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所以,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职责。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指导

一、教师范读,用真情感染学生

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有体验;要使学生被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感动。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然后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黄河颂》这类感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就表现不出爱国主义情调。为了达到感染学生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握语言特点,“啊、黄河!”就要读出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读出中华民族的摇篮。节奏要先明,音节要洪亮,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雄伟画面!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比如诗歌要“诵读”,让学生用心灵感受诗歌的情感美、音韵美、图画美、结构美。说明文要“细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小说要“赏读”,在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读小说能力。散文则要“美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不拘泥于一种表现的写作手法,没有墨守成规的形散神不散。散文阅读教学,根本点就在于“反复朗读,品味体验”。这是贯穿于这一文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散文教学,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只有“品味体验”,才能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意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生引向审美阅读的轨道。这样点拨,学生不仅感到春的温暖,而且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如果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而要朗读《登上地球之巅》这样的文章,那就截然不同了。就要引导学生一张一弛地朗读这几句:“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阅读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以此求得放松,以此欣赏美丽的珠穆朗玛峰。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重点段落、句子着重品读,引导感悟学生

品读感悟,就是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使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如《海燕》中的描写海燕的句段,想象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号叫的画面,加深这一形象的感受,引出其象征意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写吧!”这是全文高潮之所在,全诗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以最强壮的语言,最强烈的感情,一字一顿读完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戛然而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感情及抒彩。

四、探究中寻美,品读中感悟

对重点阅读课文进行探究性阅读。首先初读课文,发现其美。如《端午的鸭蛋》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作者语言的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的美感。感受在平淡的生活中能发现生活的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就能品尝出生活的滋味。其次研读课文,探究美。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交流、个别指导、师生共同探究、总结等不同形式,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来深刻探究,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度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和情理。可不是吗?丹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之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再次课件演示,欣赏美。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播放课文中过端午风俗探究,及各地不同风俗,以此来感悟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的感情。最后品读课文,感悟美。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全文。可自由读、默读、诵读、齐读等,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仔细品读,充分感悟端午的鸭蛋,带给孩子的乐趣以及生活的情趣事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从本质而言,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多向的对话过程,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阅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读书,去感悟,去研究去表现,让他们的心灵没有压抑和束缚,提倡多角度的、创意的个性化阅读,他们就像自由的鸟儿在蔚蓝的天空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