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刻印辩证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印友质我,要刻好印,哪一条最为重要?答曰:把握辩证法最关重要。或谓我是答非所问,或谓我虚语诳人。非也。
笔者在数十年的刻印实践中,才渐渐地悟得了这个切切实实、屡试不爽的心得。
试以篆法和配篆论。以一字之篆法论,方与圆、左与右、上与下、收与放、粗与细、正和欹、急与缓,乃至笔道间的疏与密、隔与畅,都需作恰到好处的处置,这尺度的把握,不到位是失,过了头也是失,要达到一字中篆法的“善处”,正赖于辩证的思维。又如一方两字印,两字的气质情调是否协调、匹配、共融是十分重要的。到位了就成立,若是相抵牾、相矛盾,则失败。这其中的机窍就在字不同而气相和、情相悦,这岂非是辩证法的一次小小胜利?
再以用刀论,刀之技法,古人往往讲得神乎其神,而说到底,则是冲、切两大类,考察古来大家,也是不出此范畴的,或兼使,或取其一而作个性和灵性的表达。若用刀只取一法,而又单调到只用刀角去横冲直撞,而放弃(大多是无意识的)了“三寸铁”在握需巧妙地发挥刀刃、刀角、刀背的兼用并施,则是求偏而弃全,使刻出的线条单一乏趣,缺乏丰瞻的内涵,这也正是不了解乃至不能把握辩证关系的必然。拙以为用刀之妙,要能畅,但又能畅中见涩,且止于滞与滑;能圆,又能圆中见方,且止于畸与杂;能劲,但又能劲中见柔,且止于纤与猂;能醇,又能醇中见性,且止于薄与淡;能拙,但又能拙中见巧,且止于诡与僵。线条可以破,但破而不碎,形缺意满;可以断,但断而意连,气贯神畅……得辩证正脉,就有了检验和纠正自我得失的尺子。
古人论章法,或谓:“分朱布白,计白当黑。”或谓:“疏处走得马,密处不容针。”这是抓到本谛的。印的章法,一如造屋筑园,要密中见疏,疏密互用,要实中见虚,虚实相映。只有水泥钢筋的屋宇,而不配以山青水绿的园景,是为人垢病索然无趣的设计。故而,强调实中寓虚,正是为虚处腾出不可或缺的地盘。需知因实而见其虚,因虚而见其实,可惜大多的初涉刻印者,重实而轻虚,重密而轻疏(不是不知虚白的重要,而是忽略乃至不自知所至)。诚然,实而又实或虚而又虚,也都是缺少辩证思维而走向了板塞或空乏的极端。要之,搭配奇妙的虚实关系,一定是虚而益映衬出实之美,实亦反衬出虚之妙,虚实互用,骨清气爽,天设地造,如是章法,方为佳构绝作。说白了,这也正是运用辩证法的一次成功实践。
现在的某些年轻印人,往往好险绝而拒平正。是的,险绝有强烈的视觉效应,尤其有闪光灯般的瞬间爆发效应。这是艺术能瞬间即抓住人、打动人的魅力之一。要得。然而只一味地求险绝而无视其内理的平正,这险绝的结果势必险厄而绝端。以此产生的印作,它可以抓人与瞬间,然也仅仅只是及人于眼而不能会人于心的,其艺术性是一瞥即逝的,注定是速朽的。我以为,真正称得上有艺术精度、高度、深度的险绝,必具备对内理平正的调节。同样,高妙的平正,必以内理的险绝要素为支撑。笔者以为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在作品推敲时,宜“一分为二”,重在视二端而置于尤佳的一侧;在搁刀验证时,宜“合二为一”,重在视其化解矛盾后的融洽和谐的精纯度。无处不在的辩证法就是如此坚定且清晰地揭示着它那无以伦比的神奇魔力。
如果透过一方印,诸如往大处讲,如何借鉴传统而不为传统所囿,如何对待学习过程中的观念和技法、进步和停滞、表扬和批评、苦学和深思、自馁和自傲、实绩和名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摆脱不了辩证思维的引领统帅。坚持不懈地正确运用辩证思维,必能涉艰历险,取得创作每一方印的成功,乃至成为一个成功的印人。总之,从根本上讲,一艺之成,首先当是辩证法的成功,更准确地讲是自己正确地实践辨证法的成功。
辩证法不仅是程式、方法,更是普世而永恒的规律。若开汽车要观察反光镜,飞人刘翔跨栏不能穿没后帮的拖鞋,这是对立的统一,是又搏击又有拥抱的欢喜冤家,是上苍在创造人的时候就赋予的灵魂,是用以完善自我和改造客体的法宝。尤其是把握了科学的唯物辩证法,我们就能无往不利,无战不胜。
(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