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的语义与说话人的情感、比较范围的关系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的语义与说话人的情感、比较范围的关系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代最有名的关于字句斟酌的例子,当属贾岛的“推敲”之典: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论诗,因与岛为布衣之交。(选自《诗话总龟》)

可见,国人对于字词合理运用的要求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中华文字文化历经千年洗练,可以说,每一个字都经得起研究,这里,笔者就“最”字的比较范围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最”的语义说话人情感的关系

我们先来比较三个句子:

①他是优秀作家。

②他是最优秀作家之一。

③他是最优秀作家。

这三个句子都是在陈述“他”是“优秀作家”,但②、③中因为有“最”修饰,所以其程度明显高于第一句。②和③相较,②中有“之一”,这样,“最”就表群体概念,而“优秀”的程度也就弱化了。③句中,“最”表个体,是极端强调,表示程度最高的仅此一个,即只有“一个”“最+×”的事物,显然,表个体的“最”其强调的程度明显强于表群体的“最”。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②的说法更加客观、科学、公正,而③的说法其主观感彩更为浓厚,并且通常带有夸张的味道,往往是说话人最直观感受的直接呈现。所以,可以反过来说,当要表达对某种事物或人的一种极度主观态度时,往往选用表个体意义的“最”,比如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个小孩子说:我最喜欢我妈妈了/我最喜欢吃巧克力了。这样类似的话语中“最”都表个体概念。而想要表示一种较理性的态度,又要表达相当高程度的情感时,人们往往就会用表群体概念的“最”。

二、“最+×”的表意强度与比较范围是否出现的关系

“最”是表比较的,是最高级相对程度副词,表“胜过其余”,其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居于第一,其语义要求比较对象是多项(三项或三项以上),因此,只能用含有多项比较义的词语表示比较范围,其比较形式主要有:

(1)(在)〔?摇〕中/里,××最×

(2)和/跟/与/同〔?摇〕相比,××最×

(3)比起〔?摇〕来,××最×

出现于上述空格〔?摇〕中的词,都必须是复数,其中(1)表示包括××在内的比较范围,因此填入〔?摇〕的词语不少于三个比较项。有时比较项也可以由复数义的代词短语充当,比如①:在他们中,小李最爱学习。(2)(3)的〔?摇〕中的词语由表复数义的名词性短语充当,例如“和别的同学相比”“比起其他同学来”,但它们表示除××之外的比较对象,因此名词短语所指代的项目数量最少可以是两项,比如:②和他们两个相比,小李最爱学习。③比起小林、小张来,小李最爱学习。

上面①②③中,都出现了明显的比较范围,虽然表达方式不一样,但都表达了“在三人中,小李最爱学习”这一语义。这里的“最”所涉及的数量是“一”。如果省去比较范围,就只剩下“小李最爱学习”,这句话从语法角度看,与前面三句的主干是相同的,但在语义上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小李最爱学习”,表明在说话人心目中,“小李”超过一切爱学习的人,居于首位,明显流露出说话人的一种崇拜或赞赏之情。

下面我们再比较两句话:

A.她知道,北平人是最讲体面的,就是衣服破旧,也要洗得干干净净的。(老舍)

B.她知道,与其他城市的人相比,北平人是最讲体面的,就是衣服破旧,也要洗得干干净净的。

从句法上讲,添加了比较成分的B句是成立的,但在意义上,却降低了句子表意的准确性,因为比较范围的出现,降低了北平人“讲体面”的程度,也与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强烈感情不吻合。

由此可以看出,有明确的比较范围时,整个“最+×”句多是客观性表达,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的、较为讲究科学性的认识,排除了浓烈的主观感彩,往往可以通过客观计量或测评来确定其最高级程度,例如:

①“哪里的话!副教授当然委屈一点,可你的待遇是副教授里最高的了。”(钱钟书)

②体育专家是各学科专家中最不摆学者架式的群体,穿衣戴帽都随意。(赵喻)

而省去比较范围时,通常是说话人主观认定的一种最高量级,而至于这一最高量级通过什么标准得出,并非说话人的表意重点,如:白丽笑了,瞅着刘志彬嘿嘿乐了:“最愚昧、最狭隘的是你,最假仁假义、最爱面子、最工于计算的还是你――你占全了!”(王朔)

可见,比较范围的省略会使整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更强烈,而“最+×”的程度就最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在很多方面、很多场合用到“最”字,但是要用得情感到位,范围准确,用对,用好,用得恰到好处,真的要好好推敲推敲。

参考文献:

[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2.

[2]刘顺.现代汉语语法的多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

[3]刘宁生.“最”的语义指向与“最”字句的蕴含.[J]汉语学习,1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