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互补互融教学模式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互补互融教学模式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虚拟课堂现实课堂是两种相对独立的、各具独特优势与局限的教学活动场所,二者的优势互补与有机融合,将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文章基于学习环境的视角,以两大课堂互补互融关系为着眼点,以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出发点,对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互补互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梳理,对每种模式的基本流程与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概括说明了选择应用这些模式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 虚拟课堂; 现实课堂; 互补互融;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张丽霞(1965—),女,河北唐山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E-mail:。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的校园网日渐成熟,随之催生了网络虚拟课堂。这种“师生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学习交流的空间,充分利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和工具,共建、共享学习资源,或以个体或以小组或以班级为单位,对一定的问题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网上探究与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教学辅导、答疑、评价等活动”[1]的虚拟课堂教学形式逐渐兴盛,使得学习发生的场所由“物理教室”所独占的状况发生了转变,“虚拟的网络教室”逐渐赢得一席之地,表现出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共生共存的态势。依托这两种环境的学习被称之为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Hybrid Learning),由于虚拟课堂扩展了现实课程,使得学习的形式更多样、更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学习更自主和更个性化,因此基于虚拟课堂和现实课程的学习系统又被学者们定义为学习生态系统(Learning Ecology)。[2][3]两种环境下的教学各具优势与局限,虚拟课堂的优点是现实课堂所无法比拟的,而现实课堂的优势也是虚拟课堂所无法替代的,而相互之间的优点又恰恰能够弥补对方的某些不足。因而,如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两种相对独立的课堂表现形式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综合国内外混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按照两种课堂的功能,可以把两种课堂的互补互融的教学归纳为“虚拟课堂为先导、现实课堂为后继”,“虚拟课堂为主导、现实课堂为提升”,“现实课堂为前奏、虚拟课堂为后续”,“现实课堂为基础、虚拟课堂为扩展”,“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一体化”等五种模式,每种模式均具有相应的运行程序,具备自己的优势与适应范围。

一、“虚拟课堂为先导、现实

课堂为后继”的模式

在现实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在网络课程平台中为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先导性学习材料以及必要的个别辅导,使学生获得学习新知的预备知识和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现实课堂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主体环境展开教与学的活动。这种虚实课堂整合形式我们称之为“虚拟课堂教学为先导、现实课堂为后继”的模式,如图1所示。

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教学的基本关系表现为:虚拟课堂教学是现实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与基本保障,现实课堂教学以虚拟课堂教学为依托。

这种模式的运行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1)虚拟课堂的先导性教学活动。在现实课堂教学之前,以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为指导,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设计先行组织者、先导性材料,并上传到相应的平台模块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地点与学习需求,通过对先行组织者资料的学习,“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类属性的学习”,即为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4]同时,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提供的先导性资料,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资源导航,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获得知识与心理上的准备。(2)现实课堂完成具体教学任务。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确定现实课堂教学的起点、重点与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之后在固定的上课时间内开展常规的现实课堂教学活动。

这种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1)能够充分利用现实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在学习新知识时,人们总是要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成为学习新知识前的必要准备;需要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以及心理准备。但是,现实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这些需求全部经由现实课堂教学时间实现,势必缩减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师生交互的时间。虚拟课堂为这些需求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能够为学生呈现多样的先行组织者与相关的学习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并能够在线获得相应的个别辅导,从而缩短现实课堂教学中的从长时记忆中搜寻相关知识的环节,减轻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为现实课堂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师生以及生生的交互赢得时间。(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被动学习。通过虚拟课堂的先导性学习,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师生均能有备而来。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确定学习起点、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为学生排忧解难,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与被动性,能够有针对性地、自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这种整合模式需要教师充分分析学生的特点与需求,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需求的先导性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利用虚拟课堂中的学习资源与环境的兴趣;在现实课堂教学活动阶段适时利用虚拟课堂中的先导性资源,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系统,以实现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学习的有机对接。

二、“虚拟课堂为主导、现实课堂为提升”的模式

针对某一学习内容,以虚拟课堂为主要学习环境,通过自主、协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基于项目、问题、任务等的学习活动;教师根据虚拟课堂中学习的具体情况,适时组织学生回归现实课堂,对在线学习中的关键问题与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示范、演示等,对重点问题进行强化与提升,对在线学习进行总结与评价。这种虚实课堂的整合形式我们称之为“虚拟课堂为主导、现实课堂为提升”的模式,如图2所示。

