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厦门爱乐十年风雨民营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厦门爱乐十年风雨民营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0年前,古稀之年的郑小瑛只身南下,在厦门创办了中国第一支民营乐团。10年后,厦门爱乐乐团被厦门市民投票选举为“厦门市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十年风雨苍茫,厦门爱乐闯出了一条交响乐发展“民办公助”的新道路。

让音乐之岛实至名归

因为有了爱乐,厦门人每年都能欣赏到许多世界一流的音乐家的现场演出;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这样的音乐赛事也会选择放在厦门举办。

建团10年来,厦门爱乐乐团为厦门市的精神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建团开始,厦门爱乐就坚持每周末进行交响音乐会,风雨无阻,郑小瑛把边讲边演的“郑小瑛模式”带到了厦门。乐团每年为厦门的青少年举办10场免费的讲座音乐会;节假日在草坪上为市民和民工举行露天音乐会;开放公开排练,辅导驻岛部队文娱活动等等。乐团既致力于提高,也大力搞普及,让健康的音乐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为有了爱乐,厦门人的周末又多了一种文化休闲方式,除了看电影、唱卡拉OK,还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音乐会。由于乐团长时间不懈的普及教育,厦门的观众养成了非常好的音乐会礼仪习惯,乐章之间从来不鼓掌。郑小瑛说:“我们的音乐厅大概是全国唯一不屏蔽手机信号的音乐厅,但演出期间手机从来不会响”。

因为有了爱乐,厦门这座城市变得更有吸引力。记者在音乐厅遇到一位手里拿着《土楼回响》总谱的学生,这位号称喜欢“玩指挥”的年轻人是郑小瑛的粉丝,刚从宁波考到厦门上学,第一天到厦门就来听音乐会。他说因为厦门有爱乐乐团才会选择来这里读书。

因为有了爱乐,厦门人每年都能欣赏到许多世界一流的音乐家的现场演出;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这样的音乐赛事也会选择放在厦门举办。

因为有了爱乐,厦门大学音乐学院调整了学科结构,建立了管弦乐团;许多乐手在厦大代课,许多以前无法开设的课程因此得以开设。在社会教育方面,以前厦门的孩子想学大提琴、单簧管、小号都很难找到老师,但现在可以找到很多优秀老师。

可以说厦门爱乐对于厦门文化生活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厦门已经成为中国音乐版图上一个重要的坐标,音乐之岛更加实至名归。

民办公助探索乐团新模式

厦门爱乐的招聘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专业技艺优秀,愿意到祖国的东南小城去耕耘一片还未充分开发的音乐沃土。

1997年春天,郑小瑛接到了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的电话,他力邀郑小瑛前往厦门去创办一支交响乐团:“殷承宗在全世界各地演出过几百场‘黄河’,却从来没有在故乡演奏过,因为厦门没有一支交响乐团”!面对诚挚的邀请,郑小瑛动心了。

虽是很有名望的指挥,但郑小瑛并没有多少乐团管理的经验,前中央芭蕾舞团乐队队长姜克就成为最早和郑小瑛到厦门拓荒的创业搭档。

当时厦门的高层领导比较支持,但一些中层领导和老百姓并不赞成建乐团,许多人觉得厦门已经是钢琴之岛了,没必要再花这么多钱建立一支交响乐团。但是厦门市高层领导的决心非常大,他们对郑小瑛说:“厦门以前没有搞过交响乐,这个团就交给你了”。

然而好事多磨,正当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时,1997年11月,一向身体很好的郑小瑛被检测出肺癌,不得不入院治疗。在住院时,厦门爱乐乐团的招聘工作已经启动,为了做好初选工作,郑小瑛仍然坚持亲自看应试者寄来的资料,听他们的演奏录音,她要让所有报考厦门爱乐乐团的人知道,郑小瑛没有骗人。坚强的意志最终战胜病魔,1998年春天,刚刚出院不久的郑小瑛前往厦门面试第一批应聘者,那年她69岁。

厦门爱乐的招聘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专业技艺优秀,愿意到祖国的东南小城去耕耘一片还未充分开发的音乐沃土。经过公开招聘,来自北京、天津、沈阳、武汉等地音乐院校的十几位应届毕业生来到了厦门。还有一部份在国营乐队里“赋闲”的演奏员向往演奏交响乐的良好平台也来到了乐团。共有30多人成为了厦门乐团第一批乐手。1998年9月9日,厦门爱乐乐团在鼓浪屿音乐厅举行了首演音乐会。

厦门爱乐采取“民办公助”的模式,不占用用国家编制,不占用国家资金,完全依靠社会资助。这种全新的模式对于当时的中国乐团来说还是全新的。

同舟共济渡过艰苦岁月

面临困境,一辈子从没求过人的郑小瑛为了乐团四处奔波,到处讨要经费。

厦门方面虽然承诺为乐团解决一切经费,却并没有把乐团纳入政府的行政事业性拨款的渠道,也就是说,乐团所有的经费必须自己解决。乐团成立前夕,曾经答应独家资助乐团的企业撤资了,乐团还没首演就陷入困境。

