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越狱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人都有可能沦为囚徒,也可能习惯于囚徒式的生活。但人总有一种不同于虫鼠的渴望。终于有人凿壁临窗,恍然一窥,获得心灵的释放。
这里说的囚徒。是生活的囚徒、惯性的囚徒。他们每日习以为常地戴着脚镣、挥着锄头“啃噬”着精神的沃土,直到他们的精神世界整齐划一、单调贫瘠为止。有些人竟全然不知手中的锄头,足以劈开那脚上的镣铐,劈开那精神的枷锁,从而实现精神的“越狱”和思维的解放。
诚然,左手叉、右手刀的惯性会让我们懂得慢慢享受生活。这样一点点惯性的积累,让生活少了份周折,多了份井然。但若惯性的思维团成一堵厚厚的围墙,外界生活的丰富多彩,仅会在咫尺之间冰冷、褪色。
我们虽然也需要作为常识存在的惯性,可当其被奉为清规戒律甚或金科玉律时,“越狱”则是获得精神自由的唯一选择。
《希隆的囚徒》中,长期被关押的波尼伐眼睁睁看着两个弟弟死在自己面前,开始渴望有青山绿水的外面世界。可被狱卒释放后,波尼伐却对自由自在的外界感到浑身的漠然,原来他早已习惯监狱,习惯了脚镣手铐。习惯了隐忍狱卒的谩骂,习惯了舔食墙根的青苔,他甚至觉得离开监狱就像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和隐居之地……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生活中,许多人前赴后继地给心灵套上各种“笼子”,再不由自主地塞入“被囚”的信念。直到自己亲手向外扔掉了打开“笼子”的唯一钥匙,还可怕地沾沾自喜。
余秋雨说:“人们不可能在不自由的空间里互助互慰,即便有心,也只能一起枯萎。”这就是不能突破“牢笼”者的悲哀。
“自古逢秋悲寂寥。”南唐后主李煜与易安居士李清照一同陷入了秋的惨淡之中。一个苦恨朱颜改,一个惆怅梧桐兼细雨,都不约而同地只剩下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感时涕泪。殊不知,一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却可以飒爽了整个秋天。
击溃自我的束缚,就像在隆冬冽风之中看到百花竞放。听得百转千回,人生的视角便可焕然一新。
布鲁诺被困在铁架之上,被焚于熊熊大火之中,他用生命动摇着着地球中心说的权威;塞万提斯苦于潦倒,残破的屋里,他用毕生心血挣扎着神性的束缚:凡·高陷于迷惘之中,抹抹色彩之下,他用癫狂呵斥着世俗守旧的禁锢。他们没有选择与同处“牢笼”中的人们“同甘共苦”,而是用更加血淋淋的方式,打破着人性的枷锁。
跳出“牢笼”,审视崭新的世界;
跳出“牢笼”,重阅侧面的人性。
春蚕作茧自缚,也终需破茧成蛾。
人只有学会“越狱”而获得自我的释放,生命才将有所附丽。
模拟评分:内容23+表达24+发展9=56分
评分依据:针对“鸟笼效应”,作者读出了“破茧成蛾”的超越,读出了“精神的‘越狱’乃思维的解放”的新生,这正是本文的高明所在。随笔式的结构、文学化的语言、灵动的思维、丰赡的积淀,无不显示出作者的文气与才情。“越狱”的标题已然震撼人心,“人人都有可能沦为囚徒,也可能习惯于囚徒式的生活……”的开头发人深省,“学会‘越狱’而获得自我的释放,生命才将有所附丽”的结尾则无异于暮鼓晨钟,振聋发聩。生动贴切的比喻、信手拈来的名句、灵活多变的句式,犹如火树银花,光彩夺目,也为文章增色不少。本文可谓文质兼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