两大课堂的基本关系是:虚拟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活动形式,现实课堂教学是对虚拟课堂学习活动的总结、强化与提升。

这种模式的运行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引导帮助下的虚拟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分析与组织教学内容,确定学习任务;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包括文本资料、概念图、视频点播资料、教学课件、相关资源的网址、电子作品范例与制作素材等);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如问题情境、场景、案例等),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实现自主学习。(2)实现提升的现实课堂教学。经过一定时间的虚拟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现实课堂,针对虚拟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难点给予强调,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强化思想与行为,加强情感交流。

这种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1)能够充分发挥虚拟课堂的优势,突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为该模式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虚拟课堂中进行的,能够充分利用其时空的开放性以及资源的广阔性等优势,实现学习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2)能够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观念与情感的提升。因为单纯的虚拟课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但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以及情感目标的实现;同时,在虚拟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学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可能存在片面性、零散性。通过现实课堂对重点内容的强调、知识的总结梳理,从而保障知识的系统性、观念的准确性,使在虚拟课堂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正确的价值观得以强化与提升;利用教师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来缩小因虚拟课堂中师生分离造成的心理距离,弥补虚拟课堂中真实情感交流的缺失。

这种整合型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在虚拟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整理归纳共性问题,为现实课堂中的提升环节做好准备。

三、“现实课堂为前奏、虚拟

课堂为后续”的模式

在现实课堂中对虚拟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描述与预热,使学生明确虚拟课堂中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的轮廓,产生学习的预期,做好必要的准备,在此基础上,通过虚拟课堂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整合形式我们称之为“现实课堂为前奏、虚拟课堂为后续”的模式,如图3所示。

该模式中两大课堂的基本关系表现为:现实课堂教学是虚拟课堂教学的先导与前奏,虚拟课堂学习是在现实课堂教学基础上的深入学习。

这种模式的运行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1)现实课堂的导入。首先是现实课堂活动,主要任务是明确虚拟课堂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要实现的学习目标,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学习结果评价方法等,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产生对在线学习的欲望;通过案例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将要学习的参考,对虚拟课堂中的探究活动、项目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具体学习活动进行预热。(2)虚拟课堂的自主学习。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重申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或者协作学习,教师提供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提交作业或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与反思。

这种整合型教学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1)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现实课堂中的引导性教学活动,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对虚拟课堂的学习活动有了预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所以,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会更为主动、积极。(2)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实现个性化教学。因为这种模式中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虚拟课堂中完成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发引导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进程,实现个性化学习。

这种整合型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清晰表述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并准备好虚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进程,使两种课堂能够有效衔接。

四、“现实课堂为基础、虚拟

课堂为扩展”的模式

以现实课堂作为基本的学习环境,进行面对面的系统知识讲授、实验的操作、作品的创作、问题的交流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利用虚拟课堂时空的开放性、资源的广泛性、交互的广延性、学习的自主性等功能,实现对现实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扩展。这种整合形式我们称之为“现实课堂为基础、虚拟课堂为扩展”的模式。

两大课堂的基本关系表现为:现实课堂教学是虚拟课堂教学中继续学习的基础,虚拟课堂是对现实课堂的延续与扩展,如图4所示。

这种模式的运行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1)现实课堂的基础性教学活动。在现实课堂中利用教师的语言艺术、多媒体技术手段等,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激发学习动机,运用讲授、演示、讨论、表演、合作学习等方式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学习、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知识的巩固练习、学习成果和学习评价的交流等活动。(2)虚拟课堂的扩展与延伸。在现实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利用虚拟课堂中教师提供的各种资源(如相应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相关资源、讨论话题等),选择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回顾、巩固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技能,延续或扩展课堂教学中的话题讨论、作品制作、资料的阅读、项目学习等活动。

这种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1)既能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也不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获得情感体验。课后的虚拟课堂自主学习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为探究学习、创新学习提供了保障。(2)有利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与巩固。虽然现实课堂中对基本知识技能进行了系统学习,但是,现实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些知识点不能当堂消化吸收,许多相关的知识还需要学生课外深入学习。虚拟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课堂实录、授课课件、阅读资料、虚拟实验等),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点播、阅读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解决现实课堂教学中的遗留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既利于集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忽视个性化目标的完成。现实课堂教学追求统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统一要求,有利于一般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之后的虚拟课堂学习中,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使不同需求的学生得到满足,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合理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需要在虚拟课堂中扩展的内容,实现虚拟课堂对现实课堂的有效补充与扩展。

