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博用户名的自我呈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博用户名的自我呈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如今,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场域。而微博无疑是当下最活跃、使用最充分的网络社交工具之一,研究在此场域的网民社交活动具有代表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微博用户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现行为,来探究在情境融合的网络场域中如何进行自我呈现,以及在自我呈现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络场域中的自我呈现。

【关键词】微博 用户名 自我呈现

如今,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以及地域的局限,加之人员地域间流动性增强,人们很大一部分社交活动已从现实生活环境转移到网络,或者说,依靠网络来维持或经营社交关系,甚至通过网络来获得新的社交关系。而微博当之无愧的是当下网络生活中的一个新兴的且生机勃勃的场域,观察研究在此场域内的社交生活,对于了解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自我呈现研究主要是涉及心理学以及社会学领域,学者在研究时也主要采用了米德的主客我理论以及戈夫曼的拟剧论。但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媒介的固有特点,网络中的社会交往也不可避免地与网络媒介特点融合而产生新的形态,更符合梅洛维茨提出的情境融合理论。我国学者对网络中自我呈现的研究,主要也是运用这三种理论进行论述。学者主要是选取不同的网络媒介平台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多是采取滚雪球抽样,主要以深度访谈为主,辅以内容分析法进行。国内研究的网络媒介平台主要是个人博客、QQ、社交网络、人人网、天涯论坛以及交友网站。这些网络平台都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并渗透进人们的现实生活。对于了解网络时代人们的人际交往状况出现的新变化以及特点具有参考意义。

本文采用滚雪球抽样,以深度访谈为主,内容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以戈夫曼的拟剧论和梅洛维茨的情境融合论为理论框架,对网络中的自我呈现进行研究。

一、自我呈现的定义和界定

“自我呈现”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戈夫曼在其“拟剧论”(dramatigury)中提出的,是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给他人创造某个特殊的印象的过程。此外,还有其他学者也对这一概念进行不同的定义。如Jones和Pittman将自我呈现定义为“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给他人创造某个特殊的印象”的过程;Baumeistec则将自我呈现看作是“传递自己特殊的形象给别人”的过程;Schlenkech和Weigold认为自我呈现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特殊类别的人呈现给观众”等等。这些定义都是强调了一个“特殊”,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自我呈现,即将自我呈现看作是“仅仅发生在特殊条件下的行为或主要由某类人做出的行为”。这样的理解是将自我呈现和目的性联系起来,指“个人面对在场的或即将要碰到的真实观众而做出的伪装和欺骗的行为”。而对自我呈现广义的理解,则是将自我呈现看做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非特殊的、普遍行为,其包含了通常意义上人们如何包装自己从而有助于他人对自己了解的行为。

戈夫曼曾指出,自我呈现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条件。为了更好地交往,人们必须去定义情境和将要扮演的角色。自我呈现的活动使交往活动的参与者很好地了解各自扮演的角色,从而使交往能够顺利而有效的进行。例如一个男人下班回到家,从工作中的领导者或职员转变为丈夫或父亲,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行为,而不是狭义上理解的带有欺骗性的自我呈现。因此,一般情况下,这种呈现的信息基本是真实的。本文论述的自我呈现,是在广义理解的角度,即是作为一般社会行为的自我呈现。

二、访谈内容分析

1、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定性的深度访谈为主,辅以内容分析法,对这些微博用户在微博上呈现出的内容进行分析。深度访谈的优势在于能够深入了解被访者,能够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和深层资料,适用于涉及心理层面的研究,因此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具有适用性。

2、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场所,以滚雪球的方式抽取13名新浪微博用户为样本。

3、访谈提纲

1、微博用户名的特殊含义;2、是否是实名;3、对微博情境的定义;4、是否更改过用户名。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在接受访谈的13名微博用户中,有8名微博的用户名与真实姓名相关,甚至完全实名。其余5名的用户名表现了用户的喜好、个性和希望。此外,微博用户名也不是完全不变的,有些用户会根据当下的状况进行修改,表达一种状态或者鼓励。

与姓名有关的:

“跟自己名字有关,妍与盐同音,自己也爱吃咸的——进入新阶段感觉勤俭是个大问题 所以以此警戒”

“因为我真实的名字和数字谐音,所以就起了个这个名字…朋友都叫李10,有时也直接叫010,挺好的呀,方便记忆嘛……而且理科生嘛,本身对数字就有种天生好感”

“MOON就是我的姓氏,猪就是我的外号,MOON是朝鲜语‘文’的叫法”

