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特殊家庭孩子教育策略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全校特殊家庭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发放调查问卷,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学业、生活进行排查、调研,对症下药;制订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计划;对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家访;组织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座谈;可建议学校组织党员及部分班主任教师与部分特殊家庭学生结对帮教,把工作落到实处并建立有关档案;可建议学校动员和组织部分教师撰写研究论文,从理论上对这部分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进行总结探索;不断搜集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部分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案例;请班主任老师及时协调其他任课老师对他们的特殊“关照”;对经济困难者,请求学校在经费上进行减免,使他们倍感学校及老师的温暖
关健词:“双差生” “问题儿” 拉帮结派 欺负同学 小偷小摸
二十一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儿童事业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我校学生的生存、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但是随着社会上离异现象增多、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率上升以及家庭成员身患绝症病故等现象的增多,孤儿、单亲以及特困等特殊家庭学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一、现状、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据调查结果显示,有32%左右的特殊家庭学生成绩很差,倒数几名的有一半左右是特殊家庭的学生,而且,他们的成绩波动较大。大多数教师认为,特殊家庭的学生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成绩低,学习上缺乏自信,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有些学生甚至有厌学倾向。
2.行为习惯令人担忧。从调查中得知,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问题比较多,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慌,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花钱大手大脚,有的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比较差,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无人管教,很容易陷入犯罪或者被坏人利用的境地。
3.心理出现偏差。心理问题是特殊家庭学生当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由于缺少父母关心、家庭条件困难、受到部分学生歧视,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他们有的心理封闭、孤僻、自卑、畏怯,有的任性专横、自私冷漠、处事武断偏激。特殊家庭学生大多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自制力不够强,遇到不称心的事容易发脾气,有的甚至存在叛逆、怨恨情绪。少数学生产生了寻求替代满足型、冲动报复型和寻求地位型等倾向,一旦形成以上情况,就造成难以转化的局面。一些单亲家庭学生还比较早熟。
二、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在客观上,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经济条件差、学习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缺少家长的督促,很多特殊家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有些特殊家庭学生随祖父母生活,老人体弱年迈,只能勉强给孩子温饱,根本无法给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提供正常成长的环境与条件。
其次,在主观上,一些家长家庭教育观念落伍,由于家庭生活的变迁,对子女要么溺爱、放任;要么高压、粗暴,对子女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正确地引导、疏通。
第三,在特殊家庭学生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家校沟通困难等问题。如单亲家庭找不到家长,很难与家长沟通;特困家庭则主要是家长素质太低,有的甚至不识字,有的家庭则缺少通信工具,无法与外界经常联系。因此,家校沟通困难造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也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
三、建议与对策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当家庭这一“避风港”已无力为特殊家庭的学生成长全程护航的时候,作为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如何为他们健,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特殊家庭学生较正常家庭的学生在物质、心理等方面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为了让“特殊家庭”的子女不再成为“特殊学生”,使他们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只有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从物质、心理、精神等全方面对他们进行关怀和鼓励。
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体系。学校在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特殊家庭的学生则更需要来自学校方面的精神上的关爱、呵护和尊重,需要班集体更多的关怀和亲情的温暖。作为学校,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学校舆论,不歧视特殊家庭的学生。做好此项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四、对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首先,别把心理问题当做品德问题来看待,而始终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要特别重视把学校的教育与对其家庭教育方面的引导充分结合起来,别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当做是解决特殊学生心理问题的唯一主体和唯一途径,而加以无限夸大。
五、班主任应把一种更炽热的“爱”贯穿于整个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过程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应切实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平等对待特殊学生,充分承认和了解他们的差异性,以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详细地了解每位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成因,而孩子也因此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功课,长期下来,这些特殊家庭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成绩下降。
2.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采用“等一等”、“看一看”、“帮一帮”的态度,辩证地施治,促使其转化,不可急于求成,因为一两次的个别谈话,不可能使后进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那种认为转化工作已大功告成而鸣金收兵,使还不够稳定的学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只可能前功尽弃。
六、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1.建立班级档案制度,积极规范管理。为了使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在全面了解特殊学生(家庭情况、个性特点、特殊经历、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社会交往等)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特殊学生的档案是必要的。它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又能使工作有案可查,并为以后的工作总结出经验,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就能“对症下药”,成效巨大。
2.建立班级心理疏导制度,积极进行行为训练。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他们的行为动机往往很单纯。比如,守法但不遵纪,他们不至于违法犯罪,但小问题不断,违反校纪班规是家常便饭,且有屡教不改的特点;道德认识不能支配道德行为,自制力差。他们大多对事物有正确的评价,但不能以此来要求自己;既自卑又自尊。常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他人的评价而产生自卑感,但很难容忍别人看不起自己,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班主任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心理障碍问题消融或合理宣泄、转移,最终达到健康发展。
3.建立信任激励机制,积极倡导自我教育。从心理学观点看,对学生的信任激励,能使学生排除心理不安全感。除此之外,还可积极尝试让特殊学生参与日常管理,由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甚至可充当临时班主任。对其中表现出色的特殊学生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