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纹枯病危害症状分析及防治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纹枯病危害症状分析及防治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水稻纹枯病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若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治,则会严重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重点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症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控制纹枯病的蔓延,供类似研究参考。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危害症状 药剂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66-02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高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由于受到氮肥用量增加、稻田复种指数上升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的影响,加上现有水稻栽培管理水平过低,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逐渐扩大,目前已成为水稻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病害。水稻纹枯病危害性极大,若不及时进行防治,不仅会使水稻剑叶提早枯黄,影响谷粒灌浆,而且也会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对水稻稳产高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务农工作者必须清晰认识到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根据水稻纹枯病的病害症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减轻纹枯病对水稻的危害,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一、病理学特性

1.病原及特征

水稻纹枯病的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立枯丝核菌;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真菌—瓜亡革菌。致病的主要菌丝融合群是AG-1,占95%以上,其次是AG-4和AG-Bb(双核线核菌)。从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核开始产生所需时间来看,AG-1和AG-4较快,而双核丝核菌AG-Bb较慢。

1.1 形态

水稻纹枯病病菌的菌丝初长时无色,老熟后呈黄褐色,较粗,母枝与分枝成锐角分枝,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气生菌丝集结形成菌核时,细胞中间膨大,两隔膜间距离缩短,分隔处明显缢缩,使菌丝细胞呈藕节状。菌核初为白色,后变为暗褐色,表面粗糙呈蜂窝状,内外颜色一致。病部所产生的一层白色粉状即是病菌的担子及担孢子。

1.2 特征

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0~38℃,最适为28~32℃。侵染稻株的适宜温度也为28~32℃,相对温度要求在96%以上。日光对菌丝有抑制作用,但可促进菌核的形成。稻田阴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菌核形成的数量与气生菌丝的形成量成正相关。菌核在27~30℃和相对湿度95%以上时,1~2d内就可萌发。菌丝、菌核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3、55℃。

2.发生规律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大田分蘖盛期和末期开始发病,以孕穗至抽穗期为发病盛期。

2.1 病菌传播方式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田边杂草上越冬。第二年菌核随灌水漂浮在水面上,随即附于稻株上,在温度适宜时生出菌丝,侵入叶鞘,引起发病;然后病部生出的菌

2.2 发病条件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由栽培管理方式、气候条件和品种等多种因素构成。

2.2.1栽培管理。过度密植、过多或过迟追施氮肥、水稻徒长嫩绿,灌水过深,排水不良,造成通气透光差,田间湿度大,加速菌丝的伸长和蔓延,都有利于水稻发病。

2.2.2气候条件。纹枯病是典型喜高温高湿型病害。每年的台风或暴雨来临前或来临后几天中,都有短时间的闷热潮湿气候条件,该环境下纹枯病发病最盛;田间小气候在26~32℃时,又遇连续阴雨,病势发展极快。

2.2.3品种抗性。矮秆多穗的品种,因分蘖多易感病;叶片宽而深绿色或叶片密集的品种,易感病。

3.危害症状

3.1 叶鞘

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并可互相合成云纹状大斑,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病斑由下向上扩展,逐渐增多。

3.2 叶片

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相似。病重的叶片因病扩展快,呈水渍状污绿色,最后死亡。

3.3 穗部

穗颈上病部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直接造成谷粒不实和秕谷增加。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深褐色菌核,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二、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特别要注意肥水管理,对严重发病的田块有必要使用农药防治。

1.农业防治

1.1 选用抗(耐)病品

种茎秆粗壮、叶型窄而直挺、耐肥、叶片松散型或呈浅淡绿色且株高90~95cm的品种抗病性较强,如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培育的秀水系列——秀水123、秀水128和秀水134(2012年5月初引进的新品种)等。

1.2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1.2.1合理密植,科学灌水。在水稻分蘖后期,根据苗情进行适度(当)搁田:①每667m2播种量为4.5kg,基本苗数以8万~10万为宜(机插秧在12万~14万为宜),高峰苗数在38万~40万,即达到总苗数的80%时及时进行放水搁田。②旺苗要重搁(分成2次搁田),弱苗、砂质土(包括青黄土)要适当轻搁,以促进稻株在生育后期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以保证植株的抗病能力(即在成熟收割时真正做到石根青秀状态)。水稻生育后期灌水要掌握浅水勤灌、干干湿湿的原则。