“我起的时候,就觉得至少得让认识的人识别,所以比较通俗简单的,朋友对我的昵称加上英文名,然后搞定了,熟人都知道这个人是我”

“晶是我本来名字的其中一个字,宅是因为我比较宅啦,1019生日”

“我的名字然后昵称是啊福,于是就AFU,英文名叫ALLEN Z,怕很多朋友不习惯英文的,因为亲切”

表达兴趣爱好和希望的:

“取自《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之谐音。因为在篮球论坛上注册是用这个名儿,就沿用到微博,最初起名也只是突然想到”

“英文名依温妮嘛 yuany升级成2.0版本了。不是苑的拼音么?不是啊,当然这个人嘛看起来就差不多也懒得去区分。2点0就是纯属乐趣啦”

“我五行缺金,所以这样起一个,不算迷信。我觉得自己也不属于很有个性的人,V这个嘛,纯粹是为了好玩,也算是极大地满足我的虚荣心吧。我比较喜欢人家夸我前程似锦”

“因为我喜欢紫色,所以有一个紫,夕涟是希恋的谐音,希望恋爱赶紧降临哈”

综上所述,微博用户名中的自我呈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与姓名相关

首先是为了图方便,取名字中的一个或两个字。其次,微博不同于QQ的虚拟,微博用户除了关注名人外,互动的主要是在现实生活中就有接触,或知道的人。用带有姓名中字作为微博名,有助于他人方便识别自己,太多的虚拟网名给他人造成记忆和识别的困难,不利于交流。典型的例子是完全使用真实姓名的用户,由于其微博互动对象大多是工作中认识的人,实名更方便工作沟通。

在取姓名中的字之外,添加一些表达当下状况或兴趣爱好的字,适度的自我呈现。

2、表达性格、兴趣爱好等

这种网名是完全自我呈现的方式。用名字谐音作为用户名表达喜好,文学作品中某个意象表现自己的定位,说不出缘由的词组来表达幽默等等。这类主要是基于现实个人身上已有的特征因素再创作为用户名。

3、表达希望

这类用户名主要表达的是对自己的期许或美好祝愿。例如对爱情的期盼、对个人成功的期盼。

三、结论与讨论

戈夫曼的拟剧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就是演戏,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表现自己,以把握自己给他人造成的印象,为自己欲达到的目的服务。梅罗维茨吸收了戈夫曼拟剧论的精华,发展出了“媒介情境论”,他认为,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而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因此,研究自我呈现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对情境的定义。要研究人们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现,必然要先知道用户对微博这一情境的定义。喻国明教授等认为,每个微博用户都可以基于关注和粉丝两个方面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一般我们可以把微博上的关注与粉丝群体分为四个关系圈子:

工作圈:主要包括同事、上司、同行业人士、同学等基于相同工作、专业形成的群体。

生活圈:主要包括家人、朋友等日常关系亲密的群体。

兴趣圈:主要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话题、或关注共同的明星人物而形成的关系群体。

公共圈:主要包括明星、名人等公众人物以及企业、组织、新闻机构等。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微博用户对微博情境定义主要是依据工作圈和生活圈,这类圈子是现实生活在网络生活中的存在,对用户有较大影响,也可以说是粉丝圈。但微博中工作圈与生活圈组合而成的是一个各种情境的融合,用户在此的自我呈现也是多面的呈现。这种多面时常会引起对他人认识的混乱,且这种呈现是开放式的。于是,微博用户更多采用温和、中性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兴趣、爱好或美好希望,而没有现实生活中,单一情境中那种强烈个性的呈现。

微博与QQ的虚拟、人人网的现实圈相比,情境融合这一特征更加突出,因而微博中的自我呈现更复杂、多元。微博用户名的自我呈现只是微博当中最直观的很小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微博的自我呈现也可以说是个人公共关系经营。公共关系的情境就是面对全社会,开放式的一种融合情境,而微博的特性正好符合公共关系的情境。因此,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现不仅是私人的社交,更是一种个人公关。

参考文献

①欧文·戈夫曼 著,冯刚 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②约书亚·梅洛维茨 著,肖志军 译:《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③陈小文,《QQ网名中的自我呈现》,《东南传播》,2010(8)

④黄少华、李卫华、郭叶红,《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未来与发展》,2009(4)

⑤王君铃,《试析个人博客中的自我呈现》,《新闻界》,2009(4)

⑥丁道群,《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以网名为例》,《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3)

⑦徐瑞青,《论自我呈现》,《求是学刊》,1994(4)

(作者: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