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性的跨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性的跨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用30年时间走过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需要6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道路。从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经济体发展成高度开放、国内发达的经济体,进入到朝着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新历史发展阶段。

一、30年的历史巨变

在中国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作为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江苏抓住了历史机遇,立足省情,以率先发展的气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始终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1978年,江苏的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49.2亿元,到了2007年,已经突破25560.1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增长了约100倍,创下了中外经济发展史的一个记录。从1978年到2007年,以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的江苏经济发展速度只有5个年份低于两位数,其余年份的发展速度都在10%以上,明显高于全国的水平。1978年,江苏有69.7%的就业人口在农业,只有19.6%和10.7%的就业人口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到了2007年,农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只剩下29.8%,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达到34,8%和35.4%,这说明江苏的经济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工业化程度高,用较短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道路。即使和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韩国、我国台湾等高速发展的东亚经济体相比,江苏的工业化进程也十分迅速。如果考虑到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原先就有较好的初步工业化的基础,江苏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实际上要更快一些。

30年来,江苏不仅经济发展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而且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深深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众多的产业和大量的企业已经成为国际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以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发挥了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作用,在较高水平上引领了全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1978年,江苏只有4.27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到了2006年达到2839.95亿美元,增长了662倍,29年年均增长26.1%,明显高于同期12.6%的经济增长速度,更是大大快于全国的平均速度。在如此高的平台上,2007年又继续大幅增长,当年进出口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大关,达到3496.7亿美元。1990年江苏的实际利用外资只有1.41亿美元,2007年达到218.9亿美元,不到20年的时间增长了154倍。

江苏用占全国1.1%的土地面积,以占全国5.7%的人口规模,创造了全国1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国的16.1%,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占到全国的1/4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730元。经过30年的大发展,江苏在许多经济指标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抓住重大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思想准则,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工作。江苏通过解放思想,坚持发展为主线,率先突破禁锢生产力的一些条条框框,充分发挥地方、基层和民间迅速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释放被压制的生产力的能量,使得经济的发展快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980年代开始的苏南集体经济和农村工业化快速发展,以及后来形成的“苏南模式”这一经济社会重要变革现象,集中体现了江苏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充分解放思想、抓住历史机遇的有力之作。由于历史积累和环境特征,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形成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微观因素,出现了初步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独特条件。这些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要求冲破传统体制的障碍,寻求让生产力的能量得以进发的突破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是按部就班沿着原有体制的轨道走下去,还是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抓住生产力亟待进发的重大机遇,变革原有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两种道路和两种发展结果的不同。江苏为苏南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体制资源,鼓励和支持向市场体制要发展动力的探索,生产力被大大地解放出来,“苏南模式”破壳而出。198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大规模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以后,苏南乡镇企业更是乘势而上,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到1990年,苏南农村工业企业个数已突破3万家,总产值超过700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80万人。苏南经济的发展不仅明显快于全省的经济发展,而且在整体上也超越了全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并将浦东开发作为今后10年中国开发开放的重点,江苏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针对这一特定的重大事件,经过对时代背景的认真分析,江苏没有把浦东开发开放看作是省际发展竞争的障碍,相反认定为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此作出积极回应,江苏省政府代表团以最快时间访问上海,全力推进苏沪合作,开创了呼应浦东开发开放的先例。

借助于浦东开放的发展机遇,苏南和苏中部分地区不仅外向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而且逐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从而抓住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拓展了发展的空间。经过一轮大开放和大发展,江苏的开放型经济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苏州、无锡更是加快了和上海经济的对接,逐步建立起国际制造业的高地。成为全国开放型经济的前沿阵地。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国际经济形势出现重大转变,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加快趋势。江苏及时地推进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承接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的转移,并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产业群,有力地提高了江苏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使得江苏在许多产业层面上已经融入到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全面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新世纪后,体制的变革和制度的创新进一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抓住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发展的难得机遇,促进江苏经济新的一轮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客观认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私营经济,使得江苏经济的发展呈现活跃繁荣的新局面。原先以乡镇企业为主的苏南经济出现了两个新的特征,一是由原先产权模糊的集体企业加快了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逐步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出现了一大批上市公司,产权界定更加清晰;二是市场逐步由国内转向国外,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苏南成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引领力量。

