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机智也可以这样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机智也可以这样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翻开新课改下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我发现里面到处都充满了美。课文是美的,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清澈的心灵;文字是美的,如同一串串跳跃的音符,在孩子们天真的童年里闪动着动人的旋律;教师的教学也是美的,充满了诗意,充满了关爱。在教学的同时,教师也不应忘记教学机智也是美的,美得自然、美得睿智的机智是我们追求的。如同我所看到的以下几位老师的教学,让我进一步体会了新课程所焕发的魅力。

案例一:《三顾茅庐》

师:诸葛亮作为那时的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人诚心诚意地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面对这一状况,刘备为了不重蹈前人覆辙,他该想些什么?做好哪些思想准备?

生:别人都没有请到诸葛亮,刘备一定要比他们更诚心。

生:刘备要做好失败的思想准备,有可能会碰一鼻子灰。

生:如果我是刘备,我就先去调查,看看那些人为什么会失败,然后自己吸取教训。

师:只调查那些曾经邀请过诸葛亮的人够吗?

生:还要调查诸葛亮。

师:调查他什么?

生:调查他为什么不愿出山。

师:我们假设刘备真的做了调查,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刘备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别人都不诚心。

师:难道他们都不是诚心诚意去邀请诸葛亮的吗?

生:诚心是诚心的,但还不够。(意识到说得不完善,学生立即改口。)

师:要怎样才算够?

生:要能打动诸葛亮。

师:(强调了一遍学生的话)是要能打动没有被那么多人诚心诚意所打动的诸葛亮。

师:那么就让我们去看看刘备究竟是何等的诚心诚意。

解读:以一个看似和课文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问题引出对课文的研读,这一出乎意料的问题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把他们迅速引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中。学生纷纷以刘备自居,一个个陷入了沉思中。之后,热烈的讨论引发了课堂的一个小高潮。学生不仅意识到了刘备此行的艰难,对他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所表现出来的诚心、耐心和决心体会得更深刻,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社会生活能力。

案例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师:夏姐姐的魔法棒又挥起来了,你还想变什么?

生: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

师:看,多美的花呀!(多媒体出示百花圈,优美的音乐响起。)

师: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你们喜欢吗?那就让我们都变成其中的一朵。你想变什么花就变什么花。(学生情不自禁地做出优美的姿势。)

师:(随意指穿各色衣服的孩子)黄色的小蝴蝶,红色的小蝴蝶,彩色的小蝴蝶(指各种姿态的“百花”)。你们瞧,粉红色的荷花,金黄色的太阳花,这边还有五彩缤纷、星星点点的野花呢,让我们赶快飞到花丛中闻闻花香,和花儿说说话吧!

师:(扮演蝴蝶,微笑着俯下身子)粉红色的荷花,你长得真美,我好喜欢你!

(学生被感染了,情不自禁地学着老师互相赞赏起来。)

生:黄色的小蝴蝶,你的翅膀黄得发亮,我也很喜欢你。

生:金色的太阳花,你笑起来像花仙子一样美。

生:彩色的小蝴蝶,你的舞姿真美,像个美丽的小天使。

师:小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飞舞,就叫――

生:(齐答)穿梭。

师:小蝴蝶,你在花丛中穿梭,觉得怎样?

生: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和荷花姐姐交了朋友!

生:我觉得很幸福。刚才,太阳花妹妹在朝我笑,还夸我长得漂亮!

解读一只只小“蝴蝶”穿梭在花丛中,多么快乐的课堂。学生与教师在充满童趣、童真的氛围中,平等对话,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而教师更像是在穿针引线,把学生们情感的露珠拾起,穿成了一串串闪亮的珍珠,戴在了学生的心里。教师的机智创造了美,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了美。

案例三:《全神贯注》

师:(出示罗丹像)同学们认识他吗?

生:他是罗丹。

师:谁能说说罗丹?

生:罗丹是法国人。

生:罗丹是雕塑家。

(没有学生举手了。)

师:想更多地了解罗丹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请推选一名同学上台打开它。

(一名学生代表上台打开“百宝箱”。)

师:这里面有很多“宝贝”,每个同学可以从里面拿三件,取出后请认真阅读。

(学生从“百宝箱”里取出“宝贝”――阅读材料,认真阅读后纷纷举手。)

生:罗丹三次报考美术学院没有被录取。他没有上过大学。

生:《塌鼻人》和《埃尔马神父》是罗丹早期代表作。

生:罗丹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

生:罗丹是近代欧洲最著名的雕塑家,《沉思》《思想者》《巴尔扎克》是他的代表作,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生:罗丹60岁才出名,70岁就去世了,真可惜!

生:老师,罗丹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优秀,为什么后来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大雕塑家呢?

师:为什么呢?老师也不明白,还是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从课文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解读教师借助百宝箱的形式,在新课伊始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主动探究。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构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不露痕迹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探究动机,主动积极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阶段。

案例四:《高梁情》

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既然课文主要是写高粱根的特点,那么课题为什么不用高粱根,而用高粱情?

师:(一愣)请同学们在心中默默地把高粱根和高粱情念几遍,体会一下,感觉用哪个好?

生:(默念)用高粱情好。

师:为什么好呢?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除了写高粱根的特点外,还写了哪些?

生:还写了高粱正直的秆子,硕大而且红的穗头,令人敬佩的晶性。

师:那用高粱根做题目,包含其他内容吗?合适不合适?(生会心地笑了。)

(照例至此也可以收场了,但教师又在“情”字上绘了浓浓的一笔。)

师:同学们再看,课文第一段写了高粱塑了我的躯体和生命,我与高粱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养育之情。

师:课文第二部分写了高粱根的i个特点,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赞叹之情。

师:课文最后一段写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激励我前进,这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感激之情。

师:同学们,课文从开头到结尾,都写了我和高粱之间最深厚的感情。现在你们说,用高粱情还是用高粱根准确?

生:(齐)高粱情。

解读教师的引导一波三折,由一般感觉到理解文章的内容再到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准确而富有启发性的解释,使学生不但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展开思维的翅膀,而且从疑问中悟出了文章的主题。不得不佩服该教师的急中生智,准确把握教材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一步步升华。

由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机智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动手动脑,体验发现与探索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当学生找不着头绪时,教师要及时出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想要的,才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