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实性角度透视实景演出之成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真实性是旅游研究中逐渐受到关注的一个领域。目前真实性与旅游表演的结合研究还存在不少争议,真实性对于旅游表演的影响尚未定论。选取近年来风靡一时的大型旅游实景演出,特别是张艺谋印象系列为研究对象,以真实性理论为突破口,将前台展演中旅游者真实性体验与后台展演中地域文化的真实性展示相结合,对实景演出进行分析,提出真实性对成功策划实景演出的几点启发。
【关键词】 真实性;实景演出;成败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研究者、旅游人类学家开始研究旅游与真实性之间的关系。在旅游研究中,本真性最初关注博物馆语境下的真实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对真实性的研究逐渐拓展到旅游的广泛领域之中。目前,真实性的发展经历了从重视旅游客体的真实性到强调旅游主体真实体验的过程,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真实性与旅游动机体验、文化商品化、遗产旅游。总体而言,国外关于真实性的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
在国内,真实性理论也开始受到重视,一些研究者将真实性视角投向不断升温的旅游表演之中。肖鹏(2008)认为文化的真实性已经引起了众多不同背景学者的关注,有必要将有关真实性的讨论转向如何进行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的现实层面。田美蓉(2005)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研究了旅游表演过程中各要素对游客真实性体验的影响。荣海涛(2009)提出民俗旅游舞台表演对民族原生态表现的真实程度,最终应当由大众旅游消费者决定。这些研究针对一般的旅游表演,探讨了旅游者主体真实性体验的重要性,多注重于文化在表演中的真实状况,但关于真实性对旅游表演的意义研究成果较少。文章以国内风靡一时的实景演出为对象,从真实性视角对实景演出进行剖析,意在强调真实性,尤其是文化真实性之于表演的重大意义。
一、我国实景演出发展概况
自2004年《印象・刘三姐》上映以来,山水实景演出在国内掀起一股狂潮,全国各地摩拳擦掌意欲以实景演出拉动旅游消费,提升景区知名度。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9年10月23日,首届中国旅游演艺文化高峰论坛在开封召开,国内专家、学者、景区代表等与会人员就国内旅游文化演艺的现状、发展展开讨论。会议指出,目前全国上规模(投资百万元以上)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演艺节目有200多个,几乎每一个著名景区都有自己的演艺团队,其中与山水相结合的实景演出更能脱颖而出,但大型实景演出目前有盲目跟风的端倪,一些演出存在存在经营问题。
在实景演出热潮中,最具知名度的莫过于《印象・刘三姐》及其打造团队。《印象・刘三姐》的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在漓江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后,相继推出了《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预计《印象・大红袍》也将在2010年诞生,形成了“铁三角”印象系列。《印象・刘三姐》的总策划和制作人梅帅元目前在全国一共运作着8个“印象”系列实景演出:河南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及《大宋・东京梦华》、江西的《印象・井冈山》、内蒙古的《天骄・成吉思汗》、湖南的《新・刘海砍樵》、四川的《道解・都江堰》、山东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以及广西的《印象・刘三姐》。2009年中国名导陈凯歌也开始了其第一部大型实景演出《希夷之大理》的筹备工作,计划2010年在大理公演。尽管实景演出发展趋势越来越快,但大型实景演出并非都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有成有败。文章以张艺谋“印象”系列为例,将相关信息列于下表。其中,印象刘三姐的经济效益最为理想和突出,印象丽江总体情况也还算乐观,印象西湖和印象海南岛目前尚无足够的上座率,没有搜集到相关数据,经营入不敷出是难辩的事实。
总体来说,大型实景演出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规模大手笔,名家联手,顶级阵容;(2)融情山水,天人合一,突破传统的舞台限制;(3)高科技手段并用,注重体验感受 ;(4)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这对开展实景演出提出了严苛的条件,即需要有强大的市场辐射力和深厚适合的文化底蕴作为依托条件。鉴于以上景区都是国内知名景区,这里排除市场因素,从真实性角度对实景演出进行分析,探析其成败原因。
二、实景演出的真实性剖析
(一)实景演出前台展演;旅游者真实性体验
真实性理论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动机和旅游体验。在寻求真实性的意义方面,大部分旅游者的动机不是追求绝对的真实和完全放弃真实这两种极端,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游客对于真实性追求的程度会受到个人经历、情感的影响,也与对现代社会的异化的意识程度有关。当游客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对现代社会的事物或多或少有排斥时,他们与社会的异化感就越强烈,转而把真实性寄托于旅游过程中,对旅游经历中的真实性要求较高,这部分人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旅游者在欣赏动人心魄的实景演出时,会很自然地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衡量演出内容的真实性,因认知的水平不同而要求各异。借鉴田美蓉对西双版纳傣族歌舞调查的结论可以发现,游客对歌舞表演的心理期望和是否在乎歌舞表演真实性的态度对游客的满意度没有必然的影响。游客在观看实景演出的过程中,根据资料来源:印象官网、政府网站、年鉴、新浪网等
