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绝奇人”茹世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在南宁市人民公园晨练时,结识了茹世保。当时,他正带着一帮男女老少,一招一式教他们习武。
后来,常在我的师父毕远达家中见到他。他言语不多,在交谈中,我得知他是广西南宁武当拳法研究会会长,警官学院武术散打总教官,吴氏太极拳、八极拳传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他擅长书法,功于篆刻,精于医术。
身兼“三长”扬国粹
有人说:“一身兼两长,了不得。”茹世保却是一身兼“三长”,更加了不得的奇人。他精通书法、武术和中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遵循“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扬国粹,30多年来潜心磨砺,不断攀登新的境界,把人本的理念、人文的关怀、人性的追求作为艺的本源,去发现、阐释和创造,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茹世保,被人们誉为字、武、医“三栖绝活奇人”。他1956年在南宁市出生,汉族,祖籍浙江绍兴,现居住在南宁市唐山路一条普通的小巷里。他中等身材,长须飘飘,双目炯炯有神,人瘦瘦、精神足,讲一口地道的南宁白话。
最近,我在他自署“磨心堂”的客厅里,看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寄来的校刊《舢舨》在2004年11月19日第3版登载了罗伟鹏撰文、黎君龙作画的《浓撇淡抹写人生“三绝奇人”茹世保印象》的整版文章,以及邀请茹世保去美国当中国武术教头和书法教师的信件。看得出来,茹世保心里的高兴和内心的不平静。他说:“祖国的美好和富强是我的幸福和荣耀。我虽然是中国的一位普通公民,我的书法和武术能引起美国人民的关注,我感到极大的欣慰。”
求得斯道玄中意
茹世保,内心世界蕴藏着秀美的书卷气。他自幼受家庭训练每日做字课,随着年龄的增长,受父兄影响酷爱书法篆刻,涉足篆、隶、楷、行四体并加以深入研究。1968年开始,自习《九成宫》贴,1971年至1973年,兼习陈漱石篆书。1973年,投拜广西著名书法篆刻名家杨宇云先生门下,在研习武艺的同时,以书艺为日课,寒暑无间、风雨无阻,秉承教诲。先后临习《龙藏寺》、《兰亭集序》、《圣教序》、《王羲之十七贴》及北魏诸碑。1983年起,临习篆书《泰山刻石》、《琊台刻石》、《会稽刻石》、《石鼓文》、《谦卦碑》、《峰山刻石》以及清代诸家名贴等。隶书研习《史晨碑》、《石门颂》、《张迁碑》等。尤其得力于邓石如、杨沂孙及近代王福庵、赵铁山、陈漱石及当代杨宇云先生。同时兼习篆刻、临习汉印。
1985年,其书《小楷描红》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当时影响极大,当年习字者至今记忆犹新;1990年《古诗词读写训练多用贴》一册楷书及两册硬笔行书,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与杨宇云合编《邕江印社篆刻集》,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作品还多次在日本展出,颇受欢迎。
近年来,茹世保经过潜心磨练,写出的“铁线篆”引起了世人的注意,也使得他引以自豪。铁线篆是小篆的一种,指笔画纤细如线,刚劲如铁者。由秦代《秦山刻石》、《琊台刻石》等玉筋(注:玉筷子)书风脱出,唐李阳冰《谦卦碑》是其代表作,后世称李阳冰的篆书为“铁线篆”。“铁线”之名取于《本草纲目》中的植物名“铁线草”。铁线篆书法纤细如线却刚劲如铁,它有横、竖、弧3种笔画,两头肥瘦均匀,粗细一致,弧度要恰到好处;每个字要保持对称、上密下疏,充满着对称美,简直可说是由各种不同的线线弧弧所构成的美妙几何图形。