五、“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以现实课堂为基本教学时间单位,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活动场所,学生同时身处物理的教室和虚拟的网络教室之中,实现两种课堂的即时交替,这种整合形式我们称之为“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两大课堂的基本关系表现为:二者不是线性的前后相继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运行的一体化的关系,如图5所示。

该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组织、帮助、合作者,应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运用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或者辅以多媒体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对基本概念、原理进行讲解,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表演、练习等活动。在遇到需要运用更多的学习资源、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加工处理、运用网络论坛进行交互时,及时带领学生转换到虚拟课堂环境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系统功能(广播功能、监控功能、远程控制、远程命令功能),进行网上指导与监控,对学习活动进行督促、鼓励,对遇到困难的学生或小组给予及时的帮助,针对共性问题利用面对面或者网络环境进行讲解,最终通过面对面或者网络平台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并进行评价。

这种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五个方面。(1)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可以是传统的教材形式,也可以是电子化的教材,不同需求的学生可以实现自主选择。(2)教学方式灵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融合形式能够使师生方便灵活地选择面对面教学方式或者网上活动方式,既可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发生,又可避免虚拟课堂中情感交互的缺失;既能够解决共性问题,又不忽视个体差异。(3)教学媒体多样化,实现人文性与技术性有机融合。既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媒体、传统教具与学生建立联系,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体验到真实的人文关怀,又有数字化媒体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实现人机交互,提供多样的学习通道。(4)扩大交互范围与深度,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融合模式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贯穿始终,面对面教学中,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直接的方式,虚拟课堂中的在线学习,又使得那些胆小的学生也能够及时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展现自己的风采,从而扩大了交互的深度与广度。(5)有利于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还是人格特点、学习的心理准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致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同的需求。教师利用虚拟课堂中的交流模块,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与广度的学习资料,设置差异性的问题,使优秀学生知识面得到扩展,学困生获得必要知识的补充,同时,在指导某个学生的时候其他学生不会受到影响。

这种模式是网络支持下的以课时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教学活动都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驾驭能力,把握好放与收的尺度,避免教学过程混乱无序现象的发生;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与需求,及时调整学习进程,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能够游刃有余地转换于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之间。

六、小结:五种模式的选择策略

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互补互融的五种基本教学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各具特点,有其适应的范围和条件,需要教师综合各种条件加以选择和应用(如表1所示)。

第一,依据学生的特征。教师要了解个体学生以及班集体的学习风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学习态度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模式一比较适合学习风格、初始能力等差异比较大的学习群体,通过虚拟课堂中的先导学习,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准备;对于信息素养比较高、学习能力比较强、学生之间差异比较明显的学习群体,模式二和模式四比较适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展示其创造能力;模式一、模式四比较适合场依存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因为他们比较开朗、参与意识较强,善于面对面的交互;擅长独立解决问题、沉稳、对外界环境不敏感的场独立性学生比较适合于模式二、模式三。

第二,依据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是有所侧重的,有的侧重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有的侧重某些能力的培养,有的侧重道德情感的养成,有的要综合考虑。不同目标的实现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形式,模式一、模式四、模式五比较适合于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因为此模式中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在现实课堂中实现的,能够充分体现现实课堂中兼顾各种目标的优势;模式二、模式三比较适合于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这两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监督作用,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

第三,依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活动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的,知识点是组成教学内容的基本信息单元,不同类型知识的授受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认知灵活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多种不同的方法组织和教授非良构知识,促使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反复的交叉学习,实现多元表征,培养其认知灵活性,促进迁移,以达到非良构领域高级知识的获得目标。[5]模式五既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虚拟课堂中的在线方式实现问题解决、操作实践、课题研讨等学习活动,比较适合于这种非良构知识的学习。模式一、模式四比较适合于入门知识、基本概念等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模式二、模式三比较适合于复杂和非良构知识的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意义建构。

第四,依据教学活动。模式二、模式三比较适合于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模式一、模式四、模式五比较适合集中时间

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进行大容量的班级教学与小组教学活动,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在实践中应结合各种模式的优势综合考虑,恰当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两种世界 两个课堂——信息社会中的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9.

[2] George Siemens.Learning Ecology,Communities, and Networks:Extending the classroom[DB/OL].,2012-08-13.

[4]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刘儒德.论认知灵活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