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密人耳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5年前,老鼠背上长出人的耳朵,震惊全世界;15年后,这只耳朵却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曾经的挑战,如今的质疑,一只鼠背上的人耳,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2011年6月以来,几只背上长着“人耳朵”的小裸鼠,成了很多人议论的焦点。有人认为,这种“人耳朵”里并没有软骨,只是支架,因此是一只“假耳朵”;有人说,这种“人耳朵”不可复制;甚至还有人说研制者是在作秀,是学术造假。
同样是人耳鼠,15年前,当它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引起全球轰动。更有国外权威媒体说,人耳鼠的成功,唤起了人们关于“人体器官”工厂的巨大想象。不论是十五年前的轰动还是今天的质疑,目标都指向了一个人,人耳鼠的制造者——曹谊林。(图1)
曹谊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从1991年研制人耳鼠开始,他一直在从事组织工程学的研究,由于在这个领域里成果丰硕,他成为国家“973”组织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并且获得了2008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二十年倾注心血的研究成果遭到别人的怀疑,这是曹谊林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曹谊林:委屈肯定是有的,但我觉得自己没有做错。
周广东(曹谊林的学生):刚听到质疑时,曹教授很气愤,有一点委屈的感觉,本来是挺好的事情,怎么能被说成那样呢?
2011年8月2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曹谊林和他的学生带着新研制的八只人耳鼠亮相媒体。
周广东:我们用事实说话。说人耳鼠是假的,那就做给他看。团队很快把裸鼠的耳朵成功地复制出来,让媒体当场打开。(图2)
经过当场取材验证,裸鼠背上的人耳朵,被确认为人耳廓形态的软骨样组织,这个结论也得到由全国相关领域多名院士和专家组成的学术鉴定委员会的认可。至此,人耳鼠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受此影响,曹谊林却失去了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机会。即便是遭受了这么大的冲击,曹谊林心中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曹谊林:我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把这个故事讲完。要把裸鼠背上那个耳朵利用到人身上去。
15年前的那个关于人体工厂的梦想,究竟会不会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一只老鼠的背上,又怎么会长出人的耳朵?
1991年,37岁的曹谊林从全世界七十多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考取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后。
曹谊林:那个时候,连细胞我都还没有搞得很清楚,主要是做临床,当时的大多数时间是用在临床实践当中,基础知识比较差。去了以后,我就从细胞学开始,怎样分离细胞,培养细胞。
那段时间,曹谊林唯一的念头就是要让裸鼠的背上长出一只人耳朵,这个匪夷所思的想法,被很多人当作天方夜谭。
曹谊林:当时做人耳朵实验,主要是要探索能不能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出人不同形态的组织和器官。因为我是整形外科医生,所以就把耳朵作为我的一个课题设计,看能不能在裸鼠身上长出一只人的耳朵。
去美国之前,曹谊林已是一名出色的整形外科医生,他的患者都是身体器官有损伤或缺失的人。而在这些患者当中,有一种先天耳缺损的人,让曹谊林格外关注。
曹谊林:现在尽管手术方法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但还是逃不脱要取自身两到三根肋软骨,用雕刻的方法来雕耳朵的形态。
图1 曹谊林教授
图2 人耳鼠
先天耳缺损的患者多是儿童,而这种取肋骨做耳朵的治疗方法,在曹谊林看来并不完美。
曹谊林:不可能维妙维肖地达到耳朵的样子,只是远看是个耳朵,近看,做得好的还像耳朵。但大多数做得不是很好,近看就像个馄饨。
而除此之外,由于要取患者自身的肋骨,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育,损害内脏器官的天然屏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曹谊林就一直在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呢?
曹谊林:能不能把肋软骨放在一个耳朵模型里面让软骨生长,而长出来的耳朵,跟真耳朵的形状相一致。当时只是一种想法,没有进行科学试验。
带着这个问题,曹谊林来到美国。一次在哈佛大学儿童医院里,偶遇了组织工程学创始人、著名科学家瓦康迪教授。
曹谊林:他当时跟我说,我们人体的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你种什么样的细胞,从理论上来讲,它就应该长什么样的组织。我当时听了这个基本理念后,就感觉到能用组织工程方法来做人造耳。
把耳朵的细胞种植在一个特殊材料制作的支架上,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同时支架逐渐降解,最后形成一个新的耳朵,这就是组织工程学。理论虽然简单,要想把它付诸实践,其中的困难大大超出了曹谊林的预计。
曹谊林:那个时候我整夜地呆在实验室,观察这些细胞和材料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材料降解得太快细胞长不成组织,材料降解得太慢,细胞又不喜欢它,所以要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你才能做出一个比较好的软骨出来。(图3)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曹谊林发现,在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将软骨细胞种植到由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可降解支架上,培养一段时间,把这个带有软骨细胞的耳朵型支架种植到裸鼠的背部,再经过六到八周,支架完全降解之后,软骨细胞就会长成外观酷似人耳的软骨组织。
找到了这个规律之后,1996年7月,曹谊林研制的第一只人耳鼠问世。
曹谊林:当时心情很激动,因为它首次向人们展示了组织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使人们看到了,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组织和器官缺损的修复。
这只人耳鼠首次向人们形象地展示了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人体缺损组织或者器官的可能性。因此,国际医学界将这一成果定位为组织工程学领域的里程碑。曹谊林也获得了国际整形外科学界最高奖——杰姆斯·巴雷特(James Barrett Brown)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亚裔医学家。(图4)
研究成果得到了认可,哈佛大学也给了曹谊林很高的待遇,各方面渐入佳境,就在这时,曹谊林决定回国。
曹谊林:我当时认为裸鼠背上耳朵成功后,离临床已经很近了,我想把它带到国内去,在临床上为病人服务。还有一个,我感觉国家培养了你,到国外学习获得成绩,应该在自己国家开花结果,这个愿望比较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