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及其后10 d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并同步测定正常组做比较。结果 血清胱抑素C的测定能更明显的反映患者肾功能的变化,且5例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血清胱抑素C升高提示早于血清肌酐。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定期检测血清胱抑素C可以动态观察对肾功能的影响及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血清肌酐(Cr);血清胱抑素C

Detection of cystatin C in the patients with iarge superficial burn

SHU Ling,ZHANG Ya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NO.4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Dalian LiaoNing 11603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changes of Cystatin C in the patients with large superficial burn. Methods Cystatin C,Cr in the serum ofpatients with large superficial burn were detec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the levels of Cystatin C significantly rose (P

【Key words】 Large superficial burn;Cr;CysC

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蛋白质,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人机体所有的有核细胞均以恒定的速率产生胱抑素C,它在血清中的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密切相关。近年来对其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旨在讨论其与大面积烧伤患者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试验组:大面积烧伤患者24 例,其中男15例,女 9例,年龄19~45岁,全部患者均为本院烧伤科住院患者,病理诊断为全身烧伤面积累及75%或以上。 对照组:本院健康体检合格人员24例,均排除肾脏功能异常。

1.2 方法 采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检测。

1.3 仪器 日本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试剂 Cr试剂为日本和光提供;CysC为北京利德曼提供。

1.5 统计学方法 检测结果以表格形式表达,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

3 讨论

从实验结果看,血清CysC能更明显的反映患者肾功能的变化,且入院10 d时血清CysC明显升高(P

血清肌酐(Cr)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测肾功能的指标,它检测方法简便,费用小,检测时间短。但它的浓度受年龄、性别、身体肌肉的组成以及饮食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还有一些药物和内源性物质也会干扰Cr的检测结果。虽然肾小管不重吸收Cr,但它能分泌少量Cr,这也会影响Cr对肾小球滤过率的估计。随着肾功能的变化,只有当GFR降低到50%的时候血浆中的Cr含量才开始增高。

胱抑素C是80年代中期瑞典的Simonsen等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的[1]。其含量较稳定,不受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也不受大多数药物以及炎性反应的影响。血清中的CysC含量一般在1岁以后就达到成人水平[2]。CysC分子量大于Cr,且带正电荷,更容易反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早期变化,可以在肾小球滤过率轻微降低时升高。研究资料已表明,CysC较Cr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反映GFR较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3]。

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坏死组织产生肌球蛋白尿,和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尿能损伤肾小管,脱水及血容量不足能加重肾脏功能的负担,更容易产生肾功能异常,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监测肾功能尤其必要。胱抑素C做为肾功能的一项指标,持续动态观察对于临床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Scomonse O,Grubb A,Thsell H.The blood serum concentration of cystatin C(giramma-trace)as a measure of 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1985,45(2):97-101.

[2] 任豫申,许迅辉.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2,22(5):318-320.

[3] 张磊,宫健,胡昭,等.临床荟萃,2003,18(12):7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