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普契尼 不真实不歌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契尼 不真实不歌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他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他,就是吉亚卡摩・普契尼

普契尼的父亲从事作曲、演奏、教学活动,在他6岁时就去世了。其实普契尼童年时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或兴趣,由于亲人的希望和母亲的鼓励,他进入卢卡音乐学院,师从作曲家C.安杰洛尼后,才逐渐显露出音乐才华。16岁参加管风琴比赛获得第1名,19岁任圣马丁教堂合唱队长和管风琴师。幼年时生活贫困,当邻近城市上演威尔第的《阿依达》时,普契尼徒步往返去听歌剧。这部歌剧使他十分震动,从而立志要成为一名歌剧作曲家。

萌芽 源自《阿依达》

普契尼在父亲去世后,被送到叔叔那里去学习音乐,但叔叔却认为普契尼是个没有修养且粗俗的学生。他10岁开始当唱诗班歌童,14岁任教堂管风琴手,后来普契尼获得了奖学金,并得到一位亲戚的资助,于是在1880年进入米兰音乐学校就读,在浪漫派作曲家Amilcare Ponchielli及Antonio Bazzini的指导下学习作曲,1883年毕业。在普契尼21岁的这一年,他创作了《安魂曲Messa》,标志着普契尼家族与卢卡的基督教音乐长久合作之下的颠峰。这个作品也隐约透露出普契尼成为剧作家的迹象,因为他在舞台上展现出了戏剧化力量。男高音与男低音的独唱者在咏叹调上具有爆发力的演出,比起教堂音乐来说更加类似歌剧。因为它所拥有的管弦乐编曲及戏剧般的力量,所以普契尼的《安魂曲》常常被拿来与威尔第的《安魂曲Requiem》相提并论。

在音乐学校就读期间,普契尼从Ferdinando Fontana那里得到了一个歌剧的剧本,并在1882年参加一次歌剧作曲竞赛。虽然后来普契尼并没有获胜,不过作品《群妖围舞》后来于1884年在米兰Teatro Dal Verme举行了公演,而且获得Casa Ricordi公司Giulio Ricordi的注意,后来普契尼受到Giulio Ricordi的委托,其之后的第二部歌剧《埃德加Edgar》于1889年公演,这也使得普契尼与Ferdinando Fontana成为终生挚友。

成就 在Torre del Lago

从1891年开始,普契尼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Torre del Lago,这是一个距离卢卡15公里、位于Tyrrhenian Sea与Lake Massaciuccoli之间的小社区,位在Viareggio的南方。普契尼在Torre del Lago承租了一间房子,不过他仍然定期的前往卢卡。在1900年,普契尼买下了块土地,并且在湖上建造了一间别墅,也就是现在的Villa Museo Puccini。普契尼在这里居住到1921年,因为受到泥煤污染的影响才搬迁到维亚雷娇。在普契尼去世之后,普契尼的别墅变成了Villa Museo Puccini。而普契尼则被葬在当地的教堂中,后来他的妻子与儿子也葬在那里。普契尼别墅博物馆目前为普契尼的孙女Simonetta Puccini所有,对喜爱普契尼的人们开放。

现实 贯穿整个创作

普契尼一直有抽烟的习惯,后来他被诊断出罹患喉癌,医生建议他前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进行一种新的实验性放射线治疗。因为普契尼与妻子从不知道癌症是多么严重,所以只有告知他们的儿子。普契尼在1924年11月29日死于治疗所引发的并发症。他的死讯在《波希米亚人》上演期间传到了罗马,所以表演立刻终止,管乐队则为这些感到震惊的观众弹奏了弗雷德里克・肖邦的《送葬进行曲Funeral March》。普契尼在1926年埋葬在米兰,但是他的儿子后来将他的遗体移到托瑞德拉古普契尼别墅内的礼拜堂内。

《图兰朵》是普契尼生前最后一部歌剧,取材于C.戈齐的神话剧,在这部作品里他仍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摆脱了原著的象征性,使全剧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这里一反过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风格,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等。由于戏剧的背景是古代中国,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但其他方面并无中国特色。他在剧中广泛运用了欧洲的古调式,有些表现性强的场面,运用现代和声,形成不协和的多调性结合。可惜写到第三幕时普契尼因病逝世。1926年4月,当《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临近结尾时放下指挥棒,转向观众低声宣布:“大师的作品在这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