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业集群中创新型创业人才孵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业集群中创新型创业人才孵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创新型创业是创业的新模式,是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珠三角地区集聚了大量的产业集群,研究地区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影响和孵化保留机制成为现实课题。通过理论回顾、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界定了创新型创业,在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山市产业集群中创新型创业与集群的互动机理、构建了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孵化机制模型,并对集群中创新型创业人才保留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创新型创业;人才孵化;人才素质

[中图分类号] 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1?0018?03

创新型创业成为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创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目前我国珠三角地区城市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实课题,创新型创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一、创新型创业的内涵

对创新和创业国内外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复制型创业、模仿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创新型创业是指创业者能够识别具有创新性的创业机会,通过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者新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能创造更高价值的创业活动[1]。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对创新型创业的划分主要有技术型创新创业和创意型创新创业,前者是指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垄断来进行创业;后者是指创业者创造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或者经营理念进行的创业活动[2]。

创新型创业企业表现出三个重要特征:一是持续性的创新。无论是技术性的创新还是创意性的创新,创新不是一次性的。对于创新型创业来说后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持续创新才是创新型创业企业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是创新型企业的最关键因素。二是高知识产权比率。创新型企业基于不断的创新而存在和发展,所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专利和品牌,并且直接拥有这些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在创新型企业中知识性资产的比例远高于传统企业中的比率。三是企业的高收益和高风险性。创新型创业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远超过传统企业,一旦成功企业将获得巨额回报。这也正是由于创新形成垄断所带来的。与此同时这类企业也伴随着高风险,由于市场变化、创新的高投入等原因,一旦创新结果不能适应市场,或者高研发投入导致资金链断裂,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3]。

二、中山市产业集群现状

广东省中山市经济结构以产业的集聚为特点,在改革开放伊始,为避免无序竞争和产业同质化,中山市采用“一镇一品”的产业布局,下辖的镇区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和历史渊源等原因着重发展一种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山经济结构中产业集群特色明显,在小五金、休闲服饰、红木家具、腊味食品、健康产业和新能源领域形成多个国家和省的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目前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26个,省级创新示范专业镇 14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8个,10余家国家级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占到了全市年总产值的70%以上。这些产业集群特色集中表现在:

(一)“一镇一品”的特色

中山是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没有设置县级行政级别,市直辖各个镇区,目前中山市有24个镇,每个镇都有自己的产业集群,称之为“专业镇”。例如:“小榄五金”“古镇灯饰”“东凤家电”“沙溪服饰”“黄圃腊味”等。专业镇经济占到全市GDP的70%。

(二)非公有制中小微企业为主

在中山的产业集群中,中小微企业占到了99%以上。 中山地区有浓郁的商业氛围和创业传统,使得该地区的民营中小微企业为数众多,并成为地区经济的主体。2012年,全市31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的中小微企业为3122家,占总数的97.5%,其生产总值12363397万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51%。

(三)传统产业集群快速向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中山市中小微企业主要面向海外市场,伴随着人民币升值、人力资本上升的因素,近年来中山地区产业集群企业都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山产业集群中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在快速采纳高新技术手段和新商务模式武装自己,传统产业通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开发品牌等提升产品附加值。东凤家电产业集群正朝着低耗网络化家电产业集群靠拢,古镇灯饰产业集群转变为高端设计和 LED 等光源开发,小榄五金通过电子商务来降低流通成本等。

三、产业集群的创新型创业人才孵化机制

(一)产业集群中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孵化模型

产业集群的知识外溢等外部性对创新型创业人才产生磁场效应带来人才集聚,并对潜在的创业人才形成孵化[4]。通过对产业集群中创新型产业企业中高层人员的深度访谈,发现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孵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主体对创业人才产生集聚和保留、产业集群有的环境产生孵化和产业集群中的创业氛围对创业人才产生激励。所谓的产业集群主体是指产业集群中的各类机构和组织,包括政府行政机关、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教育、法律等咨询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企业主体;孵化环境是产业集群中与创新型创业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商务设施和生活设施,这些设施能为创新型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生活保障;产业集群创业氛围是指集群是否有良好的容错氛围,即对是否创新和冒险表示认可和赞赏,包容和允许失败,有优秀企业起到示范作用,有失败的企业起到警示作用[5]。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孵化表现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者孵化模型