个人经历未必认为实景演出的剧情与当地文化内涵一致,但游客的包容心理使得只要歌舞表演在感官上心灵上起到了震撼作用,即使所看到的只是“部分的真实”、“表演的真实”,旅游者也会表示满意。
(二)实景演出后台展演:地域文化真实性展示
在旅游表演的前台展演中,很容易产生文化商品化和舞台化的问题,呈现与演出后台不同的文化态势。文化商品化的权利不在于旅游者,在于生产者。在东道主地区众多的文化中,哪些可以搬上舞台、如何进行展示,决定权一般都在开发商手中。出于经济利益、文化保护的考虑或是由于对实景演出地域文化认知不足,实景演出的主题、内容、艺术形式未必能够与当地文化相契合,也许呈现的是部分真实,也许出于美化的目的而偏离真实,最后造成前后台的失调。演出后台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了真实环境下的原住民、真实环境下的非原住民,文化的真实性展示需要体现出他们的价值。
(三)实景演出的真实类型
根据科恩对于旅游景点真实类型的划分,文中将实景演出真实类型分为四类(如图1所示)。各种文化有其不同的特质,或婉约唯美,或粗犷大气,或灵异神秘。地域文化也往往是各种文化在长期发展融合之后形成的,有其本身的复杂性,并非能够轻易拿捏准确的。结合旅游者的真实体验和演出地域文化真实性,实景演出真实性类型大约可以归入1~3类,并且有一定的边缘性。即使实景演出的打造团队声称其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部分真实的可能性还是更大一些。以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为例,《印象・刘三姐》可谓达到了真实体验的层次,奇美的原生态风景和嘹亮纯朴的山歌完美结合,给予欣赏者真实的体验。丽江与西湖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丽江安宁神秘、西湖秀雅幽逸的文化特质与大型实景演出庞大而意象的演出形式不甚契合,不能引起游客发自内心的共鸣。至于《印象・海南岛》,海南主要的旅游形象是休闲度假,印象海南则围绕这个主题继续打造休闲氛围,对游客来说没有新鲜气息,在他们看来可能就只是一场演出,谈不上文化的深度、震撼和共鸣。《印象・刘三姐》之成功,以及《印象・西湖》和《印象・海南岛》目前之惨淡,与地域文化的真实性有着一定的关联。
三、真实性对成功策划实景演出的启发
(一)深刻发掘文化内涵
文化是打造可持续实景演出的灵魂。尽管旅游者关于实景演出的真实性态度对游客的满意度没有必然的影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个人经历、阅历和知识的增长,其对真实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也许游客并不奢求他们所欣赏到的是全部真实,这并不妨碍人们在理性层面诘问:这里真实的本来面目是什么,组织者为什么选择这一部分作为舞台表演,为什么没有表现另外的部分。旅游表演中的真实性仍然是重要的,在策划实景演出前,首先就要请当地相关人士参与其中,挖掘当地文化内涵,明确实景演出是否与当地的文化特质相契合,所选择的艺术表现方式是否是恰当的。以佛山市南海西樵山为例,该景区为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拉动旅游者消费,筹划打造以“功夫黄飞鸿”为主题的实景演出,以武术狮艺文化为核心,兼容其他文化元素,其“武动天下”的热闹氛围与实景演出的宏大气势十分融合,满足了实景演出的内在要求。
(二)积极反映文化变迁
真实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从根本上说,经济决定文化变迁,一地的文化总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相应地,真实也会随着文化的变动而变动,根据文化的简化或丰富化,实景演出反映某一段时期内真实的程度也不同。在面向旅游者的时候,地域文化会对外来文化要素进行筛选,选择一部分融入文化本体之中,为当地人获得新的内涵,而且原来的内涵也没有消失。实景演出需要灵动性和创新性作为自己的竞争要素,对于这种积极的文化变迁和变迁文化,策划者、表演者应该能够将其由后台设计展现给前台旅游者,此时的文化仍是真实的演出之魂。
(三)适度开发延伸产品
向深度和广度进发是实景演出的发展方向。旅游者离开自己稳定的生活和熟悉的环境,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经历一个暂时性的、不稳定的旅游生活,本身就是两种极大的反差。当旅游者置身于风景优美的自然舞台中,享受声、光、影等高科技带来的极美的感官刺激时,他们就已经得到了快乐的感受。与此同时,当时真实的表演会可能给旅游者带来“虚幻的”和“非现实”的感觉,致使真实的活动看上去不那么真实,旅游者往往会游离于“真的”与“假的”这两种状态之中。演艺除其本体之外,还有相应的延伸产业和延伸产品,实景演出经营者可以开发有形的延伸产品,使其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唤起旅游者的真实感,即使在旅游结束后也可唤回真实的回忆。
(四)温馨开展真实营销
旅游者在观看实景演出之前,会从各种渠道获得不同的信息。此时的游客扮演了一个“前观众”的角色,在他还没有成为实景演出的真正观众前,受到了舆论信息的影响。也就是说,实景演出事先已经对“前观众”产生影响,他们在信息的筛选整理之后对实景演出形成了期待性幻想,之后的实景演出最后会成为期待性幻想的参照物。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反差,使游客产生满足感或失望感。在这里,“虚构的演出”与“真实的演出”构成了一个整体。演出团队有必要把握这种心理,主动出击塑造真实的形象,不夸张不造假,展开真实营销,构建良好的演出形象,为旅游者带来有惊喜有震撼的切身感受。
参考文献
[1]肖鹏.从“真实性”的讨论透视旅游中的“舞台展示”[J].市场论坛.2008(1):35~37
[2]田美蓉.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1):12~19
[3]荣海涛.民俗旅游舞台表演真实性解析――以《魅力湘西》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34~36
[4]马凌.本真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J].旅游学刊.2007,22(10):76~81
[5]彭兆荣.旅游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竞合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编号:7097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