在大力发展民营、私营经济的过程中,江苏还积极利用科技创业的积极效应,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产品发展自己的产业,创造有利的环境,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到江苏创业,发展民营的高新技术产业。江苏的民营经济,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技术型产业特征比较明显,国际化程度较高。起步于无锡的“尚德”就是其中一典型代表。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兴

办高新技术产业,政府积极营造环境,创造了一个在海外上市、产权高度清晰、以新能源为主业的高技术国际化企业。2008年1―5月,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出口达7.34亿美元,其规模超过了所有的传统外贸企业,位居全省出口企业前列。

江苏是经济大省,资源小省,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较弱,现有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对江苏的经济发展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如果从长远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看,应当把这种调整当作一次机遇,建立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竞争力。江苏继续寻求思想的解放,解决发展的目的问题,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当作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开始呈现加速态势,统筹兼顾各方的利益,经济发展逐步进入快速协调的发展轨道。

三、立足省情,以重大战略引领全局发展

改革开放的30年,江苏立足省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失时机地推出一系列重大而又能带动全局的经济发展战略,走过了一条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和稳步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

江苏教育文化发达,科研院所众多,科教资源丰富,怎样把有优势的知识资源转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事关江苏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江苏是全国较早地明确科教兴省发展战略的省份之一,早在1988年就提出“科技兴省”的战略,1994年又充实为“科教兴省”的战略,并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不断丰富新的内容。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不仅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的保证,而且优化了江苏的发展环境。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乡关系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原来的城市体制和发展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江苏及时地提出城市化的发展战略,这既为工业化的加快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大大提高了建设发展中规模经济的效应,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调整了城乡关系,使得一批又一批世代为农者成了新的城市居民。在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江苏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率明显提高。1978年,江苏的城市(镇)化率只有13.7%,到了2006年,全省的城市(镇)化率已经达到51.9%,苏南的城市(镇)化率已经超过了67%,基本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大量新城市的出现,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又为市场体系的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市场化的改革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区位条件的差异,江苏长期以来存在着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针对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形成的巨大落差,江苏早在1994年就明确提出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通过加快苏北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由于地区间发展差距过大,短期内消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不现实的,同时要发挥各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在区域的发展上实施分类指导成为必然要求。2001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新的战略部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对区域共同发展的内涵有更多的准确认识,在发展战略的取舍上开始更加突出重点,找准共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江苏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区域共同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为苏南、苏中和苏北各个区域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同时加大财政、科技、产业、劳动力“四项转移”的力度,重点缩小基础性公共服务的区域差距。经过长期的努力,江苏的区域间开始呈现共同加快发展的趋势。

江苏的经济国际化战略不仅提得早,而且发展深入,这个战略的实施既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充分利用了正在转移的国际生产要素,又充分发挥了江苏发展的比较优势。江苏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资源相对短缺,先进技术有待提升,市场范围有瓶颈,通过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把内外资源、生产要素以及市场都很好地对接起来,成为利用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经济的一个经典。同样,为克服资源的瓶颈,缓解环境的压力,江苏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长期的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一个关键的目标取向。

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江苏改革开放的30年,是坚持思想解放、坚持发展的30年,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不断扩大开放的30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起伏和波折,但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跃上新平台、新阶段的历史进程。

江苏30年的经济发展,不仅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了几个发展阶段的跨越,而且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发展趋势,从长周期看基本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江苏30年的经济发展,不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呈现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特征,经济运行已经融入到国际化、全球化的体系之中。江苏30年的经济发展,不仅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经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而且保持了总体上比较协调的发展格局,经济发展带动了全面的社会进步。

现在,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江苏的经济发展又开始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新的情况,时代背景给江苏的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今后一段时间乃至今后30年,江苏将由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向现代化经济发展阶段迈进。继续保持一个较高而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用更少的资源和减轻对环境的排放创造更多的产出,从根本上转换经济增长中的要素结构,实现以科技要素投入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适应全球化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江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江苏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发展不动摇,以科学发展的思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30年的江苏智慧铸就了巨大的历史成就,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新的江苏智慧。

(作者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