(二)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孵化的数据分析

按照前述的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孵化的三维模型,设计了涵盖39个检测指标的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孵化的指标体系,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以测定孵化模型的科学性。在指标体系中有关创业孵化主体的指标15个,孵化环境的测量指标有12个。测量指标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设计和记分。问卷在经中山市经贸局和行业协会发往产业集群和专业镇的的150家,回收有效问卷124份。数据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检测做因子分析的适宜性。对于原始数据进行相关矩阵检验,本文采用KMO样本测度法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法进行检验。经检验KMO值=0.912,其值大于检验的临界值0.7,同时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其值小于参考值0.01,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宜做因子分析。

第二,提取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转轴方法选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在产业集群的孵化主体上提取到四个因子分别是:政府服务、金融服务、行会服务和咨询服务,方差解释量是62.708%。在创业氛围方面提取四个因子分别是:创新氛围、容错氛围、激励与警示氛围和警示氛围方差解释量为72.372%,在创业环境方面提取三个因子分别是:基础设施、商务设施和生活设施方差解释量为62.801%。

第三,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如图2-4所示。

图2 孵化主体因子载荷表

图3 孵化氛围因子载荷表

图4 孵化环境因子载荷表

各维度验证模型的GFI\AGFI\CFI\NFI\IFI等系数均大于0.7,x2/df的值均小于5,RESEA的值低于0.1,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和稳定性。

第四,对整体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是一个三阶模型,现在进行二级指标层和一级目标层的因子分析得到模型的参数,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创新型创业者素质模型及因子载荷

模型的GFI\AGFI\CFI\NFI\IFI等系数均大于0.7,x2/df的值均小于5,RESEA的值低于0.1,说明模型有良好的拟合度和稳定性。

通过上面基于中山市产业集群的数据分析,整体上验证了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孵化模型,显示出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通过孵化主体、孵化环境和孵化氛围进行三维孵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的保留

一是基于创业孵化主体的人才保留。通过对前述的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孵化机制研究,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的保留可以从创业孵化主体、创业氛围和创业环境方面入手。

二是政府应建立起互动体制机制。创新型创业人才受教育程度较高,主体意识强烈,参与地方政府事务的积极性强。当地政府应积极使他所参与到地方政府决策中来,充分发挥自身对产业经济的理解,出台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一方面促进产业发展,一方面使他们从感情上得到满足,从而保留在产业集群中。创新型创业属于高风险和高收益的风投,风投资金的引入和数量的多寡对创新型创业企业的孵化和创业人员的吸引十分重要,因此要建立起政府金融扶植体系和金融保障体系。

三是基于创业环境的人才保留。良好的商业环境、生活环境和市政基础设施,对产业集群中创业人才保留起到巨大作用。优化产业集群的生活环境、建立完善良好的市政基础设施,便于创新型创业人才进行创业活动和生活,是保留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基础。同时政府也要促进知识产权立法工作,保护好创新型创业人员的切身利益。鉴于创新型创业的高风险,政府应建立起容错机制和金融保障机制,使中山市真正成为人才发展、科技创新的创业乐园。

四是基于创业氛围的人才保留。应建立起政府主导的创新型创业激励氛围,创建更多的创新型创业孵化基地,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进行创新型创业扶植。同时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的培训、咨询机构,对初创的企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咨询培训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沁玲.基于创新性创业个体特质分析的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新思路[J].学术论坛 2011(5):184.

[2] 兰建平,苗文斌.着力扶持创新型创业发展[J].浙江经济,2007(17):26-27.

[3] 王朝云,梅强.产业集群中创业要素与创业活动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45-46.

[4] Porter M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41-50.

[5] 朱永跃,胡蓓.产业集群创业人才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经济,2012(4):83-85.

[收稿日期] 2013-12-18;[修回日期] 2014-01-15

[基金项目] 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规划项目(20123A361)

[作者简介] 郑琦(1973-),男,回族,河北张家口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