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创新措施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创新措施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结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从教学理念、方法、内容和手段上介绍了广告设计制作教学中的“教师引导启迪、同学互动与独立思考,作业、考试与作品,素描、构成与电脑艺术设计,着意、随意与创意”这四个三位一体,而这四个三位一体构成了广告设计与制作创新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美术教学 主体 理念 手段 三位一体

英国近代史上伟大哲学家、科学家、历史家和散文作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反对目光短浅只满足暂时有限范围的机械之巧,强调要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发明、发现。”[1]任何教学创新都必须把握各种教学因素的变化,并针对各种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因材施教、辩证施教,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教师引导启迪、同学互动、独立思考三位一体教学

首先就教师引导启迪来说,教书育人、传授知识技术是教师的天职,引导启迪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所应探索的问题,不是机械的死搬硬套的“形而上学”;是启迪学生举一反三,应用自如,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需要。托马斯・阿奎那曾说过:“一切被创造的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但一切变化都有一个不变的基础或曰主体,这就是事物的实体。实体是独立的存在,是个体”,“偶性是实体的偶性,没有离开实体可以独立存在的偶性。”[2]托马斯的这一精辟论断对于广告设计教学树立正确的理念无疑具体较强的指导性,如我们在教学基础课中常常运用到“红、黄、蓝”三原色,“正方形,锥形、圆形”,如果由立体转换成平面,它就由长方形、扁方形、锥形组成,任何物体都可以用这几种简单几何形体来概括,同时都有相应的偶性。不管是形或是体,它拥有属性,同时又可以失去原来的属性再获得新的属性。我们只要缘着这些道理引导和启迪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充满创新的活力。

其次,在同学互动上,学生由于年龄、身份、范围的限制,自然而然组成互动群体。他们主要以校舍、教室、寝室、食堂为主要互动范围,是几乎形影不离,他们在一切生活中都会成为推动者或被推动者,自然而然形成学习互动机会和条件。同学互动形式大约有基础好的给基础差的作业修改几下,第二类帮助理解,第三类以优秀作业引发兴趣,第四类是勤奋好学精神激发同学进取。反之也有绘画制作技巧差的而构思独特新颖,又使其他同学得到启发,顿开茅塞,豁然开朗,共同协作创造出好作品。

最后在独立思考方面,个性是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同学互动作用,在独立思考过程中的思路必然更加明晰更加开阔,构思更加巧妙,甚至可以达到教师难以预想的效果。教师就要趁热打铁,因材施教,花时间指导学生在构图、着色、制作上狠下功夫,使作品进一步得到完美。

二、作业、考试、作品三位一体

墨子对学生的教育,非常注重学以致用,他主张:“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3]“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本来就是实用性专业,因此不要因作业量化,考试规则的限制,而流于过场,浮于形式。我认为只有把“作业、考试、作品”三位结合为一体,才能很好地把握学习效果和质量关。常言道“台上一招,台下十年操”,广告设计的基础课就离不了“素描、色彩”,论功夫,三年五载的零星课时就能达到“为方以矩,以圆以规,直以绳,正以悬,平以水”的墨子要求,是十分困难的,远不能适应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商品经济市场竞争需要。

墨子本人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木匠,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现在可以像他那样要求学生,但不能把它作为教条,去死抠作业中的“平竖直”。必须始终抓住需要、实用的核心问题,然后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实行效果为标准去完成每一次作业。如果一次作业具有一定的法度,把握了总规律、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有抽象的思维设计理念,那么这个作业才是实在的作业,同样考试才有意义,更具作品的价值和实用价值。

三、素描、构成、电脑设计三位一体教学

“素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表现形式较多,但一般归纳为全因素传统素描。当今发展以“创意性素描”为主,不管哪种形式,哪种类别,只有与广告设计课程中的构成、电脑设计、包括字体设计、广告设计水融才能真正起到“需要、实用”的价值。“创新”应从素描教学开始,就要打破由单个练起,不规定表现形式,只是在授课中按类别、按形式进行介绍和帮助学生理解,拓宽眼界就行,写生时对构图、比例结构、透视关系、表现形式不作规定,使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

如此比较起来,过去的素描作业只能起到检验学生掌握该课程的技巧熟练程度,而完全脱离“需要”和“实用”。脱离设计和创作的实际,相关课程得不到直接联系,使“广告设计与制作”始终徘徊于单项知识和技巧的作业之中,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着意、随意、创意三位一体

着意、随意、创意三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同时也与前述的作业、作品有殊途同归之处,但这“三意”是专指“创作、创新”的相互联系,而“作品”是创作的结果,“作业、考试”主要是按规定的范围、固定的数量要求完成任务的形式。

“着意”: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描述了对个体美的感觉,回忆美的理念过程,“第一步,从某一个美的形体开始,由这个美的形体孕育美妙的道理。第二步,了解这一个形体美或那一个形体美,与其它一切形体美是相互贯通的,在许多个别美的形体之中见到共同的形式美,由此获得形体美的概念”[4]。着意是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造型运用的法则,如“构图、结构比例、透视原理”、“虚实”处理方法等。过去由于过分谨慎而以偏概全,陷入片面性或误入歧途。教师在“着意”教学阶段就应该启动学生的想象功能,用类比思维和扩散思维引导学生创作、创新。由于类比思维是延展思维空间的桥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驰骋,以大范围、多角度、深层次,然后将其进行比较、选择、改进与完善,最终得出最佳的创意方案。

“随意”:古时有句话“艺高胆大”,而当今并不一定是基本功过硬了才能随意,应该是一边创作一边练功,双管齐下。作为广告设计,创新不再是从限制中表现自己,它不受程法约束自己,可以“随意”设计多幅小构图,找寻创作灵感,找寻表现手段的感觉,为创作、创新提供最好的题材而准备。

“创意”:创意是创作作品的最高形式,也就是说作品有创意,即是创新。作品中的创意过程跟随意有同一道理,特别是初级阶段不受定势作用的束缚,破除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包括那些很权威的规则、规律、定理法则,常识之类的东西,进行无序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疑常规思维之所不疑,想常规思维之所不想,求常规思维之未求”,求得标新立异的、有开拓性、独创性的思维成果。我们既要求学生学习庖丁解数条牛的精神,又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无序视角”的方式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与此同时,还可把完整的事物进行直换、颠倒、穿插、添加、减少,甚至凭空想象,以至达到“得意忘形”状况,然后从各个角度去观看、选择最佳组合形式,是“要求制作者主体将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于作品之中”。

综上所述: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教师引导启迪、同学互动、独立思考;作业、考试、作品;素描、构成、电脑设计;着意、随意、创意几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层层推出,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要用温暖、关爱、热情去关照学生的创作激情,坚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学生为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使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和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弗朗西斯・培根.王佐良译.随笔[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意大利]托马斯・阿奎那著.马清槐译.阿奎那政治著作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李小龙.墨子――中华经典藏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3.

[4]姚健.柏拉图《会饮篇》中的政治哲学思想[J].甘肃农业,200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