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发集团:为全球用户创造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发集团:为全球用户创造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采访陈邓华,是在中发集团的大本营一―上海科技机电城。偌大的董事长办公室里,大气的紫檀办公桌上堆放着文件材料,一台电脑;两排书柜,三张简洁而舒适的沙发,几幅字画,一杯清茶。和多数民营企业家不同,陈邓华显得低调而大气。收获的季节,本该细说成果的丰硕,陈邓华谈得最多的则是整个行业的兴衰和未来。“我们不能局限在高新技术,而要专注在高端技术上,我们必须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艰苦创业13年,带领中发进入电气行业的一流阵营,这位成功的浙商如今有着足够的资本去影响整个行业的未来。“对于中发集团全体员工来讲,把输配电产品打造成百年品牌、百年产业支柱,这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在陈邓华沉着而淡定的眼神中,记者看到了他对未来深远的憧憬,以及引领整个行业走向国际尖端行列的坚定信念。

1997年10月,陈邓华与四个老乡在上海组建中发集团。

13年后,中发集团成为在沪拥有四大产业基地、在沪外有浙江平湖中发产业园和铜陵中发科技园、21家制造企业、5000员工、总资产达50亿元的大型集团公司,成为集输配电制造、实业投资、国际贸易于一体,专业生产超高压、高低压成套装置、工业、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密模具制造和微电子产业等四大板块的大型股份制企业集团。

“我们一直致力于输配电产业,从中压发展到高压,现在已经进入超高压,未来我们将进入特超高压,进行全面的配套。”在输配电制造业市场,如今的中发集团,产品技术含量、产业化生产规模等方面都成了国内同行的鳌头。“超高压领域,世界500强企业,像西门子都只能做两个系列的产品,但我们可以做四个系列,即GIS、工控自动化、母线电缆、变压器,成了中发电气的高端技术产品。”

众所周知,工业制造企业的利润能够达到5%,就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而中发一路走来,集团资产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如此骄人的成绩背后,有着怎样的推动力?陈邓华坦陈,除了这些年主业上的大投入外,商业地产和资本市场的运作,也是拉动中发这驾马车的源动力。主业的专业化“深度”挖掘与多元化产业的“宽度”拓展这两种战略,在中发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创新自主,技术优先

中发一路走来,陈邓华深知,要在技术壁垒重重的电气行业立足,就要不惜血本,瞄准一流技术和工艺,咬住领先者,成为第一梯队的成员;没有技术国际化,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会有长远的发展。作为电气行业的“后起之秀”,陈邓华一开始的策略就与众不同:“别人做产业都是从下往上做,中发却逆向而行,我们先抓住最为核心的技术。”在中发的创业之初,陈邓华率领的中发团队就智慧地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技术升级之路。

根据“优化整合”的战略思路,2001年,与法国施耐德公司展开合作,中发成为其在华东地区定点制造厂家,双方在合作基础上生产多个型号的新一代高低压开关装置;在自动化产品研发方面,2003年,中发携手瑞士ABB,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先进、可靠、完美、经济的解决方案。在高压、超高压领域,强者不是欧洲人,而是日本企业。于是,2004年,中发超高压有限公司与日本AE帕瓦和日立高新株式会社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中发依帕超高压有限公司”。藉此,中发集团顺利攻下超高压领域的制高点。

陈邓华说:“民营企业条件差,很多时候都要靠自己去创造。”这些年来,中发通过与国际同行间的一连串独具慧眼的选择和联姻,补上了自身短板,大大缩短了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有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欧美。与此同时,中发几乎动用了全社会的研发力量。中发生产基地内设有中发国际电气科技研究所和培训中心,与国内包括西安高压研究所、天津传动研究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多家国家电器研究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

借力跨国公司,联合科研机构,建立自有队伍,陈邓华开拓的三种模式,把国际一流技术、国内科研力量全部整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套密集的组合拳,让中发轻盈跃上了别人数年、数十年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如今的中发,已经成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多项成果也被评为高新技术成果,并申报了多项专利。

