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精彩有“期”而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精彩有“期”而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指导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语文教学目标正是教师依据学生的需要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发展的,只有教师有效地使用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文本、课堂真正地融合起来,产生激情的碰撞。

关键词 教学目标 学生 文本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具备有效地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它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所以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必须立足于学生,生成于课堂,切实做到标杆的作用。

1 备课中厚积,蓄足目标的“底气”

炎炎夏日我们希望有凉风,凛冽寒冬我们希望有温暖的阳光,因为那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饭桌上问孩子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最好吃?”答案可能会千奇百怪,众说纷纭,但是有一条是不变的:“饥饿!”,因为饥饿是需要。同样的在课堂上也是如此,学生最缺少的东西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所以在拟定预设目标时,首先必须要明确“学生缺少什么?”“我要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希望学生达到什么水平?”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我们必须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认识水平,了解学生曾经学过什么,以后需要学什么,来决定今天他们必须要掌握哪些内容,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清人唐彪曾经说过:“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我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唐彪对于前人之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为有了对前人文章很好的阅读,才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某种程度上说,学生也可以是前人之文,对于学生教师也应该有唐彪对文章的那种了解程度,只有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把握教学的目标,循序渐进,真正做到“应学而生,如泉之涌”。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学价值的体现,但是首先要做的是从学生出发,而不是为了教学制定目标,否则,当这种三位目标的思想被过度诠释和人为拔高之后,对真正的教学目标便造成了冲击和淡化,很大程度上,语文教学都是浸润渗透式的,而不是简单操作、直接赋予式的,假设教学目标只是成为教师展示的一个踏脚石,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力量。学生是课堂的全部,教师的“底气”来源于学生,课堂的容量也源自于学生,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正如饥饿才是食物美味的前提一样。

2 教材中积淀,塑造目标的“灵气”

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作者人生经历、社会背景、个人情感相互融合的过程,那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自然也不能摆脱这一个前提。很大程度上作品是“冗长”的,而教学目标是把文章简单化,但是过于简单却失去了文本的深度,情感。例如曾经看到过的一篇《叫三声夸克》的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和总特征;(2)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3)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4)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你会想去了解文章吗?你会想去了解作者吗?你会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吗?你会尝试着挖掘文本的文化意蕴吗?以笔者个人的感情而言肯定是不会的,更不用说是学生。很显然的这一教学目标脱离了教材本身,只是从文本的文体出发,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作品成了一种单纯的手段,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情感。

语文课堂是灵性的课堂,因为它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熏陶,语文教学目标也是灵性的目标,因为它承载了作者无数的经历积累,因此,如何延展教学文本,把文本放置于广阔的文化空间中,便成了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因为在我们的脚下,有一条滋养了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长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洋洋汉唐盛况,偏偏明清哲思;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夜夜梦里点灯……目标的建立就应该和学生一起漫步这历史和文化的长河,带领学生走上精神和文化之旅,将其放置在古老的文化长河中。

3 课堂中演练,培植目标的“生气”

学生和教材是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但是完整的教学目标仅仅依靠课前是不够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预期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统一。预期性应该是教师在备课时候根据学生和文本定下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需要教会学生什么,需要讲透文本的哪些内容,但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因为课堂本身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不可能完全按部就班地照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对于一个问题,会有很多的见解,所以教学目标也在课堂发展的过程中螺旋式上升。很多情况下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便会循序渐进,努力地引导学生进入自己所预设的目标范围,而忽视了他们的生成,这实际是无视学生的主体性,与一开始设定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相背离的,只是以传统的封闭式的方式完成任务,使教学课堂重新成为按预设目标操作的机械装配过程,那么教学目标反而成为课堂的约束,成为呆板之物,所以,课堂中的生成是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标需要“生气”,才能真正教在学生需求的情感点、知识点上,使整个过程兴趣盎然,火花四溅。

教学目标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定与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在课堂中适当地加以调整、变动,有时进行局部调整,有时甚至要从总体上调整,只有定变有方,合理地“审时度势”,才能激化文本、课堂、学生三者之间的碰撞,掌握课堂。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郭玉珍.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J].商情,2009(8).

[3] 张海涛.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与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