)

3.大雨时要监视

下暴雨时,由于降雨量较大,中央排水管排水能力有限,有可能无法及时排出积水。在以上两种情况下,易发生浮顶下沉事故,通过罐顶安装摄像机可清楚看见罐顶积水情况。同时由于降雨,渗入排水管的油品会随积水漂浮到浮盘上,泄露的油品暴露在空气中,即构成可燃物。通过罐顶工业电视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及时采取紧急措施。

二、以往的做法

以往的大型油罐设计参照《中国石化安(2007年)235号》文件,《大型浮顶储罐安全设计施工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当罐顶降到一半时监视无盲点,每个罐有不少于两台摄像机进行监视。

浮顶油罐就是罐顶漂浮在罐内的液面上,随着罐内液面的变化而升降。摄像机安装在罐区外照明灯塔上高33-36米处,灯塔建在罐区防火堤外侧。在塔上安装的摄像机在罐顶降到一半时能看到50%的罐顶情况,这样在罐的左右两侧安装两台摄像机能监视全部的罐顶。如下图所示:摄像机颜色对应相同颜色的可视范围。

但是从2012年5月开始,各大设计院根据新的国标GB50737-2011《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其中10.2.6提出油罐内建筑物不得高于油罐5米,这样摄像机无法看到罐顶的情况。

为了看清罐顶的情况,建议将摄像机安装在罐顶。

三、罐顶安装摄像机的设计方案

安装位置:

在量油孔平台、导向管平台下方安装摄像

A、规范: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1规定:储油罐外壁,距离贮罐外壁和顶部3m的范围内划为2区,浮顶式贮罐顺浮顶移动范围内的空间划为1区。

B、产品:

根据GB50058-92第2.5.3条各种电气设备防爆结构的选型规定,隔爆型摄像机,隔爆型接线盒可以在1区和2区适用。所以采用防爆等级为Exd IIC T6的摄像机,符合防爆要求,就可在罐顶上工作。

C、实例:

在中石油广西钦州炼厂的原油罐顶已经安装过,见下列照片

D、未禁止:

查阅了国标规范,未找到罐顶不允许安装摄像机的要求

四、罐顶安装摄像机的实施方案

安装位置:浮盘的最低处为2米,最高处为20米,直径80米,罐高22米,最高处为26米。摄像机安装在量油孔侧的下方,油罐的罐壁顶端,尽量靠外侧,这样做的好处:1、避免在高处引雷;2、在防爆2区,安全性更好。摄像机的电接口安装浪涌保护器,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

方案一:安装一台旋转摄像机

一台旋转摄像机,同时左右90度,垂直90度看清所有的区域。

实际摄像机测试视频截图:

以BOSCH防爆模拟(镜头4.1-73.8MM)旋转摄像机测试视频截图

方案二:装2台高清广角摄像机(图)

实际测试摄像机视频截图:

AXIS网络720P高清摄像机1(镜头2.8-8MM)视频截图

AXIS网络720P高清摄像机2(镜头2.8-8MM)视频截图

五、安全措施

安装在量油孔侧的下方,防止引雷,

安装防浪涌保护器

采用低压供电同时防爆摄像机采用低压电供电,在防爆区外配置电源箱将交流220V变为直流低压电进入防爆区内

产品要求达到防爆等级、防护等级

使用要求具有防爆施工的专业队伍实施

六、产品的技术要求

储油罐罐顶属于高危险场所,所以要使用防护等级、防爆等级高的产品,建议采用一体化防爆摄像机,技术指标满足下列参数的要求:

一体化旋转摄像机技术要求

固定摄像机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化大型浮顶储罐安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规定 2010.

[2] 安讯士视频产品速查手册.

[3] 工业与民用电视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 黎连业 叶万峰 黎然 李淑春 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3.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