专业化与多元化交织贯穿

“如今的制造业进入了一个跨越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最困难的时期,因为现在从利润回报上来讲,制造业是最低的,但投入是最大的,有技术研发、人才培训、销售渠道、企业装备包括场地厂房设备等投入。”陈邓华坦言:“在上海做制造业,没有一种精神,没有一份执著,是坚持不下来的。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全面升级。”

“我们必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发展之路,要和国际品牌竞争,要有追赶和跨越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这是我们中国民营企业的目标。”陈邓华振兴民族工业的信念,始终不曾动摇。

在中发的跨越式发展中,以专业化力拓电气主业“深度”、以多元化扩展产业“宽度”,这两种战略得到了和谐与统一。这里面,蕴藏着全体中发人的智慧。在中发的企业版图上,中发人最为自豪的是在沪的四大产业园――浦东中发科技园、浦东中发工业园、上海机电城和环球奥莱斯购物公园。

占地面积60亩的浦东中发工业园,主要用于生产中压主开关、断路器、智能开关、变频器等产品,着力向产业高端进发。浦东中发科技园则定位在研发,在生产上侧重于高端的拳头产品。“中发科技园区占地300亩,我们按照国际标准设立了研发中心、营销网络中心以及生产中心。”陈邓华说:“我们的550千伏超高压输配电核心技术,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2007年底,中发生产的首台550千伏超高压设备,是用于内蒙古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特供线路电力输送的重要输配电设备。

中发的第三个园区上海机电城,位于上海普陀区,占地116亩,目前是上海市区最大的科技型机电产晶集聚的直销中心,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采购中心和联合国定点采购中心,200多家商务办公企业总部和2000多家机电厂商及营销中心汇集于此。上海机电城全新的机电产品贸易新模式,不仅拓宽新经济形势下机电产品的流通渠道,也为输配电制造业传统的营销模式、服务方式向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变走出了一条可行性、导向性和趋势性的全新之路。陈邓华坦言:“如果光靠制造业,我们中发的发展速度肯定有限。中发利用电气输配电的品牌和平台做的上海机电城项目,为我们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服务,同时为相关的企业提供一个平台。”

在中发集团的版图上,还有其他辅业,比如上海机电广场、上海环球奥莱斯购物公园等。陈邓华告诉记者:“电气产业的投入很大。所以,我们也涉足了一些辅业,目的是得到利润之后,反哺主业,提升主业的规模、装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今的中发集团,基本上每年的资产

以七八个亿的水平递增,显然,中发已经进入了盈利―再投入的良性循环。陈邓华说:“中发的管理团队都永远保持艰苦创业的风格,但是对技术的要求、企业品牌文化的要求,那是与时俱进的。”

百年品牌之梦

13年时间,对于电气行业的老牌巨头而言,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发,却完成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13年的发展,中发集团拥有了太多的荣誉,包括CCC认证、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专利产品证书等证书。中发生产的开关装置,以其技术先进和优良性能,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发”商标被上海市工商管理局和上海市名牌产品推荐委员会评定为“在沪国内知名品牌”、“上海市著名商标”和“上海名牌产品100强”。

陈邓华说:“在这个领域,欧美很多企业都在选择放弃,这对我们来说正好是整台的好时机。中国企业的优势正在显现,我们的智慧不会比他们差。不过,一个企业的发展靠单项技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做到整体的提升、系统的提升。不但要技术好,还要工艺好,这就要靠人、靠管理、靠优秀的企业文化。”

站在行业的制高点上,陈邓华带领中发开启了“百年中发”的梦想之船。他说:“企业能否做成百年品牌,关键在于模式。模式对了,成功离你就不远了。其实,模式就是定位,是标准,是战略。”未来几年巨大的市场需求,给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机遇。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中发电气已经做好了准备。中发集团的五年规划,是为践行“为全球用户创造价值”和“为中发电气成为民族的世界品牌”的战略目标,从制造带动研发和营销转变为从研发和营销来带动制造,从产业带动资产和资本的提高转变为资产和资本的提高带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资产、资本相结合,实现总资产和总销售额翻两番的计划目标。

身为上海电气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上海智能电网设备专业委员会主任,陈邓华肩负着引领整个行业方向的使命。他认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工业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和战略目标。

陈邓华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中发成为世界品牌,在100年后,依然为全球用户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