铁线篆看似简单,书写起来非常考究,字越大书写难度越大,当今国内习此书者少之又少。茹世保认为自己从小习武,耐心、毅力、专注力以及肢体平衡力不错,就为自己“量身定做”了这一冷门书艺。从他所书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医理、运动生理、经络学和武术内功的结合,悟出了写大字铁线篆的精髓所在。笔之间、画之间、字之间、行之间,通篇整幅之间,表现出对称力、平衡力的“撑劲”,也就是说内涵的对称平衡力。这主要是靠他平常的修为,学习姐妹艺术之间的精华,融会贯通,“打成一片”。可以这样说,在广西由马万里到杨宇云到茹世保的书法艺术是一脉相承,精益求精,进入化境,发扬光大。
茹世保向我介绍说,历代均有书法家临习铁线篆,但未发现成就显著者,近世擅长铁线篆的书法家首推王福庵前辈在丙戌孟夏(1946年)所书的“如南山之寿”5字,字大逾尺,纤细坚劲,清雅古趣。有位著名书法家说过:“写好一幅静体书法,就心力与时间的持续性而言,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写好一幅铁线篆,则属更重量级的体力劳动。不信?试试便知。”
铁线篆的结体基本以小篆为主,在精熟小篆的前提下,也会兼融一些金文的结体,则更有古雅之趣。铁线篆书写之难就难在线条的纤细劲健,创作时自始至终要求心境如一,不温不火,全身心忘我地投入,虽精细至极而运笔的节奏感依然很明显。铁线篆之至难,则是大字的铁线篆,要写好它简直如同杂技演员在钢丝绳上表演高难度动作一样,丝毫取巧不得。其运笔节奏,与小字铁线篆相差甚远,在漫长纤细坚劲的线条运行中,全凭手感,意念定力和持续性,方能有通篇笔笔到位,力透纸背的坚定效果。
茹世保常和同道谈起铁线篆有省墨省纸的好处,但不能省笔,他说非好笔不能为之(笔锋秃即不好用)。学习铁线篆有三难。一是篆书结体笔顺精熟难;二是运笔刚柔相济节奏准确难;三是大字(1尺以上)铁线篆的运笔难之又难。其更高的境界,则是将纤细坚劲的线条写出“人见人爱”的优美静感和动感,犹如“婀娜多姿”的谋篇布局、“透气通灵”的章法;又如修禅之见性、仿佛“花开见佛”的境地。
2003年,他在友人的怂勇下参加了几次全国性的书法大赛,本是无心争名,却意外地获得两项由《人民日报》等主办的全国书艺名家“金杯奖”、特别金奖。
习武健体炼意志
茹世保从小就崇尚与人为善,真诚坦荡,沟通包容,求同存异,疾恶如仇,关注弱势群体。在上学或玩耍时,他偶尔被街坊邻居的一些调皮小孩欺负,有时被打得鼻青脸肿,更有甚者有时被打得头破血流,受够了皮肉之苦,但他一直不还手打人。1969年,正值13岁,他决心征服恶人,教训欺负自己的人。于是他学蔡李佛门南拳,15岁学太极拳,20岁学八极拳,师从天津武术家佘上安。1980年春,他拜八极门前辈毕远达老先生学八极拳器械。
1981年,北京武术家王培生在沈阳体育馆举办的中日比武交流中,击败了日本少林拳法连盟十段高手山琦博通,名噪一时。茹世保求师若渴,马上邀请他来南宁讲学,又拜他为师,并跟他学吴氏太极拳和内功。尔后又与王培生老师在北京共同生活了半年,一起切磋技艺,武功得以大大长进。后来,北京军事体育学院院长张给茹世保寄来道家武功修炼秘笈,对其修炼内功和内家拳法(太极、形意、八卦、八极)有着举足轻重的启迪。后茹世保加入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和武当山道教协会,并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1991年获得全国特等荣誉奖,同年被评为研究员。不久便著书立说出版了《内功铁布衫•铁布拳》一书,协助王培生老师编辑《三才门乾坤戊己功》和《太极功及推手精要》两部武术专著,还常在《武当》杂志上发表文章。一部7万多字、海内外发行的《武当功夫精华本》中,他写了5万多字。
1980年,南宁市刑警队从外地请来了一个“鬼脚”高手。此人在打倒众多比武者后骄横跋扈,出口伤人,说什么“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来几个打一排”。茹世保看不过眼,上去几个回合就把他劈倒在地,“鬼脚”悻悻地说:“6年来第一次打输”。又一年,江西南昌有伙搞“人类畸形怪胎展览”的,在南宁市文化宫不可一世。茹世保见状,上前一个单拳击倒其中一个为首者,其同伙们瞬间就老实了。
常言道:“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茹世保先生曾应邀到河南、湖北、湖南和广西边防等地讲课。其高超的武功亦被海内外诸多人士所赏识,波兰留学生雅罗克(波兰七星螳螂拳武馆馆长)来信赞他是“武林知音”,日本、香港也有人高薪聘他去开武馆,他都婉然谢绝了,只是简短一句话:“武术的根在中国!”