1.2.2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根据苗情(势)进行分期分次追肥,避免过量、过迟施用氮肥,必须注意适当增施磷、钾肥。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一般以孕穗期和齐穗期用药效果最好。在喷施时,要注重喷射稻丛的中下部。常用药剂的作用特点、使用方法、药效以及注意事项,可依据使用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药剂应混用或交替使用。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物比较如下:

2.1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

作用特点: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内吸性,易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其内迅速传导,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生长和发育。

使用方法: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抽穗前4~5 d,用5%井冈霉素水剂500 倍液喷雾, 药前灌3~4cm 浅水层,药后保持4~6 d,要喷在稻株的中下部。在晴朗天气可早晚趁露水未干时施药,夜间喷药效果尤佳,10~15d 后再喷1 次。

药效: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也可用于稻曲病以及蔬菜和棉花等作物病害的防治。

间隔时间:安全间隔期14d。

注意事项:①可与除碱以外的多种农药混用;②存放在阴凉干燥处;③该药长期使用, 病菌易产生抗性,推广隔年使用1 次,或与其他杀菌剂混用。

2.2药剂:30%纹枯利(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作用特点:杂环类、内吸性植物杀菌剂,具有直接杀菌、内渗治疗、残效期长的特性。

使用方法:在孕穗期和齐穗期, 喷施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15d后再喷1 次。

药效:对油菜菌核病、烟草赤腥病防效较好, 对水稻纹枯病、麦类赤霉病、白粉病以及工业防腐具有良好防效。

间隔时间:安全间隔期7d。

注意事项:①不能与铜制剂和强碱类农药混用;②遇日光照射易分解,应贮存于遮光阴凉的地方。

2.3药剂: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微粉

作用特点:复合杀菌增产剂,是一种高效、低毒、光谱、内吸性杀菌剂,具有防病、增绿、防衰和增产等作用。

使用方法:在孕穗期和齐穗期,喷施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微粉1000倍液,10~15d后再喷1次。

药效:用于杂交水稻、小麦、油菜的叶尖枯病、云形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菌核病的防治,防治真菌病害、增绿防衰和增产作用均好于粉锈宁和多菌灵

间隔时间:安全间隔期15d。

注意事项:①避免随意加大用药量,或一个生长季连续多次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②放置阴凉干燥处贮存。

2.4药剂:25%敌力脱( 丙环唑、必扑尔)乳油

作用特点:三唑类杀菌剂,留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是内吸性杀菌剂,可被茎叶吸收,并很快在植物体内向上传导,起到杀菌作用使用方法:在孕穗期和齐穗期施用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只需用药1次。

药效:用于防治炭疽病、锈病、白粉病、褐斑病及莲藕根腐病、腐败病和草莓、香芹、球茎茴香等作物根腐。

间隔时间:安全间隔期7d。注意事项:①喷施该药时避免药剂接触皮肤或沾污眼睛, 不要吸入药剂气体和雾滴;②废药不可污染水源。

2.5药剂:26.5%满穗(噻氟菌胺)悬浮剂

作用特点:噻唑酰胺类广谱、高效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施药1 次即可控制整个生育期纹枯病。

使用方法:在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用26.5%满穗悬浮剂3000倍液对着叶面均匀喷雾,只需用药1 次。

药效:适用于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生、棉花、甜菜、马铃薯和草坪等。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同时还可使水稻结实率提高,显著增加产量间隔时间:安全间隔期7~10d。

注意事项:①在搬运、混药和施药时,要戴好防护面具,注意不要吸入口中;②注意不要污染水源。

2.6药剂:30%爱苗乳油(世高+敌力脱)

作用特点:主要成份是15%丙环唑(敌力脱)+15%苯醚甲环唑(世高),是一种广谱、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用药量较少,持效期较长。

使用方法:在发生初期,用20%爱苗乳油3000 倍液喷雾, 严重时5~7d 再施药1 次。

药效:对水稻多种高等真菌引发的如水稻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曲病、稻叶鞘腐败病等多种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能增加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

间隔时间:安全间隔期7~10d。

注意事项:①掌握好用药适期,确保药效;②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三、结语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病害。开发新的防治技术,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是确保我国粮食安装的必要举措。因此,务农人员必须提高水稻栽培的管理水平,结合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症状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方案,同时协调运用各种方法,减轻纹枯病对水稻的危害,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永彬.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第11期.

[2]陈延涛.浅谈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金色年华,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