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犹太传统在犹太文学中的具体特征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犹太传统在犹太文学中的具体特征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试图以三位犹太作家贝娄、马拉默德和辛格的短篇小说作品为对象,探讨在犹太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悲惨历史遭遇的衬托下,三位文人各自创作的民族特点以及他们所共有的文学特质,从而对犹太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多种塑造手法进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阐释犹太文学潜在内涵之所在。

[关键词]人物塑造 精神升华 犹太文化传统

[中图分类号]I3/7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25-02

一、犹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下的犹太文学特点

犹太民族自公元七十年被罗马帝国赶出家园,就一直在流浪,他们生活贫困,但却崇尚知识、擅于精神探索,二战后美国文坛犹太裔作家人才辈出,各领,形成群星璀璨的格局。他们的创作主要是以犹太人为题材,专注于再现美国社会中犹太人的生活,这种“越民族化、越世界化”的文学现象透过以犹太人为代表的现代人生活,反映的不仅是某个少数族裔在美国社会中的境况,而是现代人生存的普遍状态。

美国当代文坛中第二代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以及艾萨克•辛格虽然大都出生在美国,但都对犹太文化怀着深深的眷恋。他们从传统中吸取养分,在作品中宣扬和捍卫传统道德价值。虽然作品色调灰暗,但却流露出他们对人性的乐观和肯定,集中反映的是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他们对传统道德与自我本质的种种思考,承载着他们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犹太作家贝娄于四十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被批评家们誉为福克纳、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的文学继承人并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贝娄以城市街道的动乱作为小说背景,人物多数是城市中的犹太人。他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古老的传统,大量运用犹太人的寓言和传奇,同时又在作品中体现了美国犹太人寻找自己新的命运时错综复杂的心情。不仅如此,在他的作品中更加融入了福楼拜、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所著欧洲小说的传统风格。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亦可谓独树一帜,其主要作品均是以意第绪语写成,与犹太人正式场合下使用的希伯莱文相比,意第绪语更加活泼、生动,词汇丰富,生活气息浓厚。但真正使得湮没的希伯莱古老传统重又焕发光辉的犹太作家当属马拉默德,他与贝娄等同批作家相比,更多采用意第绪语的口头传统,犹太人的苦涩、含混的笑话以及远古时代的抑扬陈词,犹太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等,这一切无法使人不意识到当今美国现实中犹太人的存在。他的作品在背景人物、主题上都具有鲜明的犹太特色。

二、厚重的历史文明传统下的犹太人物塑造之凄美

一个民族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植根于其民族传统,犹太人几世纪以来,生活在半封建的孤立状态中,饱受贫困压榨之苦。他们笃信宗教,崇沿道德法规,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丰富久远的传统。自移居美国以来,犹太人逐渐失去他们本族的文化。大战的浩劫将这一文化在欧洲的残迹涤荡一空。因而他们有如流浪异乡的孤儿般割断了与过去的联系,而战后美国的繁荣对他们来说却无缘无份。在物质生活上,他们处于被剥夺的地位,在精神上处于无所依恃彷徨的状态。犹太知识分子在现代世界中处于困境:思想上、政治上的理想破灭;与过去历史切断关系后在日亦繁荣的社会中所处的孤独状态;与美国社会的格格不入。在战后数十年间犹太作家创作的小说中,主人公几乎都是孤独无缘、飘忽无依、摇摆不定的人。“异化”、“牺牲品”、“边缘人”、“受难者”、“傻瓜”和“倒霉人”等等成为描述犹太人敏感性的最流行的词汇,“犹太人”也成为人类普遍被隔绝的形象。

凄美的犹太人物首先以“傻瓜”、“倒霉人”的形象来塑造,这是战后犹太作家经常描绘的一类文学人物。这些注定失败、一贯把事情弄糟糕的倒霉人,他们的失败不仅是由于他们作为犹太人或外来移民所处的阶级地位,还由于他们本人内心复杂的神秘莫测的性格。伯纳德笔下的主人公多是犹太移民,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凡人。主人公多是些小人物,却如他本人一样,在与不可捉摸的苦难命运做斗争,从而让我们从这些小人物的身上看到了人的尊严和伟大。了解到普通犹太人在旧大陆的生活思想和情怀,以及身处新大陆的犹太人的彷徨困惑。一贯倒霉的人物在马拉默德的作品中也显露无遗。《魔桶》的主人公列奥是位力图逃避过去、追求新生活的知识分子,但他追求新的生活却被恶梦缠住,没人爱他,他也不爱别人。这个被世俗抛弃的寒酸书生,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更没有金钱。而当代犹太小说中,“倒霉人”的原型是辛格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中的主人公,小人物吉姆佩尔,善良天真,被世人捉弄,在生活中四处碰壁,正如贝娄《只争朝夕》中的威廉,由于过分单纯常常被人欺骗,却从不肯放弃对人的信任。“傻瓜”这一形象,源自意第绪语的口头文学传统。犹太人在自我解嘲中化解生活加诸的种种不平,在洞悉自己的困境中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在“傻瓜”看似笨拙的外表之下,藏着圣徒般的心。“信”,不是因为他们呆,而是因为他们执着于信仰。“碰壁”,在他们看来是上帝安排的考验。只要坚信善的存在,人性的美好,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的灵魂就可以得到净化升华。