茹世保说,内家功夫看起来不起眼,不像外家功夫那样有气势,但它自有其过人之处。它的定式不好看,可动作一连贯起来则如行云流水。总之,外家拳凶猛异常,内家拳则以静制动。比如打西瓜,外家拳一拳过去,西瓜稀巴烂;内家拳一拳过去,往往西瓜外表好好的,里面已烂得不成样了。
有的好友好奇地与茹世保“比试”一下,发现他的手像章鱼的触足吸盘一样,不知为何你甩也甩不掉,想发力却像是自己打自己。很多人感到奇怪,他说一点都不怪,内家功夫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非常科学,比如太极拳,能“四两拔千斤”,以弱胜强。正如广西杨家太极拳名家严翰秀在其《破译中国太极拳》一书中概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当别人问他当今的散打王和民间高手谁更强大时,他说散打是外家功夫,以竞技为主,比如泰国拳,体力透支很厉害,容易受伤;而内家功夫“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没有数十年苦练不会成材。现在习武之人大都受不了这种长时间的折腾,加之受各类擂台赛的影响,对潜心修养内家功夫的人就有些不理解,还错误地认为内家拳“打不得”,甚至有些练内家拳的人只练三两天便宣布“大功告成”。其实,内家拳好比一本好书,要把它翻开慢慢去读才能产生兴趣。
茹世保19岁那年就收学徒,教他们学武做人。自从习武以后,茹世保的好斗心没有了,身体也好了,别人也不敢欺负他了。他感到心灵的健康才是健康的本质,生命之源,没有心灵的健康,生命之源便会干涸,而修炼心灵的健康的方法是书法,书法是心灵的艺术。而教人习武,首推要教人有武德。经过他教诲和训练的徒弟,有的原来是好斗的公鸡,可是经过修炼和习武之后,改恶从善,争气上进,成家立业,熏陶了一批又一批的徒儿成才。可他现在每天还坚持3个多钟头的习武,锤炼自己的意志和武道。
意随古贤逍遥游
潜心习武者往往潜心医术。茹世保生性沉静,对传统中医、民间医法备感兴趣。1975年是波澜激荡的一年。这一年,茹世保19岁,精力充沛,白天习武、晚上研医。他用大量的时间研究道家医术,遍读《黄帝内经》等大量医书。他对我说:“《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这本书是上古乃至太古时代民族智慧在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对人体生理学、医学病理学、医学地理学、医学物候学都有很独到、精深、全面的论述。同时它还是一部极其罕见的养生巨著,是历代医学家的‘医家之泉’。纵观全书,它涉及地理学、养生学、哲学、天文学、心理学、季候、风水、历法、阴阳五行等各个门类,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奇书。”茹世保运用从该书中所学到的原理,应用到书法及武术中去,提高中国功夫和书法的艺术、艺德、艺礼、艺理、艺情、艺学、艺道,逐步完成品格修养。
他常常背上干粮和水壶,带上武当七星宝剑和两个葫芦,出入林泉野壑,访师寻药,有幸投拜了多名民间老前辈,得到道药传人、中医传人、老药工、杏林隐士、民间奇人医首医德医术的心传口授,得到歧黄妙术之真传。多年来,他业余甚至义务为许多奇难杂症、跌打伤科患者诊断,应急回生。被他诊治好的病者遍布南北东西,连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都慕名而来找他看病。有几位香港朋友从网上看到他的奇人奇事,就按图索骥,找到茹世保居所,品茗论道,索药治病。有一次,我们同茹世保一起吃饭,酒过三巡,正是热闹之时,有一个电话打到他的朋友手机找茹世保。只听他说:“我马上赶回去!”二话不说,放下筷子,就“打的”回家给别人治伤。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其实,茹世保不是一名专职的民间医生。衔头对于茹世保来说并不重要,他无心去做个什么家,什么大师,并以此作为光环去炫耀。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弘扬中华国粹,为兴趣去做,为情义去做,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去做,为社会责任去做。他曾刻一方自勉闲章,其印文是:一辈子做好事。几十年来,茹世保以多技之长,以他助人为乐和乐善好施的朴实天性,在人们当中留下了“德艺双馨”的口碑。
“开合伸屈任自由,由来艺事苦中求;求得斯道玄中意,意随古贤逍遥游。”茹世保在他一首自作诗里道出了他意随古贤,悟古化古之玄中之意。近年,茹世保遁声书坛,隐退武林,闭门潜修书道和医学,专攻铁线篆。其武术、书法、医学,在名师的多年导引下,渐渐进入了佳境。茹世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静写篆隶书。他的“磨心堂”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定期有一个以交流篆隶书艺的沙龙,雅集者多为书坛中之文人墨客,他们各人自带各人的近作手迹,或请老师杨宇云点评作品,或当场挥毫,交流心得。“磨心堂”里道心融融,书友同道们在评赏中尽享文墨雅韵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