对于当时的厦门来说,交响乐这个外来品种还是非常陌生的,因此想要获得企业的支持非常困难。初到厦门的几年时间里,每到年底郑小瑛都要为来年的“口粮”发愁,乐团几次面临着解散。

面对困境,面对已经带着户口来到厦门的10多位年轻人,面对厦门市政府的信任,郑小瑛选择了知难而进。一辈子从没求过人的郑小瑛为了乐团四处奔波,到处讨要经费。

乐团成立初期一直没有固定团址,由于交不起房租,房东就断水断电,于是郑小瑛经常带领乐团在室外空地上排练。乐团4年多搬了5次家,被人戏称为“吉普赛”乐队,直到厦门电业局把礼堂改造成音乐厅提供给乐团使用,乐团才结束了流浪的生活。

没有经费,不能按时发工资,也无法支付乐器欠款。经费青黄不接时,团领导带头暂时不领取工资;外出巡演时,与大家一起乘经济舱、坐大巴;连办公用纸两面用都形成了“团风”。领导的开源节流给年轻的团员们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才会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乐团十分珍惜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捐赠,总监办公室的桌子、沙发都是赞助单位的淘汰品,办公室的桌椅、资料室的柜子都是别人的闲置用品,即使今天乐团已经走出低谷,勤俭持家的本色也依然如故。

新体制激发乐团活力

演奏员的工作安排和报酬,并不把学历和职称放在第一位,一切都以其专业能力和工作贡献为衡量标准。

按照国家法律,厦门爱乐乐团为每位演奏员自参加工作之日起就订立聘用合同,每年一聘,没有终身制。

在薪酬管理上,实行结构性工资:以考核定职务岗位,以岗位定工时待遇,按劳动工时领取浮动报酬。每到年底,乐团还将演出收入按一定比例作为年终奖金,分等级奖励全勤和贡献突出者。合理的薪酬制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乐团演出水平提高了,就会有更多的演出机会和市场收入,整个乐团逐渐进入管理运作的良性循环之中。

乐团80%以上都是20、30岁的年轻人,3/4是大学毕业生,对于演奏员的工作安排和报酬支付,并不把学历和职称放在第一位,一切都以其专业能力和工作贡献为衡量条件。留学生也好,本科生也好,中专生也好,甚至连没有学历的自学者也好,只要专业能力合乎要求,就可以坐在乐队里。所以,在厦门爱乐出现过中专生PK掉海归双硕士声部长的“奇闻”。

乐团的健康发展也为乐手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2007年演奏员的月平均工资约为4300元,加上业余教学生的收入,他们可以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目前,许多团员都在厦门买了房买了车,安家立业,有10几个人在厦门大学读在职研究生。郑小瑛说,看到当年这些孤身一人闯荡厦门的年轻人如今都有了幸福的家庭,感到十分欣慰。

10年来,厦门爱乐乐团一直坚持“全天候”排练演出,大家自觉听从纪律约束,按时出勤,已成习惯。10个乐季以来共演出了交响套曲、套曲、组曲和协奏曲264部,交响诗和小品共245部,其中中国作品100余部,世界首演作品十余首,并且还有了像《土楼回响》这样的招牌作品。

坚持不懈拓宽生存之路

厦门爱乐乐团的不懈努力逐步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乐团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捐助。

就这样,厦门爱乐乐团坚持不懈的努力终见成效,逐步获得了社会的认知,乐团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捐助。

自2002年起,厦门市政府每年给乐团300万元的支持,福建电力承诺了每年支持300万元,九牧王集团、中远集团厦门远洋公司、厦门路桥、厦门港务集团等单位对乐团进行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支持。如今的厦门爱乐,已经可以不用为温饱而担心了。

但是即便如此,目前的乐团依然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远远无法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目前乐团每年演出场次在70-85场之间,商演场次占25%,其收入只能弥补大约1/5的乐团经费。由于经费不足,对于邀请的客席音乐家,乐团只能坦言:除了承担他们在华的国内旅费和在厦门的食住行外,只能付他们一点零用钱,每年邀请客席音乐家的开支不到乐团总开支的10%。

由于厦门爱乐是“民办”的身份,不占用国家编制,所以无理直气壮地获得财政支持。尽管乐团一直都在为社会提供精神食粮,但今天还没有一个像样的音乐厅和团部,一些重大意义的外交文化活动就无法成行。

郑小瑛说:“难道民营就不是为国家服务吗?我来厦门10年做的事比过去几十年加起来还多”。目前郑小瑛最大的愿望就是政府能对“国营”和“民营”一视同仁,希望政府能够制定相关政策来扶植民营乐团,那样的话,厦门爱乐肯定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