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米酶法浸泡工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米酶法浸泡工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采用复合酶法浸泡代替亚硫酸来降解蛋白质网,通过纤维素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复合酶组成。

关键词:玉米;酶法;浸泡工艺

中图分类号:TS235.1 文献标识码:A

研究为了缩短浸泡时间,采用复合酶法浸泡代替亚硫酸来降解蛋白质网,即在传统工艺中直接用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浸泡玉米,希望在保证淀粉的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利用纤维素酶与蛋白酶,使玉米籽粒的皮层加速分解、崩溃,消弱包围在玉米淀粉表面的蛋白质的联接键,缩短浸泡时间,提高生产率,减少亚硫酸对环境的污染。

1 试验材料

1.1 材料

玉米来自农贸市场,纤维素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购于南宁庞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赛多多斯分析天平 ,EPPENDORF移液枪,上海精科实验仪器厂HL-2恒流泵,上海优尼柯仪器有限公司WFJ2100分光光度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FE20pH测定仪 ,山东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JYL-610搅碎机,镇江达森发酵设备有限公司DS-Y型10L发酵罐。

1.3 主要试剂

考马斯亮蓝G-250,牛血清白蛋白、无水乙醇、苯酚、硫酸和85%磷酸。

2 结果与分析

2. 1 最佳复合酶的筛选

2. 1.1 不同纤维素酶加酶量对玉米浸泡效果的影响

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玉米含水量、浸泡液干物质含量、浸泡液中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得率等指标的数值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加,样品溶出物在逐渐降低。这是由于纤维素酶的作用,可以使玉米细胞壁分解、崩溃,玉米皮层的半透性变成通透性,有利于水分的进入和玉米内部可溶性物质向外的渗透,因此玉米籽粒含水量与浸泡液中干物质含量逐渐增加,同时浸泡后玉米中可溶性物质就不断的减少。由于蛋白酶的参与,打破了蛋白质网的二硫键,破坏或削弱了玉米粒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使胚乳细胞中蛋白质网分散,促进淀粉和其他组分分开,因此淀粉得率逐渐升高。

浸泡15h后,随着纤维素酶加酶量的增加,玉米籽粒的含水量不断的增加,这是因为玉米籽粒的细胞壁随着纤维素酶量的增加被分解的更完全,水分更快的进入到玉米的内部。当纤维素酶加酶量为20u/g时,玉米籽粒含水量最大为41.75%,同时蛋白质酶随着水分进入玉米籽粒的内部,与蛋白质作用效果增强,有利于蛋白质和淀粉的分离,从而使淀粉得率最高为66.7%。随着纤维素酶加酶量的继续提高,淀粉得率下降,这是因为纤维素酶酶制剂是一种复合酶,含有一定量的淀粉酶,会把淀粉一定程度的水解成可溶性糖,从而降低淀粉得率。同理随着纤维素酶量的增加,玉米浸泡液中干物质含量和样品溶出物含量都增加。综合以上指标考虑,确定最适纤维素酶加酶量为20u/g。

2..2 玉米浸泡最佳菠萝蛋白酶浓度的确定

菠萝蛋白酶由单亚基组成,每个酶分子含一个游离的巯基和两个硫硫键,作用的底物包括明胶、酪蛋白、谷蛋白、弹性蛋白、球蛋白和肌蛋白。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因此菠萝蛋白酶能够酶解玉米胚乳中包埋淀粉颗粒的蛋白质,达到有效分离淀粉的效果。同时通过纤维素酶的作用,玉米籽粒细胞壁被分解,玉米皮层的半透性变成通透性,有利于水分的进入和玉米内部可溶性物质向外的渗透,因此随着时间的增加玉,米籽粒的含水量、浸泡液干物质含量不断增加,淀粉得率不断提高,参照第15h浸泡指标,确定最佳的菠萝蛋白酶加酶量。浸泡15h后,玉米籽粒含水量可达到40.60%,淀粉得率61.2%,干物质含量为2.18 %,样品溶出物为3.65 %。

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玉米籽粒含水量、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乳酸含量、淀粉得率逐渐增大,样品溶出物逐渐降低, pH逐渐降低。浸泡15h后,浸泡主要指标,玉米籽粒含水量可达到41.00 %,淀粉得率61.5%,干物质含量为2.33 %,样品溶出物为4.13%。

随着菠萝蛋白酶量的增加,淀粉得率逐渐升高,同样由于菠萝蛋白酶中含有淀粉酶,加酶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会降低淀粉的得率。浸泡液中菠萝蛋白酶加酶量为1200u/g时,玉米籽粒含水量最大为42.1%,淀粉得率最高为68.8%,玉米浸泡液中主要副产物干物质含量2.77%,样品溶出物4.14%,玉米籽粒含水量、玉米淀粉得率、干物质含量三项指标全为最高,综合考虑确定在玉米浸泡复合酶中最佳菠萝蛋白酶加酶量为1200u/g。

2..3 玉米浸泡最佳碱性蛋白酶浓度的确定

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玉米籽粒含水量、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乳酸含量、淀粉得率逐渐增大,样品溶出物逐渐降低, pH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纤维素酶可以水解细胞壁,使碱性蛋白酶进入玉米胚乳,分散玉米胚体细胞中的蛋白质网,使蛋白质网分解,淀粉颗粒能够更大程度地释放出来,同时碱性蛋白酶能促进玉米中不溶性蛋白质的溶解,增强了淀粉与蛋白质的分离,因而增加了浸泡液中干物质的含量,提高了淀粉得率。浸泡15h后玉米籽粒含水量可达到41.75%,淀粉得率66.7%,干物质含量为2.64%,样品溶出物为4.07%。

2.4 复合酶对玉米浸泡影响的比较

根据以上结论,选择三种复合酶最好的蛋白酶加酶量对玉米浸泡主要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出最好的复合酶组合及加酶量。

分析比较三种蛋白酶对玉米浸泡各指标的影响,酸性蛋白酶加酶量1200u/g 时,玉米籽粒含水量、淀粉得率,浸泡液干物质含量、玉米溶出物含量为最大,其次为菠萝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说明酸性蛋白酶中淀粉酶较少,分解蛋白质网的能力较强,综合考虑最好的复合酶组合为纤维素酶与酸性蛋白酶,加酶量分别为20u/g与1200u/g。

3 结论

通过纤维素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复合酶组成。即纤维素酶20u/g,酸性蛋白酶1200u/g的加酶量,用最佳复合酶加酶量浸泡15h,玉米籽粒含水量为41.2%,淀粉得率为69.1%,蛋白质含量4.02%,干物质含量3.62%,乳酸含量0.072%,样品溶出物4.46%。

参考文献

[1] 杨金兰.玉米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J].龙江农业科学,2005,(3):34-36.

[2] 王润琴.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利用[J].甘肃农业科技,2004,(6):55-56.

作者简介:马井喜(1981-),男,汉族,吉林长春人,任职于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研究方向:功能性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