无论是傻瓜吉姆佩尔,还是列奥、威廉,从另一个角度上看,都属于一种“受难者”“牺牲者”的形象,这是犹太文化衬托下的又一类典型文学人物。尽管犹太人自称是“上帝的选民”,两千年来,他们一直在异族的统治下求生存,社会地位低下,饱受歧视。尤其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种族灭绝的大屠杀,犹太作家自是不可能漠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大浩劫。在他们看来,犹太人是世上一切“受难者”的代表。“受难”,不仅仅是犹太人独有的生存状态,而是现代人不可回避的命运。现实虽然残酷,犹太小说的主人公却在默默忍受苦难中,领悟到了生存的意义。犹太文化认为生活的重心在未来,人就要在今生中不停顿的自省中获得思想的净化与升华。犹太人相信舍已为人,人是应该受苦的。马拉默德所说的“人人都是犹太人”的经典名言。在他的短篇小说《魔桶》中,犹太经院学生列奥找媒人介绍婚姻,却爱上了媒人粗野堕落的女儿,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拯救她,并在受难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

“边缘人”亦是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贝娄《只争朝夕》中的汤米•威廉便是这类人物之一。这一形象也能从犹太历史传统中寻根溯源,找到根据。我们知道,犹太人的历史是流浪的历史,失去了故国,被迫与其他民族杂居,为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受尽了歧视和压迫。他们处于社会的边缘,无法融入主流文化。这种被排斥的地位让他们对异化、孤独等西方当代主题早已有了深刻认识。在美国式生活方式的侵袭下,随着犹太社区的解体,他们面临着丧失传统的危险,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自我本质危机。他们与逝去的历史传统产生了隔膜,却无法毫无顾忌地投入美国社会,是名副其实的“边缘人”,精神上彷徨无依。威廉就是这样一个处于社会边缘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物。他也曾有过美好的理想,为追求自我价值毅然弃学,奔向好莱坞。但七年后才发现这只是一种幻想,朦胧地得知自己的失败后,他转而成为一个儿童玩具推销员。这是一个稳定的工作,但又因小小的赌气,愤愤不平拂袖而去。他知道在这个世界里不昧良心很难生存,但他又怀了一种“对真理的情感”宁做一个“受苦的人”而不愿意“清醒”。在如今的金钱世界中,汤米固执地追求“真正的自我”,拒绝出卖给虚假的价值,其结果当然只能是软弱无力与孤苦无助。而他的父亲阿德勒医生的形象却截然不同,阿德勒医生年过八十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永远是衣衫整洁,“站得笔挺”。而汤米在小说中处处显得萎靡不振、邋里邋遢。二者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他的父亲是社会主流的弄潮儿,成功者的代表。那么他对这种“边缘人”的态度如何呢?父子亲情能否超越这种社会定式?事实上两种人水火不容,老医生对儿子的痛苦不闻不问,汤米在困境之下求助于他,他却抱了坚壁清野、滴水不露的态度。汤米成了金钱世界真正的受害者。他感到纽约简直是一个“父不父、子不子”的地方。“边缘人”在金钱泛滥的社会里连亲情的纽带都不能维系。

三、小结

透过犹太作家的小说作品,犹如体验了犹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一位杰出的犹太作家亦是一位道德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重要的不在于所呈现的各种感情,而在于人物面临的各种抗争。作品洞悉了世代犹太同胞的悲惨际遇:他们虽囿于环境,却有着人的尊严,找到了再生之道。他们身处充满敌意的荒芜世界,却在利他主义和自我分析中获得了精神力量,精神上的皈依、道德上的重生。

正是这三位个性文学天才对犹太文学的不同理解和执着追求,也正是他们所竭力挖掘的道德和世俗这两个性质相反的生命元素的对立所形成的张力,才使得犹太文化和历史成为了世界化的文学现象,并因此被世人所认同,而他们作品人物的内心斗争与思想升华传达了无尽的人生意义,使得犹太文化所隐含的艺术价值难以被后世所忽略。

【参考文献】

[1]Michael P. Kramer. Jewish American Literatur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Ezra Cappell. New Directions in Jewish American Fiction [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2.

[3]虞建华.美国文学词典•作家与作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李鑫华.论前景化在魔桶中的表现意义[J].国外文学(季刊),2001(3).

On the Embodiment of Jewish Culture in Text Creation of Jewish Literature

WANG Yu xia

(International Exchange School,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32,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ree contemporary Jewish writers――Malamud, Singer and Bellow as materials, The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embodiment and effect of Jewish culture and its tragic history on their unique literary thoughts, unfolds Jewish tradition’s far-reaching contributes to multiple writing styles on character building, thus anatomizes the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 of writing quality showed in the Jewish literature.

Keywords: Character Building;Spirit Sublimation;Jewish Culture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