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审计期望差距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审计期望差距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各国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的背景下,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及不断扩大已形成对审计行业的一个极大威胁,深入研究审计期望差距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问题。本文运用因素分析法论证了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即审计期望差距的形成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和审计人员双方的问题共同造成的,继而提出了加强职业界与公众的沟通以及提高审计质量等措施,以期弥合审计期望差距。

【关键词】审计期望差距;审计人员;财务报表使用者;审计质量

一、审计期望差距相关理论回顾

审计期望差距一词最早来自于科恩报告。1978年,科恩委员会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认为“期望差距确实存在。造成这种期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审计界没有对美国商业环境的迅速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没有与这种变化保持同步发展。”[1]

自从1978年以来,审计期望差距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的会计组织都对期望差距进行了研究。其中,麦克唐纳委员会是1986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成立的,主要调查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他们对公众期望和审计人员的业绩之间的差距进行了更为权威性的研究。

为缩小期望差,AICPA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10个审计准则公告,他们涵盖了检查舞弊违反行为以及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报告等方面的问题,即著名的“期望差”准则。[2]

1992年,美国资深注册舞弊审查师汉弗莱进一步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审计人员审计业务的执行与审计服务的受益者所信赖和需求的不尽相同,由此产生的差距称为期望差距。”[3]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审计期望差距是指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它既包括了由于审计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也包括了由于公众的认识错误而形成的差距。基于此点,笔者认为审计人员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即审计人员不应仅仅强调自身能够承担的责任是什么,而应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同时,财务报表使用者也不能一味地要求审计人员,甚至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应该站在审计人员的角度了解审计的运作方式和职责规范。

二、审计期望差距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一)审计人员缺乏职业胜任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经济活动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公司利用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使它的财务活动复杂至极,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同时身兼数职和组织内部的复杂关系。以至于,审计人员可能会对经济活动的实质把握不够准确。同时,大量职业判断的应用也都使偏差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正是这些职业胜任能力的缺乏导致了执业差距的存在。

(二)审计人员职业独立性缺失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方面,审计人员为了生存、发展,竞相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方面寻求价值的扩大,但审计行业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审计产品的无差别性。这样就使得审计团体为了招揽业务,以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降低审计收费;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为了扩大收入,大量承接非审计业务。虽然非审计服务可以增加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对减少审计服务的风险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非审计服务比重的提升,各审计团体对非审计服务收费的依赖性增加,从而对其审计的独立性产生了极大地威胁,且在形式上看来也容易引起审计需求方的误解,容易造成形式上的不独立,这也会造成审计期望差距。

(三)社会公众对审计业务“合理保证”的误读

审计准则指出,审计人员有责任计划和实施审计,合理保证财务报告中不存在重大错报,不管这种错报是错误还是舞弊造成的。[4]合理保证不是绝对保证,也就是说审计人员不是财务报表正确性的担保人或保证人。而对于此点,社会公众却将“合理保证”解读为审计人员有义务发现所有的舞弊行为,所以他们往往把会计信息失真责任全部推给审计人员,甚至将经营失败归咎于审计失败,而事实上,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成本效益上这种要求都是不可能的。

(四)社会公众对审计预期的夸大

由于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测试程序的内在局限性,以及管理层为了隐藏错误所采取的欺骗串通和其他方法,也因为审计的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专业审计意见,而非专门的查错防弊,所以,发现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对审计人员而言是很困难的。因此,当出现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决定的重大错报时,这本身并不能说明审计人员没有遵守基本准则和重要的审计程序。然而,社会公众倾向于夸大审计的作用,认为审计人员能够发现所有的错误和舞弊。

三、审计期望差距的弥合途径

(一)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重塑审计职业的良好形象

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公众对于审计人员的审计信心,从而有利于增进双方信任,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要审慎地选择客户。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承接是审计服务循环的起点,也是审计人员风险管理计划最重要的一项要素,必须审慎。因此,会计师事务所需审慎地选择客户,只接受值得信赖的审计客户,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期望差距。

其次,审计人员要签订合理有效的审计约定书,继而制定周密的审计工作方案。审计人员应与客户签订审计约定书,以明确双方权力义务关系。继而,审计人员应制定审计计划,并根据审计计划制定详细的审计工作方案,并在审计的实施阶段针对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适当修正,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有序性与有效性,控制审计期望差距。

最后,加强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审计人员要不断参加继续教育,促进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不应接受自身不能胜任以及在规定要求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完成的业务。

(二)加强职业界与公众的沟通,增强审计市场有效性

目前我国审计市场有效性还较差,主要表现在审计信息的供需没有形成一种直接的对接关系,即多数审计信息使用者与审计人员之间缺乏直接沟通。应该考虑建立连接审计师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沟通与交流机制,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双方的信息共享,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培育高效率的审计市场,最大限度地缩小审计期望差距。一方面,审计业内要广泛调查研究用户对审计信息的需求及其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加有效的审计信息或服务;另一方面,审计信息需求者及有关方面应通过学习、研究等途径正确认识和理解审计及其作用,既不缩小审计的功能,也不夸大审计的作用,以便得到优质的审计信息或服务。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以期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三)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执业的行为规范和指导原则。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不仅包括不断研究并颁布新的审计准则和指南,使审计实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包括加强对新准则的培训和宣传,使财务报表使用者掌握公认的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而不是片面的以其认定的标准作为依据。其中加强社会公众对审计准则的认可程度是强化审计准则规范力的关键。

政府部门在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及修订过程中,应建立科学的协调与决策机制,强调民主化与透明度,理顺社会与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沟通渠道,使审计目标及质量要求能够兼顾社会需要与职业界标准水平,使审计准则成为真正的一般公认审计准则。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期望差距的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又审计期望的差距确实对审计行业进一步发展制造了障碍,为此,缩小期望差距成为审计职业的目标之一。但是,我们面对审计期望差距并未束手无策,通过较为细致地分析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一系列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方法及对策。我们期待随着审计期望差距的缩小,审计行业会得到更好地发展,社会公众也将会在对审计职业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审计报告,以做出更为理性有效的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赵保卿.论审计期望差距及控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2):3-6.

[2]李涌泉.从审计期望差距看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J].会计之友,2005(3):26-27.

[3]盖春娥,英艳华.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J].财政监督,2009(4):20-21.

[4]崔东顺.对审计期望差距影响因素的思考[J].经济师,2012(10):164-165.

作者简介:卢珊(1991-),女,山东临沂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山东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