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兴趣舞动旋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兴趣教学,是音乐课教学新课程理念下音乐素质养成的必经之途。本文以兴趣教学为切入点,阐释“兴趣”是开启音乐之路、打造价值人生的基石。
一、兴趣开启音乐之路
人们公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人对某件事物或某件活动表现出来的某种态度――或积极、或乐观、或肯定、或热情,甚至是不离不弃、难舍难分。有了兴趣,才能去主动参与、积极获取、竭力探求,甚至是挖空心思。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音乐课也走进了新的时代。
《音乐课程标准》重申“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培养、提高音乐能力的目标。目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展的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和本质审美价值;二是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具体表现为:不顾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在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均存在着专业化倾向。
笔者在一次听课中,对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另有一番感触,也一直在不断地反思着……
这是一节声乐课,培养目标:突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掌握发音方法,以美妙的歌声表达情感,提高音乐素养;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气息支撑的呼吸方法、清晰的吐字、咬字方法、歌唱的表现与处理。教学重点是呼吸、发声练习曲模唱。教学难点是美妙的声音特点与音效及发声练习。
这节课共分四个教学环节:一是发声练习曲的示范与模唱,二是发声练习,三是学唱歌曲,四是巩固同一音高连唱的含义与唱法等简单必要的乐理知识。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需要把必要的知识点融入其中。例如:第二环节练习发声时,要让声音自然振动与气息相结合,搭上圆润的声音等;第三环节学唱歌曲中,要讲解4/4拍指挥图示和含义、强弱规律与歌曲演唱的关系等。
本来在学生心目中,音乐课是一门较为轻松、特别欢快的课程,可竟没想到,一接触相关乐理知识时,会变得如此枯燥而艰涩。那么,音乐的本来面目将如何去寻得,这就要靠兴趣的驱动,用兴趣来引导。当学生厌倦时,一曲《一生有你》、《校园的早晨》,那动情而深沉的情感与圆润的演唱,便会让学生驱走厌倦,饱满憧憬,幻想未来,去实现自己的音乐之梦。一曲演唱之后,学生的状态异常振奋,学起乐理及发声知识,显得信心百倍。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取决于两点――适度的设计与兴趣引领。
面对初涉音乐领域的学生,适度的知识点与兴趣点的设计至关重要。降低难度,便于把握,让他们有成就感;提高难度,便于努力,让他们有动力感;怎样能把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兴趣激发中完成是上好课的关键。在学生的自信心缺乏感到自己无望的时候,兴趣引领会让学生放下简单的“我不行”,重树高远的“我能行”的自信心,音乐人才就会由此诞生。
二、兴趣打造价值人生
在音乐世界史上最为具有震撼力的人物,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罗曼・罗兰曾说:“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这位距今已有百余年的伟人,就是靠兴趣铸成毅力,又靠毅力成为巨人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音乐兴趣?如何从音乐起步打造价值人生?一曲《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会带着学生旅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用他的心写歌!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依然唱出他的喜怒哀乐……”
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必将带来音乐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和变化。虽然我们是在教音乐课,但注入贝多芬这位音乐巨人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但道德情操有所提升,而且获得了审美享受,注入了兴趣激励。
作者简介:郑晓杰,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