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母”、“妈”、“”、“娘”词义异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母”、“妈”、“”、“娘”词义异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汉语中丰富的同义字词扩充了的词汇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对于同义字词,明其同而辨其异,这对学习语言、阅读作品、解释词语、丰富词汇、运用语言、训练思维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母”、“妈”、“”、“娘”各自的义项并分别进行举例,旨在说明四者除“母亲”这一众所周知的共有义项外,尚有许多的其他义项和用法,对其进行辨析,有助于了解语言的流变和恰当准确地理解、运用语言。

【关键词】“母”;“妈”;“娘”;“”;词义辨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由于汉字的读音是单音节的,而古汉语中往往一字就是一词,所以古汉语词汇也以单音节为主,与汉字是相适应的。本来一词一义应当是语言的常态,但是,词在不断地产生,而文字有限,为解决这一矛盾,就常常用同一个汉字形体去记录多个词,这样一个汉字就会有多个义项,从而产生了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不仅如此,语言中还有一些异形同义词,即词形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这些词往往是“浑言则同,析言则别”,如能加以仔细分析、比较,辨别其异同,对提高阅读欣赏作品的能力、对避免用词不当和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对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等,会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我们试以“母”、“妈”、“娘”、“”四字为例来说明这一复杂问题。

“母”、“妈”、“娘”、“”这四个字虽然都具有“母亲”这个义项,但是它们的其他义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通过具体细致地比较分析,我们可从中看出汉语一词多义与异形同义词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母

母,mǔ,象形。甲骨文写作从“女”,两点表示,做母亲的要给孩子喂奶,所以突出了这个特点。其中的“女”,像侧身站立,低着头,双手收起,屈膝下跪的样子,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温柔顺从之意(赵诚先生语)。[1]金文与甲骨文形体相似,看得出金文渐去簪和腿形。至隶书,把字形横转,改左右两点为上下两点,以后字形是其变体,成为现在的“母”。为什么把字形横转,改左右两点为上下两点呢?似是子女的视觉。因为婴儿吃奶时,母亲多数时间是侧卧,两个儿是上下分布的。母属象形字,是字根,也做声符。[2]

《说文解字・女部》:“母,牧也。从女,怀子形。一曰象乳子形。” [3]许慎认为“母”形象地描绘出了女子怀抱子女的形状,因而他将“母”训释为“牧”。段玉裁注:“母,牧也。以叠韵为训牧者养牛人也。以譬人之乳子。引之凡能生之以启后者,皆曰母。从女,象怀子形。怀裹也,象两手抱子也。一曰象乳子也。《广韵》引仓颉篇云。其中有两点者象人乳形。” [4]许慎认为“母”的本义就是“育子”,即段玉裁所说的“乳子”。应该说“育子”是“母”的引申义,而“母”的本义是母亲。[1] 《汉字字源:当代新说文解字》 [5]中认为甲骨文“母”是女性发生特殊作用的示意图。它指用乳汁喂孩子的女子,由此产生母亲的含义,即本义:母亲。一直到现代,书面语中仍然以“母”表示“妈”,只不过以双音节形式“母亲”代替了。引申表示育子、雌性的、事物产生的根源、最初的或能产生出其他事物的等,进而引申成为对女性长辈的称呼。下面就举例说明“母”的几个义项。

(一)亲生母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诗经・小雅・蓼莪》);

(二)年长的已婚妇人。今人称妇人为妈妈。(元・俞琰《席上腐谈》卷上);

(三)草木结实的。,麻母。(《尔雅・释草》);

(四)古代称货币大的重的为母。于是有母权子而行。(《汉书・食货志下》)

二、妈

魏・张揖《广雅・释亲》曰:“妈,母也”;南朝・梁・顾野王《玉篇》:“妈,母也”;明・方以智《通雅》中亦认为“妈、姥”等“皆母之转也”;清・王念孙《广雅疏证》:“俗称母曰阿妈,或作姥。第一人又曰末末,盖即妈之转音。”由此可知,在古代,单音节的“妈”是作为一个俗称,常用在口语中,而“母”则出现在书面语里。所以古代文献中,我们很难见到“妈”作为“母亲”讲的例子,而今天则随处可见。单音节的“妈”要比双音节的“妈妈”出现的早,双音节“妈妈”如同单音节“妈”也是作为“母亲”的俗称出现在口语中的。《亲属称谓辞典》:“妈妈,母亲。” [7]下面试举例说明“妈”的“母亲”义项及其引申义项。

(一)亲生母亲。妈,母也。(《玉篇・女部》);

(二)年长的已婚妇人。今人称妇人为妈妈。(元・俞琰《席上腐谈》卷上);

(三)“妈妈”指称“奶妈”。林黛玉笑道:“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红楼梦》第二十回);

(四)“妈妈”称年老女仆,有时亦指在主人面前有面子的已婚老仆妇。老妈妈则问他私休官休?私休不许他家去,收他在俺门下,成其夫妻。(《邯郸记・入梦》);

(五)“妈妈”指称“祖母”。朱宁宗呼曾祖母宪圣吴皇后为大妈妈。(《四朝闻见录》)

(六)“妈妈”指称“妻子”,且是“年老的妻子”。员外张士廉,年过六旬,妈妈死后,孑然一身,并无儿女。(《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全答》)

三、、娘

娘,niáng,从女,从良。释良,见于徐中舒《甲古文字典》。《金篆隶大字典》亦有列。然而,何以释“良”?字理是怎么来的?不明。“良”甲骨文原来的字形像发出香味的一豆米饭,所以后来改为了“香”,而“香”、“襄”同声,互可代,即有“”;“香”、“良”不同音,意义却可代。从意义上说,“娘”古代是指年轻而漂亮的女子。“娘”作“母亲”解,是“女”“良”会意兼形声,新造字。[2]宋代的“话本”出现以后,“娘”才开始大量应用。“”和“娘”读音相同,都可以单用,都有“母亲”这一共有义项,在构词方面都可以作为重叠式合成词或附加式合成词,都可以与“耶(父)”相连。[8]不过,在其它义项和其使用方面二者仍有许多不同之处。“娘”的本义是“少女、年轻女子”,“娘”在《辞源》、《康熙字典》中,都是把少女之义作为第一个条目。另外,“娘”还有“祖母”、“主母”、“妻子”等义项,这又是“”所没有的,而“阿耶(爷)”这种用法也是“娘”所没有的。因此,“娘”和“”是两个不同的字,我们不能把“”当做“娘”的繁体字或异体字,在汉语中应保留“”的一席之地。下面就举例说明“娘”与“”的不同义项。

(一)“”在南北朝时期已可指“母亲”。如:旦辞爷去,暮宿黄河边。(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用“娘”作为水名、植物名等。一名娘江,五里许复合为一。(《尚书・古文疏证》卷六下);

(三)“大娘”、“大娘子”、“娘娘”、“娘”用来表示对女子的尊称。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明皇杂录》);

(四)“娘”从唐代开始用来指称“母亲”。娘,母称曰娘。《古今韵举要・阳韵》。

中国汉字从产生到发展演变,其字形和字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言有它的继承性,也有它的时代性,对古汉语中的一些字词,由于古今意义的变迁,有其显著或细微的差别,如能辨析其异同,对准确掌握它们是很有必要的,对提高阅读、分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3][6]吴东平.汉字的故事[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2][4][5]张奇臻.新说文解字[M].武汉:崇文书局,2011.

[7][12]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8]刘岩,仇丽.说“娘”[J].安徽文学,2009(2):319.

[9][10]唐汉.汉字密码(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11][14]黄征.敦煌俗字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3]黄晓宁,冯雪冬.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